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fwong wrote:
2.Nikon 故步自封的守在傳統的步進馬達或音圈馬達, 對焦速度就會"明顯輸"SONY的XD線性馬達一截
就永遠沒機會扭轉命運, 跟冠軍爭輸贏


跟你想的不一樣,兩家都用一樣的東西,只是使用的名字不同。

Nikon 用在400mm Z上面的voice coil motor (VCM)就是線性馬達,定子是磁鑄件,轉子(為了理解,應該不叫轉子,拉直了不用轉的線圈),就和喇叭耳機的運動方式相同。Sony XD 機構模組就是Nikon 的VCM, 沒有本質的不同。Nikon只是用了比較合乎原理的方式命名,SONY則用了比較炫的名字。Nikon是用與不用在特定鏡頭而已,沒有你講的沒這技術所以會明顯輸Sony一截這件事。Nikon 1 NIKKOR VR 70-300mm f/4.5-5.6 就用了VCM。有業內人士,歡迎指正。

Nikon 官網400mm TC 的介紹

中間有Silky Swift VCM Video:



Sony的XD 和Nikon VCM也長一樣 :




至於為什麼Nikon 加註強力磁鐵對心律調節器有影響,大概是企業良心!?Sony 也應該標,沒有的話也可能是部件位置有做隔離,或是磁力沒Nikon大也說不定。
Hayashi-Kiyoshi
Nikon也只是標註要鏡頭離開心率調節器5公分,而不是不能用。不過若是機身掛在身上,那小鏡頭是有機會離不到5公分就是。只是再怎麼講都不確定這個是否為Nikon沒廣泛使用SSVCM的主因。
Hayashi-Kiyoshi
另外,索尼分佈在兩側是因為它用兩個線性馬達而Nikon的400mm只用一個。不過兩種馬達的技術細節我們也找不到資料,除非拆機測量。應該沒人錢太多要去拆這個吧。
elfwong wrote:
你太小看最高階了, 最高階產品的競爭力才是整體銷售的標竿,
冠軍品牌通常都有冠軍技術高階產品


整體銷售的標竿? SONY砲鏡就4+6 = 2管, 358從缺, 今年說要開發328但是要等一年
Nikon在一年之內就發表了4+6+8=3支, 而且4+6 能內建1.4X, 8還是超輕量PF
所以傳統光學廠一發力, 單一年就把砲鏡數量超過某冠軍品牌
至於技術力.線性馬達就是歸類在VCM裡面, SSVCM和XD 技術力沒什麼差別

另外技術力跟銷售標竿向來沒什麼關聯性, 舉Nikkor來說
500mm PF 2018發表, 有紀錄的販售量 = 32153支
500mm F4 FL+G+D+P 自1988年~2015 總數有紀錄的販售量 = 25370支
如果單論最近一代的540 FL, 2015至今也才賣了3854支

近期的Z鏡表現呢?
800mm PF 發表10個月, 累積3728支銷售量, 已經超越 F鏡856賣了10年的數量3432
428S 發表1年, 銷售量1897支, 對比428FL 9年4219支
640S 發表3個月, 累積687支, 對比640FL 7年半6900支

上述還是基於Nikon的專業機身僅Z9一台, 而且供不應求的情形
待Nikon 開始也把準專業機身Z8, APSC機皇Z90等發表, 那才是真的戰國時期的開始
^^A 請多多指教~
MUS
佳能原生4支RF其實 4+6 = EF改屁股, 8+12= 4+6加2X, 根本光學層面都沒新技術啊
MUS
內置倍鏡是針對該鏡頭最佳化的倍鏡, 拆下來用在別的鏡頭並不會比通用倍鏡更好
MUS wrote:
整體銷售的標竿? SONY...(恕刪)


以這幾年Z鏡跟Sony新鏡頭的評比來看,Sony在對焦速度上真的有很明顯的優勢在。以一個N粉立場來看,我是能理解elfwong的擔憂。

從其它廠陸續以線性馬達為主的趨勢來看,我相信一定有某些優勢讓其它廠商變更設計。

比較明顯的就是湯姆龍的A063,由一代的步進馬達到二代的線性馬達,而代工給Nikon的仍是第一代。可能不是湯姆龍耍Nikon而是Nikon不要二代A063吧。或許Nikon有堅持STM的道理在,但我們也沒看到太多技術面的解釋。

而且,Nikon的對焦系統,整體上還有努力空間,也不單單是STM又或是AI而已、這點我比較認同爆炸頭的看法。
mobile0134 wrote:
跟你想的不一樣,兩家都用一樣的東西,只是使用的名字不同

Nikon 用在400mm Z上面的voice coil motor (VCM)就是線性馬達,定子是磁鑄件,轉子(為了理解,應該不叫轉子,拉直了不用轉的線圈),就和喇叭耳機的運動方式相同。Sony XD 機構模組就是Nikon 的VCM, 沒有本質的不同。Nikon只是用了比較合乎原理的方式命名,SONY則用了比較炫的名字。Nikon是用與不用在特定鏡頭而已,沒有你講的沒這技術所以會明顯輸Sony一截這件事。Nikon 1 NIKKOR VR 70-300mm f/4.5-5.6 就用了VCM。有業內人士,歡迎指正。


雖然N,S兩家砲鏡的馬達構造示意圖看起來是一樣

但我不認同你的看法,

構造不同, 是不一樣的東西

根據成大馬達中心的資料

"線性直流馬達"分類圖



"音圈型"只是"直流線性馬達"分類體系的"其中一分支"

SONY XD馬達介紹沒提到音圈馬達, 應該就是"非音圈型"的線性直流馬達


所以個人大膽猜測
SONY很有可能採用 "非音圈"型線性馬達
其推力也有可能比Nikon 的"音圈型"直流線性馬達"略大"

若SONY 真非音圈型
希望NIKON砲鏡最好放棄掉"音圈型線性直流馬達"(直線型音圈馬達)
跟了!

我的觀念也要UPDATE一下

鏡頭用"直線型音圈馬達"也是線性馬達

但直線型音圈馬達只占線性直流馬達的其中一小部份


SONY XD 馬達應該為"非音圈型"直流線性馬達
"November Rain"
elfwong wrote:
雖然N,S兩家砲鏡的...(恕刪)


SSVCM跟一般的VCM不太一樣。



以成大這張圖的分類來講,單極型、也就是說電磁作用只有一個方向的,才叫VCM。這類線性馬達需要再加一個彈簧才能把線圈拉回來。

這個是典型的VCM,上下各有加彈簧。


但SSVCM很明顯是多極型的,均靠電磁做往復動作而沒有彈簧。要說的話,要叫「圓筒多極型線圈可動無碳刷直流線性馬達」吧...

至於為何Nikon要冠個VCM給SSVCM,我也不知道。

題外話,單極型的結構跟控制都相對單純,但彈簧是兩面刃,鏡頭移動太快就跟彈跳床一樣...
所以單極型的大多用在手機這種微型鏡頭上,相機用的不會用這個方式控制對焦模組。
Hayashi-Kiyoshi wrote:
至於為何Nikon要冠個VCM給SSVCM,我也不知道。

我猜是商業手法吧

Hayashi-Kiyoshi wrote:
但彈簧是兩面刃,鏡頭移動太快就跟彈跳床一樣...

長知識了
原來如此,鏡頭還會簡偕振盪??
"November Rain"
Hayashi-Kiyoshi
對啊,完美的簡偕振盪搞死AF工程師
elfwong wrote:
SONY XD馬達介紹沒提到音圈馬達, 應該就是"非音圈型"的線性直流馬達

所以個人大膽猜測
SONY很有可能採用 "非音圈"型線性馬達
其推力也有可能比Nikon 的"音圈型"直流線性馬達"略大"



不知道是不是叫做“音圈”會有多少不同,你去哪裡生一個不用線圈的磁力制動電機裝置?唯一不同的可能是電子信號處理,這不外乎數位化編碼的相位,頻率,電壓,電流。這個線性馬達並不是音響喇叭或耳機那麼簡單,音響用品的音圈其音頻訊號只要不是直流就行,給它音頻訊號就會工作。不知道成大的那張圖說單極,多極,是不是指單相還是多相,我看Sony和Nikon的線性馬達除了編碼以外應該沒有根本的不同。唯一看到不一樣的是Nikon用單馬達推一個鏡組,Sony用兩個,這樣兩家用的永磁鐵的大小就有差,所以Nikon加心律調節器的警語就是和size有關。Sony的XD推力沒有比較大,所以才用兩個馬達推。
找了一下Nikon的官方說法,有找到DPreview一篇專訪有提比較多東西。不過原文斷句有點不太好,我做了一下調整。

Nikon interview:
Why the use of stepper motors in Z lenses as opposed to linear motors? Can we expect to see faster focus group in future S-series lense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we have chosen to use STM motors instead of linear motors in most NIKKOR Z lenses. First is that STM motors are excellent in responsiveness and quietness despite their small size and lighter weight. The small size and light weight increases the degree of freedom in designing the mechanical mechanism, and also is beneficial to video recording to minimize sound.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responsiveness of STM motors, Nikon has developed its own dedicated drive IC (integrated circuit). It enables a synchronous control drive that synchronizes multiple motors at the micron level. Regardless of the product size, multi-focus is achieved, ensuring high focus accuracy and smooth focus drive for attractive video shooting and close-up shooting.

A linear motor is an effective power device for driving a larger and heavier lens group at high speed, but is inefficient for smaller and lightweight products, as it requires a separate sensing function, making it not space-efficient for smaller products or products with multi-focus.

For future S-Line lenses, we intend to continue to achieve high-speed AF with thoroughly optimized control, mechanical mechanism, and power device, aiming to combine it with the optimum driv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hooting subject and environment.


對線性馬達的講法大概有幾點。
1. 線性馬達速度較快。
2. 較小的線性馬達效率會變差,這點可以由Sony/Fujifilm的一些對焦模組是由多個線性馬達推動可以得知。
3. 線性馬達本身無法精確控制,要加一個position sensor做回饋。

比對之前提到的拆解文章,也可以找到position sensor (綠線)


就官方的講法比較著重在第三點(因為STM可以精準定位不需要position sensor),而比較對速度妥協。只是就結果來看,線性馬達也可以做到準確快速對焦。所以專訪還是在避重就輕,不過找半天也只找到這篇而已。

陰謀論的話,大概是STM控制IC庫存太多銷不完吧...
Hayashi-Kiyoshi wrote:
因為STM可以精準定位不需要position sensor


怪怪的,除非使用有編碼器的步進馬達,例如東方馬達的產品,沒有編碼器的步進馬達無法做精準定位,因為步進馬達有失步的風險(會失步就不準,叫你走3步結果給你走2步然後沒人知道),加上編碼器就解決,不過在相機上如果把相位信號拿來用的話有沒編碼器沒差,轉到相位重疊就可以,但是CANON不是這樣設計,不然我的EF 24-105 4L不會搞到上RP還是有後移問題

甚麼馬達要定位都要加上position sensor,不然馬達只是會動的東西,動到哪轉到哪誰知道
Hayashi-Kiyoshi
比較有印象的是,當相機當掉重開機時,鏡頭得先parking。因為只有parking那邊有機構可以確認AF模組位置。不過我們都是用爛鏡頭就是...XD
Wahaha214
鏡頭得先parking,這個在設備上叫做回HOME,就看作是歸零動作,絕對型的不需要做這動作,機械手臂就用絕對型馬達

哪裡可以預購Z85mm f1.2s?


國祥目前都沒消息說。


 

Lindenghost
去國祥付訂就可以了(我是去年三月預訂的)
Hayashi-Kiyoshi
國祥可能要到四月以後才會進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