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數位全幅時代來臨,但到底什麼是立體感或空間感 ??

至今我還是覺得色階的較完整呈現因能表現出光線投射在該主體上的變化, 而光線之所以有細微變化, 正是因為該主體是立體的. 再貼一張我覺得花很立體的照片: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看了各位前輩分享的照片跟心得,小弟非常主觀的歸納一下個人看法,

1. 風景照 -- 只要取景的角度對加上廣角的張力自然就能呈現出空間的層次。

2. 特寫照 -- 散景加上主體較亮的曝光(或稱壓光)會很容易製造出主體浮貼在背景上造成較立體的感覺

除了中片幅那幾張真很明顯外,說真的至少小弟看不出 FF 跟 APS-C 的差別,

這些結論文包前輩在另一篇討論串也有說到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728052&last=7514446
撇開鏡頭變形控制不說的話
同構圖同光圈
差別只有景深而已. FX比較淺一點. DX比較深一點

一般拍照沒什麼差別



這樣看來 FF 跟 APS 的差別似乎只剩使用者對焦段與對應景深的習慣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harveyliu1975
對於 〝立體感〞與 〝空間感〞小弟我也提一些很不專業

的看法 立體感 若是指整個畫面來說 就是在某個角度下

照片所承現的3D效果 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析通透的景深

純淨的畫質 若再加上 夠寬 夠高 夠深的距離 那空間感

就出來了 另一種 立體感 是指畫面中 主題 的立體效果

例如人像 要覺的人像立體 必須成像要扎實 要密度高 要

有厚度 人是圓的(有深度的圓) 散景 只是浮突人像 不見得

立體 銳利只是清析也不見得立體 常看到很多清析銳利的人像照

好像是剪下來 貼在一個散景的畫面中 扁平 沒立體感 少了厚度

少了圓 成像銳利 不見得密度高 但 致密 紮實 有厚度的成像 才是一

自然銳利的成像 才有立體感 以上是小弟的一些淺見 各位別見笑

立體感
1.顯示設備 - 對比及亮度愈大 例如電漿電視比 LCD 看起來立體感較好, 正片的立體感又比負片好
2.影像反差 - 反差愈大立體感較好, 但有時會犧牲細節,當對比及亮度不夠大時利用加大反差 ,可以形成較好立體感假象
3. 主體與背景差異性 - 色彩、 .亮度 、大小、 形狀 、清楚模糊 ...等
長鏡頭及大光圈都可製造模糊背景, aps DSLR 與全幅 DSLR 差異性不是很大
小 DC 就明顯不同。
國內攝影協會作品評審標準 "立體感" 是很重要因素
但是過度僵化到拍攝 少女人像作品張張 都是 "黑(深)色背景" 及 "長鏡頭(超)模糊背景' 。

"空間感" 指影像相對 "遠近" 感覺 現像是遠小近大
"廣角鏡頭" 對影像中景物 "遠近" 可產生放大效果
"廣角鏡頭" 容易有 "空間感"
"長鏡頭' 容易有 "立體感"

全幅對廣角比較有利, 廣角拍攝的影像需有較高解析度, 全幅因片幅面積大可容較多畫素
可以有較高解析度。
現有 Nikon 數位 DSLR 全幅但非高像素, 影像解析度與 aps DSLR 差不多,只是對鏡頭
解像力要求不需太高。


這張算有嗎?


下面這張蜜蜂呢?


之前有看過328定焦拍的人立體感非常恐怖。
鑫崈科技企業有限公司 專營︰無極燈︰天井燈、投光燈 LED︰天井燈、投光燈、路燈、輕鋼
HarveyLiu wrote:
隨著 NIKON 數...(恕刪)


就如「音響論壇」裏
評論音響器材也立下「音響二十要」作為評論項目
其中有:空氣惑、透明感、形體感等

你可能也不太能體會
但聽多了
就會了解一二
雖不能完全同意用這些項目來評論
但這也讓評論比較不會天馬行空不知所云

在攝影,亦然
就是多看、多拍
慢慢會了解這名詞所包涵的意義
也許無法很清楚定義
但也不是全無意義


看了上面的demo照,都拍的很讚,

但個人感覺,全部都是2D,而非3D, 也摸不到空氣,更看不到空間...


飛刀 wrote:
上幾張中片幅的,請各...(恕刪)


第1張跟最後一張超有立體感的

感覺人很像要從照片浮出來

最後一張的貓...也像是要走出來一樣....讚
篩蕊喔 wrote:
第1張跟最後一張超有立體感的

感覺人很像要從照片浮出來

最後一張的貓...也像是要走出來一樣....讚恕刪)


謝謝前輩的指教~
有空請移駕至我的部落格指導一下小弟~
http://album.blog.yam.com/io1005pp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