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美國全幅相機市場、近二個月被Sony強勢反超!


jenhoxen wrote:
那是因為級數不夠高~~Nikon如果還一個勁兒地想挖不識貨只會比CP值者的口袋,這跤還得摔......(恕刪)


沒錯!不能因個別機種的缺失,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單眼相機有許多等級,有問題的大部份是中階低階入門機種!
生死只是件閒事
irontheone wrote:
至於快門速度,由於構圖正乎合角速率變化的場景,... 當然,想減低角速率變化的影響,其實是可以使用更長焦段,站得更遠。
但這麼一來就缺少了廣角鏡的震撼效果了。
..(恕刪)


"由於構圖正乎合角速率變化的場景"

不是什麼主因都是角速率
照片拍攝的方法已經是大幅降低角速率的方法了,

運動線在地面的投影線與觀測線的夾角已經夠小, 接近平行

角速率W已經不大, 臉輪廓擴張的速率並不算大

難的是線速率過大
與距離過近,造成(delta r) /r 值過大

尤其是距離在幾公尺內的對焦, 對焦行程大幅增長

對焦系統抓不到對焦點

--------------

"當然,想減低角速率變化的影響,其實是可以使用更長焦段,站得更遠。"

這話雖沒錯, 因為"長焦段,站得更遠"
透視感減少

但"不一定提高對焦成功率"

因為要拍"一樣大的小朋友",

景深大幅下降了,對焦難度增加

與對焦行程不一定大幅下降,

不同鏡頭對焦能力也不一樣...


death0101 wrote:
沒錯!不能因個別機...(恕刪)

我是個消費者 只選對自己有幫助的機器 從沒品牌忠誠 我也不會去假裝無視 用過的東西 出現的情形 如果別人不在意那點 我也會叫他去選他喜歡的
jenhoxen wrote:
那是因為級數不夠高...(恕刪)


其實我一直以來對Nikon都信賴有加

我人生中的第一台單眼相機也是Nikon入門機械式底片機 fm10

直到現在除了蒙皮有點黏手,依舊頭好壯壯,

如果不是底片歲月已經接近消失...他應該會再戰十年吧

好懷念以前質量穩定的Nikon相機,

世事如棋變化莫測,攝影世界的翻頁也只是一瞬間

沒想到小小一支手機相機也能出頭天,

還快速取代卡片相機和入門、低、中階無反相機,

忽如一夜冬風來,傳統相機大廠凜冬已至...

因應相機市場產生的劇變,Nikon你準備好沒?


leon543 wrote:
我是個消費者 只選...(恕刪)


是啊相機只是工具選擇自己愛的就好啦~

稱讚單反沒人有意見,但儘量別提及對方的缺點

誰都不喜歡被說三道四的,你應該也能預期對方的感受,

雖然是無心的,但爭端就永遠也糾結不完的,願共勉之~



生死只是件閒事
elfwong wrote:
照片拍攝的方法已經是大幅降低角速率的方法了,

運動線在地面的投影線與觀測線的夾角已經夠小, 接近平行

角速率W已經不大, 臉輪廓擴張的速率並不算大
...(恕刪)


想到一點

距離差造成角速率差的現象(距離越近,角速率越高),
但這是在等速直線運動情況下的想定

角速率大小的變化可以本人在502樓以cos平方為倍率的關係式式估算

但是盪鞦韆這題材就不一樣了,變速圓周運運動

盪鞦韆通常會採最高點來拍攝,

此處線速率為零的點

同時也是角速率為零的點, 是最好凝結臉部表情照片的點

最高點雖然很難抓到,但附近的點也是線速率角速率大幅降低的點

所以有角速率一路增加,接近最高點又急速減為零的現象
death0101 wrote:
其實我一直以來對Nikon...我人生中的第一台單眼相機也是Nikon入門機械式底片機 fm10

直到現在除了蒙皮有點黏手,依舊頭好壯壯,

如果不是底片歲月已經接近消失...他應該會再戰十年吧 ...(恕刪)


底片雖衰退至要滅絕

但我不想這麼多,依舊再戰十年

原本用FM2, 但對焦不便, 出遊時家人不願等我MF
所以我無法像一般人玩底片機是為了享受手動樂趣與金屬質感
只能享受銀鹽畫面本身的特性

只好進入AF底片機

五六年前陸續入手F100,F80d
但這兩台入手大約一年不到, 就開始蒙皮材料像巧克力一樣遇熱融化, 不時手黏
好不困擾, 上網找遍方法都無效
那時的底片機怎這麼環保, 都用分解材料當蒙皮?

手黏狀況時好時壞

忍著拍到去年不想再忍, 決定入手無蒙皮AF底片機

看上F90與F801s, 二選一天人交戰, 因F90與F100太過類似, 選了F801s

摸起來無蒙皮很清爽, 正式擺脫手黏!

但神奇的是,此後F100,F80d把玩時都不手黏, 也帶出次數不下F801s

大概是F100,F80d兩位妃子彼此討論,發現再不努力,就要失寵被打入冷宮
彼此激勵力圖振作,向F801s反擊爭寵
S 家的市場策略不過是從N及C家瓜分市場佔有率...

http://www.sonyalpharumors.com/sony-interview-dpreview-actively-working-address-wedding-shooters-needs/

N,C 家作了哪些事來回應? C家至少在 APS-C無反的機種上正面對應S家,全幅的傳言也一直不斷...,但是接著要拿出甚麼來對應? 比像素數也比不過整體性能,但好歹也有兩個機種掛在市場,機身部分的優勢在高端機種性能上,現在也面臨直接競爭;只剩下完整的鏡頭群不是短時間內能被超越的. N家似乎就是以不變來應萬變......

小弟入門S家不久,就兩個機身一顆鏡頭;簡略的看著S家推出的機身(單反或無反),哪一個不是帶著與前一個機種稍多些的創新性能的"實驗"機種? A9 也是個實驗機種,若能衝擊到C,N 家"高階機能下放低階機種"一貫的策略,能吸引C(N)中階性能用家就達到瓜分市場佔有率的目標...

市場競爭比的是氣長,灘頭的浪潮退去後就能發現誰的腳陷在沙灘中動彈不得.....;
你我消費者探著口袋中的深度決定能買單哪一個就行了,哪有那麼多氣......?

路過...
elfwong wrote:
底片雖衰退至要滅絕

但我不想這麼多,依舊再戰十年

原本用FM2, 但對焦不便, 出遊時家人不願等我MF
所以我無法像一般人玩底片機是為了享受手動樂趣與金屬質感
只能享受銀鹽畫面本身的特性

只好進入AF底片機

五六年前陸續入手F100,F80d
但這兩台入手大約一年不到, 就開始蒙皮材料像巧克力一樣遇熱融化, 不時手黏
好不困擾, 上網找遍方法都無效
那時的底片機怎這麼環保, 都用分解材料當蒙皮?

手黏狀況時好時壞

忍著拍到去年不想再忍, 決定入手無蒙皮AF底片機

看上F90與F801s, 二選一天人交戰, 因F90與F100太過類似, 選了F801s

摸起來無蒙皮很清爽, 正式擺脫手黏!

但神奇的是,此後F100,F80d把玩時都不手黏, 也帶出次數不下F801s

大概是F100,F80d兩位妃子彼此討論,發現再不努力,就要失寵被打入冷宮
彼此激勵力圖振作,向F801s反擊爭寵...(恕刪)



談到底片家裡那台Nikon F4底片機裡面還有一捲己經拍了半年了還沒拍完的底片...

大學時代為了交作業還特地買了一台Nikon FM-10底片機,
雖然那時也有數位機,不過感覺上它比較像玩具
我拍底片很隨便,沒有固定的底片種類,也沒有固定的品牌偏好
尤其在底片漲得亂七八糟的現在,只能數位底片兼用...
不過入門機用久了,心裡也會想體驗頂級機身的手感,尤其是傳說中的不朽傳奇
"大F系列"...

雖然底片市場的榮景不在,但是傳統機械相機,還是有人當古董收藏、把玩所以交易依然熱絡
不過近幾年隨著底片越來越貴,越來越難買,底片機價格也嗖嗖的冷,
平均價格一直下滑,就只有那些被公認是經典的東西,或能轉接的鏡頭,
其它的包括 F100的工作機甚至大F 價格都非常慘淡...
拜底片機市場價大崩盤之賜,去年在中國淘寶也以超低價入手一台Nikon F4

F4拿在手上,跟入門機FM10相比,手感相差超級霹靂無敵的大...
不管是握感、蒙皮質感、紮實牢靠度真的有天壤之別!

不過缺點就是一個字"重"啊~隨身帶著一個"大磚塊"出門...

身為一個後文青時代的小確幸,在這個底片瀕臨絕版的時代
還能欣賞到珍貴的類比味,也是一種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啊~!

數位時代,迅猛的新科技帶給大部分人很大福祉的同時,
往往對另一小部分人是殘酷的噩運~!
古詩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現在的形勢,讓我想到很有意思的一句話

玩DSLR的怕見玩全幅的
玩全幅的怕見玩底片的
玩底片的怕見玩LOMO的
玩LOMO的怕見玩手機的
玩手機的怕見玩iPhone的
玩iPhone的怕沒帶充電器


不知何年底片機會劃下休止符,不過在那天到來之前,我還是會偶而用底片拍照...
生死只是件閒事
death0101 wrote:
身為一個後文青時代的小確幸,在這個底片瀕臨絕版的時代
還能欣賞到珍貴的類比味,也是一種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啊~!

數位時代,迅猛的新科技帶給大部分人很大福祉的同時,
往往對另一小部分人是殘酷的噩運~!
古詩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現在的形勢,讓我想到很有意思的一句話

玩DSLR的怕見玩全幅的
玩全幅的怕見玩底片的
玩底片的怕見玩LOMO的
玩LOMO的怕見玩手機的
玩手機的怕見玩iPhone的
玩iPhone的怕沒帶充電器
...(恕刪)



讚讚讚! 說得好

話說F100接D鏡,那對焦環旋轉的扭力力道與速度, 明顯強過D800(D800力道已經不錯了)
一個爽字了得
F100另外一個爽是
扭底片過片與捲片的聲音與力道
這就是類比世界的另一種美

若是你的大磚頭F4, 那力道還得了?

不過我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不擔心買不到底片
因為我仍囤了數十捲底片,, 冰箱擺不下
拍得速度又慢
很多已過期數年,顏色變了,這是我擔心的
要靠PS來救,效果有限,勉強可看
看了還是爽啦
底片看久了,感覺出底片照片有X3CMOS的許多特性,尤其是經銳化後, 有些時低反差區域的高頻細節的表現跟bayer不太一樣,比較豐富
或許找到好的店家也有關係

我應該講反了,
是X3模擬底片成像的方式, X3具有底片成像的部份特性
elfwong wrote:
F100另外一個爽是
扭底片過片與捲片的聲音與力道
這就是類比世界的另一種美...(恕刪)


常有朋友跟我說你是不是生活在上世紀80年代啊?數位相機已經飛上天還在拍底片?

拜科學的進步5D3的畫質已經超過中低端的120底片,也讓我們看到1兆畫素的驚奇畫面,
在這個純粹的數位年代,快速而且清晰鮮明的影像從我們面前流過...
不過儘管數位再方便再好用也沒法把我們一小部份慢活的底片族,吸引過去,

生活在匆促忙碌的數位時代,凡事只講求速度和效率的現代人
對拍完一捲底片一週後才能看到照片,會感覺太誇張和難以理解?
不過對底片族來說,那怕等待底片和沖洗照片的過程都是一種小小的幸福
那種緩慢的節奏以及對每格底片的尊重,也是傳統底片的獨有浪漫感覺...

底片不老,有時候數位相機拍膩了,玩玩底片的確有不同味道的

緬懷著過去的美好,拿起我的底片機扳動過片桿,齒輪與齒輪互相咬合發出順暢的咻聲,
幾十年的科技進展,整部相機發展史,彷佛都濃縮在底片過片的聲音上...
生死只是件閒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