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好還是防手振好..

大光圈 配合閃燈 最好用啦~~~~~

200mm F2.8 跟 F 5.6 是兩種不一樣的感覺




VR 我認為 只是 取代腳架




光圈 跟 VR 是兩回事


但變焦恆定2.8光圈 絕對是首選

另外
定焦鏡頭 F1.4 沒事不要去碰~ 85/1.4 又是另外一種味道 那是有毒的
D80/D50/FM2 10-20,20,24,28,35,50,60,85,18-55II, 18-70,28-70,80-200,70-300, S18-
**長拍風景選vr.長長要室內拍人選大光圈!
小布先生 wrote:
我是要表達出VR防手...(恕刪)

小布先生,您的說法原意我想對攝影觀念有些了解的人都清楚,但是如果有初學攝影的人卻容易誤解。如果有人因為您的發言而走岔了路,相信不是您所樂意見到的。我個人看了你的文章之後,第一個反應就如上述。

防手震的原理,簡單的說就是將鏡組或感光元件對相機的晃動作反方向的補償,使得感光元件上的視野範圍儘量固定不變。

啟動防手震並不能改變快門速度、ISO、光圈這些跟曝光參數,而且防手震無法處理被攝物正在移動的狀況。舉例而言,在光圈、ISO與環境亮度相同的條件下,以不開啟防手震加上1/30秒快門拍瀑布的畫面,跟防手震加上1/4秒快門(假設三級防手震1/30->1/15->1/8->1/4)所拍到的畫面是不一樣的。

如果防手震是模擬更高快門速度,
為何畫面亮度會不同? --> 因為EV差了三級。
為何1/4秒的那一張瀑布看起來會像倒牛奶? --> 因為快門差了三級。
抱歉沒圖沒真相,請自行想像。

如果前提是EV相同,那麼為得到相同亮度的影像,勢必得改變ISO或光圈。改變ISO,雜訊的狀況會跟著改變。改變光圈,景深會變。拍出來的畫面就算是沒有正在移動的被攝物,也不會相同。
在拍出來的畫面差異會有明顯差異的清況下,模擬的說法能夠成立嗎?

回歸原來的主題,根據EV=AV+TV=BV+SV其中EV代表曝光量,AV代表光圈,TV代表曝光時間,BV代表環境亮度,SV代表感度。在原本EV不足的條件下,要使EV滿足需求,對應到上式,通常有幾個作法:

1. 光圈調大(改變AV),以在相同曝光時間增加進光量,缺點是景深會變"淺"。那要如何克服景深的限制?換短焦鏡頭,離被攝物遠一點,或換成光元件尺寸小一點的相機吧。換句話說,如果景深不是考量的重點的話,就用大光圈吧。附帶一提,一般鏡頭的最佳成像品質,通常不是在最大光圈。

2. 快門調慢,缺點有兩個,第一就是相機容易晃動,造成影像模糊。相機晃動,可以固定相機(例如上腳架、將相機放在平穩的地方拍照)、防手震(這裏先不談屬於後製處理的數位防手震)來減低。但是固定相機可能會使機動性、取景角度受影響。防手震則多一組鏡片多一個鬼,影響畫質,並且增加器材的重量。
第二個缺點是如果被攝物在動,拍出來的影像會模糊,這點在慢快門的前提之下,除了固定被攝物之外,無解。
手震最極端的例子我想大概是星軌吧。 :)

3. 補光。恒定光源或閃光燈。打光是高難度的技巧,要考慮到色溫、光線的佈局、背影與主體亮度差異等等的變化。這四點個人認為最難的技術就是這一項。

4. ISO提高。底片機就換高感光度底片,數位機就調高ISO。缺點是畫面會變得比較"粗糙"。

哪一個比較好用,個人覺得鏡頭有大光圈、有夠聰明夠準的外閃,再加上有高ISO低雜訊的機身,然後鏡頭或機身有防手震,最好能有個夠輕夠穩、收起來夠短、伸出來夠高的腳架,要啥有啥,這樣最完美啦。
以下空白
我知道我會被K.. 對不起啦~

防手振. 大光圈. 高ISO... 光線不夠時三者都很重要!!

想要大光圈+防手振+菜司鏡頭 .... 來S家吧!! ......溜~~
價格不是問題的話,當然是大光圈的好阿,淺景深可不是IS可以表現出來的喔
nikon好像沒18~55mm f2.8~4 vr我想我比較會想買這種...
一來價錢跟重量我較能接受
大光圈+1

純粹個人感覺而已~~~

十五字 十五字 十五字
真的是各有優缺點,小弟買了大光圈,卻羨慕朋友的防手震,朋友卻羨慕我的大光圈,
只好常常借來借去囉~~

結論是二者都有最好

T.mac wrote:
結論是二者都有最好


所以後來我買了alpha 系統
現在的a700 高ISO 可用 SSS不損畫質、加上大光圈之後。

這些討論上面的快門問題就不考慮。
只有煩惱小朋友不夠多去搬 sony ssm F2.8 70-200 只能先用sigma F2.8 先撐場面....
請多點贊助商的廣告,我才能買X5方能一路靠北
小弟手上這一顆(我的頭像)光圈夠大了吧, 上週末去華府的博物館看米國憲法與獨立宣言, 光圈全開,
底片ISO400之下, 快門只有 1/8 沒辦法, 那種國家寶藏只能存放在陰暗的環境下~~
假設我用了 800 甚至 1600, 也還拉不到安全快門吧? 何況畫質至上者都希望最好只用最低 ISO....
ps. RF and SLR 的安全快門姑且不論, 這裏只談光圈大小..

N or C 家比較可惜的就是大光圈 VR or IS 鏡最多只到 f2.8. 說真的, f2.8 對拍人像與室內用途來說
還不算真正的夠大. O and S 家比較好的就是有 f1.4 鏡頭接上機身, 就變成 f1.4 又有防手震~
我用 D50 與 Sigma 30/f1.4, 光圈全開之下, ISO 800 在室內拍寶寶, 還是常常只有 1/30 or 1/45 左右....

話說回來, 如果我的頭像這顆能加上 D3 的 ISO 25600 再加上機身防手震.....
嗯, 啊, 呃, 不曉得可以拿來幹嘛~~ 暗夜星空下手持拍美眉清涼外拍照嗎?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