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片幅底下畫素較高的景深較淺嗎?

冼鏡光 wrote:
假設影像媒體有足夠的...(恕刪)


謝謝冼老師的解答! 讓老師花那麼多精神和心思撰寫, 真是不好意思啊!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其實不用討論理論,其實只要用解像力夠的大光圈定焦鏡拍一張,然後縮圖看一次,100%再看一次就知道了。
我也是今天才看到這篇文章,解開我之前的疑問,我用55MM F1.2光圈1.4照相,縮圖看2顆眼睛是清楚的。
100%看連1顆眼睛都有淺景深。這疑問我今天終於解開,不過鏡頭解像力要稍微好一點才可以,要不然放大都是糊的,根本看不出來。
HOWARD 皓緯婚禮紀實 婚攝 howay71@gmail.com
fatpig06 wrote:
樓主對不起,小的是C家的,拜讀關於C家的文章,沒一千也有數百,從沒看過這種說法,可以告知從那裡得來的資料嗎?
...(恕刪)


這裏有, 底下聯結頁裏的編號 49 回應.

http://www.lds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2291&extra=&page=5

(要低調,不要把作者扯進來)

clwu5724 wrote:
這裏有, 底下聯結頁...(恕刪)

自首一下,LDS上面這篇文章是小弟寫的
寫這篇文章時犯了一些錯誤,就是錯誤引用了前面作者發問為何5d2的「景深」比較淺的用詞
上述文章正是以pixel peeping看影像所做的討論,沒有考慮觀測距離與放大率等變項
所以嚴格來說不應該套用「景深」一詞,或許可稱為洗老師所謂pixel peeper's DOF
由於一開始用詞就錯誤,所以後面的解釋也跟著錯誤,因為那不應該用景深一詞來描述
而是在描述一個現象:在相同的螢幕觀看1:1的畫面,高畫素的確會在邊界模糊的程度比低畫素的快,使得清晰部份減少,模糊部份增加的視覺經驗

我也很高興這個錯誤的言論能在這邊獲得澄清與修正的機會,感謝洗鏡光老師的指導

不過我並不太贊成洗鏡光老師使用peeper這個用詞,有點貶低的味道
事實上在照片數位化以後,觀賞照片的行為模式已經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
而運用這些數位化影像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我們不能說這些用螢幕觀看1:1畫面的方式是非正統的,或說這不是在欣賞照片
現在運用影像1:1放大後再裁切的行為可說非常普遍
網路上一堆測試評比相機的網站無一不是用pixel peeping的方式來看影像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pixel peeper's DOF並非只是滿足好奇心,而沒有實用價值的
至少它可以用來說明1:1觀賞或裁切時可能會發生的某些現象
而這些現象是可以在拍攝前就可以被注意或計算來掌握到這個變項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星遊子 wrote:
不過我並不太贊成洗鏡光老師使用peeper這個用詞,有點貶低的味道

Pixel peeping與pixel peeper在國外只是用來說明着1:1或n:1(n > 1)的行為與做該行為的人,並沒有貶意。

星遊子 wrote:
所以我個人認為pixel peeper's DOF並非只是滿足好奇心,而沒有實用價值的
至少它可以用來說明1:1觀賞或裁切時可能會發生的某些現象
而這些現象是可以在拍攝前就可以被注意或計算來掌握到這個變項的

各人看法不同。

冼鏡光 wrote:
Pixel peeping與pixel peeper在國外只是用來說明着1:1或n:1(n > 1)的行為與做該行為的人,並沒有貶意。

感謝洗鏡光老師的回覆與說明
微晨 wrote:
供給依需求而生很多問...(恕刪)


徵晨大大,請恕小的愚笨,未能了解大大想說些甚麼,請問可以直接說個明白嗎?
星遊子 wrote:
沒有考慮觀測距離與放大率等變項
所以嚴格來說不應該套用「景深」一詞(恕刪)


說真的 「考慮觀測距離」 ? 除非站很遠, 很遠是多遠 ? 很近又是多近 ?

看實際情況比較實際!

大家看雜誌與看一般照片距離差多少 ? 喜宴上新人的大照片大家怎麼看 ?

海報怎麼看 ? 工程圖怎麼看 ? 報紙怎麼看? (會用什麼距離看 ?)

(雜誌,工程圖,報紙有很多字,照片或圖片同樣也有小細節)

(1:1 檢示對有些人也許不須要,但對美工相關業與大圖輸出業 1:1 檢示一點多不奇怪!)

36" 要站多遠看 ? (去問問輸出中心,付錢的是用多少距離看 36".)

(星遊子 不是質疑您,只是提出個人意見.)

[模糊圓的深度討論]裏談到觀測距離 25cm, 依模糊圓的深度討論就是 24mmx36mm 放大八倍應該觀測距離 50cm,依此類推,這是學術性的觀測距離.






clwu5724 wrote:
說真的 「考慮觀測距...(恕刪)


沒關係,理性討論都可以,相互漏氣求進步

在科學上,名詞的定義與使用都是非常嚴謹的,與日常用語來描述生活經驗有所不同
景深一詞在學術上面已經有了嚴謹的定義,按照定義來看就是那樣,就是要固定觀賞距離與放大率等變項,因為這是被大家公認的
如果我們用自己的標準來看景深,那就不是大家所公認的景深標準了,這時自然就應該加以註明以便區分

比方說上述在LDS的討論,由於從1:1的方式觀看,已經不符合景深的定義,所以觀察的經驗自然也不符合景深計算的結果
但是我們卻仍套用「景深」一詞來描述,自然容易造成讀者混淆,這是筆者的疏忽
如果當時一開始就說清楚這並非標準定義的「景深」,而是以pixel peeping的觀點來看的現象,或許比較不會造成閱讀者觀念上的誤解

所以我認為在此能夠澄清與修正是一件好事

至於實際狀況上面,可能的變項太多,難以一一掌握
僅僅觀賞媒體方面,就與傳統有很大的不同,有太多的選擇,有電腦螢幕、電視、電子相框、手機螢幕,甚至是未來的電子紙
而觀賞媒體的不同又會影響到觀賞距離等行為的改變,這些在目前難以計量與定義

因此我們只要理解傳統景深公式推導的結果,與非標準狀態下的觀察結果可能會有不同,這樣就夠了

還是讓景深的定義回歸學術,不要誤用,才不會以訛傳訛
星遊子 wrote:
自首一下,這篇文章是...由於一開始用詞就錯誤,所以後面的解釋也跟著錯誤...(恕刪)


我覺得我一開始就沒講錯,後面的人有些也沒有講錯

6f

qqying23 wrote:
相同片幅指的若是CMOS的大小,畫素較高圖較大相同距離下"看起來"景深較淺

但出圖大小相同,景深相同

實際上相同片幅相同景深...(恕刪)
85/1.2/1.4 test: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28818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