fake802 wrote:
簡單講,以前使用的lpmm(photozone以前用的標示法,所以曾經表明系統不能互比)因為缺乏normalize,各系統之間無法互相比較,適用在以往的底片時代(幾乎都使用24x36),
後來因為各種數位元件的大小不同,所以
改用lw/ph的表示法,來測量各種相機的總細節。
所以改用lw/pH之後, photozone有把"不可跨系統比較"的字眼拿掉嗎? 仍然沒有
只要不能normalize不同系統不同機身之間造成的差異, photozone不會把這警告標語下架
Horology wrote:
若D機身像素密度高於C,A在D機身很可能拿不到70%,只是下降多少要測了才知道
但我不會認為A就一定比較好
你的解像力理論真的很怪,恕不再回應了
seal1647 wrote:
所以其實我不太看slrgear的測試報告,我比較看DXO的,我希望得到的是整個系統(不同片幅和畫素已normalize)的結果。
另外,其實畫素提升,確實可提升解析度的,不論爛鏡還是好鏡。
fake802提供的結果也沒錯,片幅大,細節多,確實有優勢。不要放大200%,就算縮圖,全片幅還是強了一節,就跟中片幅的鏡頭雖然不比全片幅的鏡頭,但是縮圖後還是比全片幅強了一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