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為了"點測光連動", 由Canon換Nikon值得嗎??

在混亂難以變換測光值時,像是婚攝環境光線變化多時
光圈先決可能快門會落到危險的慢,
但快門先決又限於光圈最大一定也不夠大.
此時用手動M + AutoISO + 曝光補償的確好用.
尤其是D4上,這測光連動已經相當成熟非常機敏,
加上D4的ISO到12800都還有極高的實用度,
偶有因為色溫導致測光值會有偏高必須增減EV值修正外,
這D4在混亂昏暗的環境裡幾乎擁有高速夜攝的能力.
常常還未看清的暗處景物,D4拍攝下來的相當清晰.
但我所知道幾乎Nikon都有這樣 M + AutoISO + 曝光補償功能
只是D4高ISO時畫面還相當乾淨.

shenamuro wrote:
對焦點雖然可以連動測光,不過手在選對焦點的時候,小孩也很容易跑掉吧 @@

尤其像51點之類...51個點....要從最左邊點到最右邊再怎麼快應該也要1~2秒吧...(恕刪)


其實只要按左鍵一次,就會從最左邊點跳回到最右邊, 用不到半秒鐘
chengchenchien wrote:
其實只要按左鍵一次,...(恕刪)


+1
如果嫌點太多也可進選單將對焦點數目降低.... 某些場合用起來更俐落
tomchaing wrote:
在混亂難以變換測光值...(恕刪)

還有其他幾點設計讓 M + Auto ISO + 曝光補償更好用、實用。

第一,AE-L 在切換 P, S, A, M 時不會解除。所以同一個拍攝場景,可以 AE-L 後再視拍攝需求在 P, S, A, M 各個 Mode 之間切換。

第二,AE-L 後仍然可以自由調控曝光補償。曝光補償值在 P, S, A, M 之間共用,所以在模式切換時曝光會維持穩定不變。

第三,S, A, M 三個 Mode 共用一組自定的光圈、快門值。A 和 M 的光圈值會一樣,S 和 M 的快門值會一樣。這樣的好處是 A -> M 只會改變快門,景深不變。S -> M 只會改變光圈,快門不變。攝影者在掌控光圈快門時可直覺的在 S, A, M 之間切換(觀景窗就可看到 Mode),將 S, A, M 視為一個大 Mode,以應付場景的變化。

前三點總體來看,你可以說 Nikon 的作法是(P, S, A, M Mode),
他家的作法是 (P, S, A Mode), M Mode。就好似 M 不在群體中,是特例的設計。

第四,觀景窗中可隨時看到 Auto ISO 給的感光度數值。像攝影者必須在 S Mode 監控光圈、感光度。A Mode 監控快門。而在 M Mode 就要只監控 ISO。觀景窗可以看到 auto iso 的感光度數值,才能避免感光度成為脫韁野馬難以掌握。

小弟比較常用的拍法是。
1. 拍照前在現場找個人臉按 AE-L
2. 調整曝光補償到 +0.7
4. 視拍攝目標在 A, S, M 之間切換。一般來說,靜物拍攝用 A, 移動物體用 M。

在 A Mode ,相機自動平衡快門和感光度。通常是讓他自動維持快門在安全快門就行了,這樣光圈、快門、感光度都是在最佳畫質的數值。另外,在 S, M 設一組較高的快門值,譬如 1/100。從 A -> M 或 A -> S 時就會自動提昇快門。差異只是 A -> M 會維持原來的景深,A -> S 不會。

josephyen wrote:
還有其他幾點設計讓 ...(恕刪)


不得不說~~Josephyen大發表在25樓、64樓
其介紹的Nikon曝光補償機制真是另人吃驚





SK.Lin wrote:
不得不說~~Jose...(恕刪)


真的.... +1
有這麼強大的攝友跟NIKON性能支援..... 小弟快流淚了

josephyen wrote:
還有其他幾點設計讓 M + Auto ISO + 曝光補償更好用、實用。 ...(恕刪)


可否請教一下當場景、角度都一直在變換
固定曝光值有什麼好處呢?
litonchen wrote:
可否請教一下當場景、角度都一直在變換
固定曝光值有什麼好處呢?...(恕刪)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如果是棚拍一次兩三百張事後看都是欠曝固定-0.3~-0.7EV的話, 可以輕鬆地用批次先一次拉0.3~0.7EV回來再來挑照片.

最討厭的則是那種忽亮忽暗每張都不一樣的照片,每張都得手動拉慢慢看過才會知道合不合用

另外M檔自動ISO也作用在閃燈上,而且無線的閃燈也適用. 比方說你只是想補某個角度的光, 閃燈不想出全力(-1~-2EV)的話, ISO可以自動提高到應對當下補光不足的環境, 而ISO提高多寡則是依照你設的曝光補償高低來決定

其實也不一定要很專業的棚; 我覺得就算是兩盞固定棚燈跟一支無線閃燈,光是玩閃燈擺放位置跟棚燈角度就可以學到超多東西.

litonchen wrote:
可否請教一下當場景、...(恕刪)


在同一場景中,維持曝光值可以保持主體的亮度。

構圖時背景的曝光值可能因為燈光、陰影、背景顏色、遠近而有很大的差異,但先以點測光對主體(如人臉)測光並補償後鎖定,則拍出來的照片主體亮度就不會差太多,並且背景的曝光表現也會貼近現場的氛圍。即使事後發現曝光不符理想,也容易以場景為群組統一做修正。
luckyfullhouse wrote:
既然樓主已經要換系統了,推薦你 Sony的SLT單眼
LCD螢幕所見即所得,你在還沒按快門前就可看到拍出來的成像
比連動點測光效率更快,拍照效率快2倍(恕刪)


雖然我是半老不新的Nikon使用者,也曾跨過Canon,
可是樓主要拍小孩,我會非常認同引述的建議....Sony SLT單眼;

曾經陪老婆喝喜酒,老婆同學的老公帶一台Sony A55,
小弟好奇借來玩玩,拍他們的小孩,真的好快,完全不用思考測光問題,
一秒十張,小孩每個動作都捕捉到,電子觀景窗所見即所得,
即使逆光也會機身自動修正主體曝光,不擔心偏暗。

由衷推薦Sony SLT單眼。

拍小孩應該是拍得到比拍得好更重要,速度勝過一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