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裁員逾2,000人 佔海外員工約20%

soulman wrote:
謝謝您,有往二手市場找,當初看到有隻6000 鏡況不錯的,但不在本地也被別人搶先買了,只好入手18-200 這隻也不錯的旅遊鏡,70-300就在看看了,想到af p 70 300 dx全新平輸也才五千多,就很嘔為何我的機身沒得用,當初想買也是想說大家都出脫鏡頭跟機身,來看看有無便宜好貨能撿,有些真的不錯,也要碰碰運氣


也不用嘔啦,相機技術這十幾年的變化很大,市場更是天堂地獄般的溫差。各家廠商也是努力在迎合市場變化,相容性很多是不得不取捨的結果。Z鏡或隔壁的RF問市就是如此,更不用說RF跟EF-M不相容問題。

結果,還是有人酸Z鏡大太不應該用在APS-C機身。

而且,有舊機身的使用者找二手市場的機率大於新品,可能新品連維持舊產線的量都不夠,這點也是在商言商的現實。
widther wrote:
可能是Nikon素有頑固的保守門風吧?比如不同部門的光刻機,也有這種跡象。


要幫Nikon講句話,當年是各大廠都拒於門外才找上ASML。

記得早年光刻機不是in-house自己弄,不然就是廠商提供設備。TSMC的玩法等於是要設備商讓出主導權跟技術合作,也難怪大廠提防養虎為患。

當然結果是標準的典範轉移。不只是日商,Intel牙膏擠到沒膏也是一個,當年的IBM也變成越來越不global的格羅方德。
roleicaex wrote:
當初轉接還是連amazon...(恕刪)


一周100還真不算多,也就飢渴銷售後反彈一下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Nikon1就是市場判斷大失敗了
但Z的整體佈局很好
Z5+2450這兩支對新入門很友好,進階有1.8系列,除非找二手不然是全幅入門最低價了(水貨)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一周100還真不算多(恕刪)


那何謂多呢?或許那間是小間的吧,他說十年來沒遇過機身一周內預購這麽多的,這次預購是要付清全額的,不是以前留個電話繳1000就好。

飢餓行銷,就像有些機種剛發表網路官網顯示售完,結果開賣後網路一堆現貨然後價格直直落嗎?
反正到時就看財報 各大國際媒體的年度銷量見真章囉
roleicaex wrote:
那何謂多呢?或許那間(恕刪)


這一百台,莫非是發佈以來連續三個月這樣哦

而且不是缺貨嗎?突然就多少人訂都可以有貨啦?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這一百台,莫非是發佈(恕刪)


我在講一周內的繳清全額的數量訂單
你在說什麼呢?
有訂單又不是有貨交
一堆人都還在等
Hayashi-Kiyoshi wrote:
要幫Nikon講句話(恕刪)

你說的是,當年拒絕的不只尼康一家。只是台積電這種魚幫水水幫魚、有錢大家賺的思想不被接受,可惜了。

現在普價相機是日本一國獨大,要是這種思想日本人也有,比如公會約集各家共訂無反卡口規格,使鏡頭各家通用,我相信相機產業的沒落速度一定會延遲不少,日系的獨霸地位也必更久遠,同時對消費者也更有利。
flody wrote:
Nikon1就是市場判斷大失敗了(恕刪)


某個層面來看,Nikon 1算是在輕便取向上的豪賭,而不是從眾的在APS-C或M43上做Me Too。只是相機市場的崩潰遠超過眾人想像,不僅Nikon1,M43也快要掛了。數位相機的小眾跟專業化是己經是避不掉的現實了。

可能,接下來的會是APS-C吧。

Z mount的超大接環跟超短法藍距,應該算是Nikon1的反思吧。
widther wrote:
你說的是,當年拒絕的不只尼康一家。只是台積電這種魚幫水水幫魚、有錢大家賺的思想不被接受,可惜了。

現在普價相機是日本一國獨大,要是這種思想日本人也有,比如公會約集各家共訂無反卡口規格,使鏡頭各家通用,我相信相機產業的沒落速度一定會延遲不少,日系的獨霸地位也必更久遠,同時對消費者也更有利。


商場上,更多的是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沒有典範似乎是科技業的典範。

開放給副廠的Sony E-Mount或者是L-Mount Alliance,都算是類似的做法。但相機產業的問題並不在此,這些動作比較多的是商業考量而不是消費者考量。而且規格本身的制定也有很多技術考量,強迫共用不一定會有好處。例如APS-C和FF就有Sony/Canon不同的做法。

以二手市場的流通來看,對一般玩家而言跳家成本並沒有大到不能承受。讓各家發揮對消費者也是多些選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