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C家攻勢猛烈 n家還是老神在在?

潛出水面 wrote:
我也一直對於SONY...(恕刪)


可翻轉LCD這種東西一點也不稀奇,早在十年前當數位相機才剛開始在啟蒙的時代,就已經存在過很多這樣的設計了(那時Olympus的中高階機種與Canon PowerShot Pro90 IS都有)。Nikon、Canon不在中高階機種上放這種零件必定有其專業上的考量,而非技術限制之故吧........

至於鏡頭VR與機身VR,大部分的人似乎都傾向認為那是廠商撈錢的伎倆,但其實有很多朋友似乎忘記了一個重要的關鍵:相較Sony這些新跳入DSLR市場的品牌,Canon與Nikon其實還擁有一定程度的底片機使用族群,雖然DSLR的感光元件可以裝在浮動結構上達到防手震效果,但F6、EOS-1n這些頂級底片機還在賣,他們的防手震該如何做到?很顯然鏡頭防手震就是為了能同時使用在DSLR與底片SLR的一種考量,如果我是Nikon的工程,我只有一份資源去開發防手震系統,當然會考慮能同時用在兩種系統的鏡頭防手震上,達到效益最大化,不是嗎?
SElephant wrote:
Nikon、Canon不在中高階機種上放這種零件必定有其專業上的考量,
而非技術限制之故吧........

Canon 從 G7 開始,活動 LCD 不見了!
(同時 Nikon 的同級機也是)

是專業考量嗎?

那,G11 又出現活動 LCD 了.... 這代表?

--
Pro90IS .. 好懷念!
這台很少人聽過,我都用 G1 Pro 介紹.. 大家比較能理解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inben2 wrote:
Pro90IS .. 好懷念!
這台很少人聽過,我都用 G1 Pro 介紹.. 大家比較能理解...(恕刪)


Pro90IS是我的第一台類單眼數位相機(真正的第一台數位相機是Olympus C700Z,不過那台比較像是隨身機的構造),所以才會特別提出。如果沒記錯的話,Pro90IS是Canon第一台有配置光學防手震的數位相機,也算是一個里程碑吧?
jasonli wrote:
可能是N家或C家的市...(恕刪)
有時候買東西還是會看信賴的品牌 然怪他們不擔心了
flyzero wrote:
就以24 1.4這顆為例好了~訂價鏡整整高出24 1.4L的兩三萬~~~~
難怪一堆玩家都跑去玩canon~
(恕刪)


如果真有這種顧客,我是nikon老闆也不在乎.
話說真正會因為一個鏡頭售價跳家嗎?
flyzero wrote:
就以24 1.4這顆為例好了~訂價鏡整整高出24 1.4L的兩三萬~~~~
難怪一堆玩家都跑去玩canon~
(恕刪)




如果真有這種顧客,我是nikon老闆也不在乎.
話說真正會因為一個鏡頭售價跳家嗎?



通常鏡頭會買到這種近乎頂級的玩家, 往往鏡頭越貴, 感覺就會越發燒, 反而更會吸引他們!

Monte920 wrote:
通常鏡頭會買到這種近乎頂級的玩家, 往往鏡頭越貴, 感覺就會越發燒, 反而更會吸引他們!


的確會有這個狀況

有些人反而會因為價格而敢到興奮..
Monte920 wrote:
通常鏡頭會買到這種近...(恕刪)


試著想想.如果今天賓士還是BMW賣的跟國產車一樣便宜的話...那有錢人還會買嗎XD....
SElephant wrote:
至於鏡頭VR與機身VR...(恕刪)


用長焦段拍攝就知道差在那了

一直晃是要怎麼對焦和構圖

所以我支持鏡頭防手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ghtemplar/
Hightemplar wrote:
用長焦段拍攝就知道差...(恕刪)


聯想到當初AF發展史!

一開始大家還是以機身馬達具多,而鏡頭馬達部分只有canon或後來其他家邊試邊用!

到今天可以看到大多鏡頭馬達越來越多,就連SONY(KM機身馬達霸王)也用SAM SSM等鏡頭馬達!

把手振性能放在機身最大好處就是,便利便宜!

而鏡頭防手振優缺點就剛好倒過來,量身訂作與即時效果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