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ishinaba wrote:一些陽光女神花花☀...(恕刪) 極為少見的荷蘭光學廠,估計是三片三組庫克結構,全開解析度很不錯,立體感佳、散景旋轉、體積輕巧,冷門老鏡總有驚喜ZF+Old Delft Delfinor 80/2.1
koishinaba wrote:極為少見的荷蘭光學廠...(恕刪) 極具傳奇色彩的西蔡老鏡,第一片為凹玉的7片6組雙高斯結構,全開相當銳利,立體感極優,兼具蔡司的濃郁及福記的藍調,頂級的德味ZF+Carl Zeiss Ultron 50/1.8
cityusam01 wrote:回歸攝影器材的原點。Nikon...(恕刪) 非常感謝大大的用後感,為本大樓增光。。不過,關於後期製作,我得要稍為補充一下。。作為Lightroom Classics的深度使用者(當初是受其能夠列表轉檔的功能所吸引,可以一次過轉檔千多二千張圖,對職業攝影人的幫助非常之大),對於大大認為Capture One有比Lightroom多一到兩級的調整空間(不知大大是使用那個版本的Lightroom?其實真正強大的是Lightroom Classics而不是Lightroom),有點不大同意。。如果還是LR6之前的單機版本,使用的是『色調分割』,只有暗部和亮部增減光(再加上『色調』的光暗黑白調整),也許大大的結論是對的。但是,自從LR6改名成為Lightroom Classics(有別於Lightroom),手機版Lightroom卻沿用了原來Lightroom的名稱(這讓很多人誤會了這是『正版全功能』Lightroom,實質卻是閹割版的手機Lightroom),全新的LRC(Lightroom Classics,即電腦版Lightroom,繼承了傳統Lightroom的所有功能)使用了『顏色分級』代替原來的『色調分割』(大家所理解的色輪),由於亮部、中間調和暗部都能獨立的調整光暗,這時其實是提供了額外的光暗對比調整,據我自己經驗,大約剛好就是光暗各有2-3級調整空間,這就遠較傳統的Lightroom有更強大的光暗調整了。。再補充:很久以前,大約是LR2開始,Lightroom就有外掛修圖的功能——例如使用PS和一些第三方外掛軟件,我那時候就購買了Nik Collection的全套外掛(到了LR3版本那時候,Nik Collection剛跟Nikon分家,也為了其獨家的U-point功能而購買),可以進行外掛降噪操作,效果還湊合啦。。然而,來到了網絡版的LRC 16.0版本,引入了強大的Ai降噪功能,那真是不得了的功能!這可以讓一幅ISO20000的照片,硬是將噪點控制在ISO1600以下,更神奇的是主体細節竟然都能夠加強,以達到較低ISO值的效果!當然,有得必有失,強大的Ai功能得要有強大的GPU支援,而且做好一幅圖的降噪和加強細節,硬是要十數分鐘才能完成。所以只能夠『製作精品』時才能使用啦。。(謎之音,都說要你買更貴森森更強大的顯卡,你還不懂嗎?)以上。請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