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phant wrote:我認為HDR跟黑卡的爭議,有點像是開車時堅持只開手排車跟選車只考慮自排車的心態有點像...(恕刪) 用變速箱來比喻是很不錯, 不過這時代拿自排跟手排來做比喻, 我想能體會的人並不多~
c_librac wrote:用變速箱來比喻是很不...(恕刪) 呵...一樣的道理呀,走出攝影討論板之後,對於路上那一堆拿著DSLR到處拍的一般人來說,有幾個人知道黑卡是啥,更不用說要用它來拍照了。不是嗎?
weechia wrote:至於HDR的大圖, 其實沒有疊影的話, 除了暗部有些些噪點, 效果還不錯. 我想也不是大家都有錢有空間把照片放大輸出來欣賞吧? ...(恕刪) 感謝weechia兄.....老實說 這大圖有些細節與噪點可能禁不起A3尺寸的放大(粗淺的經驗...)昨晚在相館看到有人以45機拍攝的作品 手工放大到60吋 真的超棒! 近看完全不糊 解析度好 遠看立體感與層次又佳我想這就是一般攝影者與有心者的差別了...照片輸出大圖 才可區別底片 數位 鏡頭之間的差異光靠螢幕小小的圖 實在很難評斷優劣建議喜歡高反差合成與黑卡的同好試著把自己得易之作去做A3尺寸的輸出(135理論上的極限)或許會發現到許多以前未曾注意到的問題浮現.....像我以前都用nikon鏡頭..... 自從使用過蔡斯鏡頭後比較結果.. nikon鏡頭就很少用了更何況一些目前流行的超高變焦的鏡頭 我想只是方便性取勝吧!不過.. 一般人拍照只是紀錄 愉快與回億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個人覺得黑卡和HDR這二個方式只是因為現在的相機還無法做到可以和人眼看到的一樣有那麼大的動態感光能力所以才會有這些方法,來壓縮高反差使得照片更加接近人眼所看的世界記得以前好像有廠商提過已經有新的CMOS技術可以讓CMOS的動態感光能力變成二倍或三倍大只要按下快門就會可以完全的記錄高反差的照片到時黑片和HDR可能又會變成傳說了吧
prolineyenli wrote:我想這就是一般攝影者與有心者的差別了......(恕刪) 不過這種差別還真是依賴器材性能, 我比較偏向理為有無工作需求,或很講究的審美需求~很多運動記者一樣用nikon的相機一樣只出雜誌頁面大小, 他們還是很有心在拍攝喔~
weechia兄別在意這話喔...我不是指 ''沒有輸大圖就是不用心者''我只是知道一些拍攝風景的前輩 會去輸大圖 然後攝影作品的內涵又佳真是很用心經營自己的興趣........而運動記者... 當然不可能使用中大型相機拍照 太不機動了!不過...不管hdr或黑卡 拍攝出有內涵的作品才是重點 這也是學攝影最難的地方..早些年也很喜歡刷黑卡 現在則已轉移拍攝方向大概在2002年以前 比較容易在''手扎''看到高水準的黑卡作品這幾年似乎是'''水準降低了...'' 數位蓬勃發展 速食主義者太多了外行看熱鬧 內行看門道而真正利害的前輩 也不太貼圖了! 有些至少個人部落格會公開 有些則....認識的 才有緣觀賞了...
anole wrote:個人覺得黑卡和HDR...(恕刪) Fujifilm提出的SuperCCD EXR似乎就是這樣的概念官方介紹相機拍攝時同步曝光兩套不一樣曝光程度的照片之後再自動blending成一張,藉此提升動態範圍前幾天湊巧有機會試用朋友的Fuji F200EXR,跟我自己擁有的上代機種F100fd相比,進步的程度有點令人訝異,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類似概念的新機種出現,甚至有天會突破傳統銀鹽底片的極限也說不定呢!
prolineyenli wrote:weechia兄別在...(恕刪) 不是很認同這種想法每個人對『用心』的實踐方式都是不同的,不該用其中的一種方向來衡量所有人的價值縱使是風景攝影,也有很多是講求機動性、強調攝影時機與構圖更勝於細節解析度的,例如國家地理雜誌裡面那一堆世界各國的風土民情,雖然堪稱是傑作,但仔細看攝影師所使用的設備(這部分資訊可以在NGC另外發行的攝影專書裡面看得到),並不是很常見到像是PhaseOne這類超高畫素的機種出現喔!我認為用越平凡的設備拍出感動人的照片,才是真正的用心,放大輸出通常跟是不是業務用途比較有關,不見得每個靠攝影賺錢的人都叫「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