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尼康四月發表無反光鏡系統 (使用索尼感光器)


CleanRoom wrote:
2005年 Sony...(恕刪)

R1是不錯..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它的色散嚴重( 有自動消色散但還是有明顯的痕跡 )各大站都有點過這問題..
24-40mm左右需要縮光圈至F5.6才夠銳利但若縮小到F9後又有其他的問題..還有相當多光學上的問題需要處理
否則就要像3/4系統另闢戰場.....產品都需要一定的銷售量才能回本...廠商會考慮的問題主要還是銷量
商業攝影..活動外拍都接..我常在head4混..請搜尋hata6136就好

tracer1000 wrote:
市場小,利潤也一定相對少,況且evil是在打新的市場,包括一堆DC用家不想用DSLR的一堆普通人,那才叫藍海

出個高階專業evil來繼續吸引原有的高階專業客戶群,這叫藍海嗎?

當然小弟是已一般人的想法來看,如果像樓上說的是要出中片幅..那就不是一般大眾的菜了,呵呵

十年前MS出平版電腦,一台要賣兩三千美金,所以是片死海,十年後Apple賣五百美金,就變成了單季能賣七百多萬台ipad的藍海

新產品一定要務實一點才好...FF evil五萬以下,那就帥了 :)
...(恕刪)


其實DRF吸引的, 許多是使用單眼的人
就像當初華碩推出小筆電一樣
號召的不是取代你家的主電腦
而是第二台更輕便攜帶的電腦
它的目的不是在快速與高功能
而是讓你更輕鬆使用它, 以完成日常的小事件

所以M4/3一開始的廣告策略是對的
比單眼便宜卻更輕便, 此激起了消費者的迴響
接下來的SONY NEX更是擴大了APS感光元件ISO的性質
一舉將NEX打進消費者的心理
(廣告上是活潑,洗白的色調,不同於DSLR專業, 黑沉的色調)

如果Nikon推出高單價的DRF,不能說絕對成不成功
靠的絕對不是高CP值,而是Nikon這個金字招牌讓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

對高單價物品, 消費者掏錢必然要求產品能回饋他的認定的價值
可能是其他產品難以媲美的舒適性或能夠提升主人地位的品牌價值
也就是說Nikon做不做得出"遠"超越其他產品的質感
或者Nikon在全球消費者心目中的值不值分量的招牌
都會讓產品成不成功的關鍵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biaw78 wrote:
只因為nikon S...(恕刪)

biaw78 兄:

並不是因為那張NIKON RF照片,而覺得要做 DRF!

而是說在EVIL市場目前機身架構上,目前都是走向入門平價化方式!

但是就算是自己n家用戶,也不會因為nikon這個牌子去買它!

所以個人始終認為nikon的方向不會是現在入門evil架構,那樣可以讓nikon發揮空間太小!

那個drf只是目前可以想到可以專業化點方向而已!
diffusionless wrote:
biaw78 兄:並...(恕刪)


網兄您好~
我覺得不會發展DRF的理由是認為NIKON所謂的滿足高階用戶
比較可能是對焦 取景 連拍 抗候性 機身配重 機身材質 甚至於片幅大小等等方面的滿足
滿足微距攝影,人像攝影,運動攝影等等專業需求 (之前的感光元件上相位對焦專利可以作為參考)

而不是以更加複雜的RF連動機構做出清新脫俗的高質感便攜機身,因為現在談論RF已經很少人會聯想到NIKON S以及CANON L39系列了
如果可以清新脫俗的話,我希望NIKON的EVIL有F3的影子 哈!
fake802 wrote:
卡口短,鏡後距長,理...(恕刪)



Sony是為了要讓機身看起來很薄吧!?
話說回來....卡口距根機身設計有關 而跟光學設計沒多大關係
這跟honda不用增壓引擎有啥關係嗎
CEO的氣魄???

可以解釋一下嗎
願聞其詳
adasha兄,

不扯太遠簡單講,honda當年堅持高轉速自然進氣引擎,有個重要因素是市場沒人作(但不是沒人做得出來)。
沒人作很主要的因素是可能會成為票房毒藥,也可能叫好不叫座,因為一般道路上,沒多少地方讓你檔檔8000轉,
高轉速引擎不用盡轉速,效能就跟一般引擎的效能差異很小,低轉速(適合市區使用)的扭力甚至不如稍微用過心思的一般自然進氣引擎(但是設計高轉速自然進氣引擎要用盡很多心思)。
為了品牌知名度,他需要一個有指標性的廣告旗標,既然市場上沒人願意、他敢做,就有機會成為唯一的特色,事實上他現在確實是招牌。

設計成短卡口距,自己又作長鏡後距的鏡頭來裝,擺明了要考驗機械結構的強度,用心用好料當然都可完成,問題是多這些成本,讓這台機身性能因此受限(空間小),又讓他可以插其他廠的鏡頭,影響到自家鏡頭的市場,這種七傷拳打法比較適合搶市場。
作成短卡口距,鏡後距也相應短(其實正常廠商的鏡頭,長焦鏡外的鏡後距都跟卡口距很類似,甚至更短)的時候,就回到D大談的問題,感光元件對斜射光的特性。長焦鏡外
diffusionless wrote:
smd747gmai...(恕刪)


NEX特別強調的也是COMS的尺寸及比較好的ISO在市場上先推出,所以基本上如果NIKON的FF EVIL先推出也是搶先機,可以先賣先贏我覺得沒什麼奇怪,技術力的領先創新產品才能贏得市場不是嗎?
LEICAQT & XT-10 & X70
個人覺得,NIKON的無反光系統,要做就要有特色一點:
1.塊頭要大一點,不要像NEX薄不拉幾小不拉幾.
2.外觀要重一點,有稜有角一些,金屬感多一些些比較有霸氣
3.對焦不期望對比式對焦能有多快,但希望有比對比式對焦更快的對焦系統出來,以維持NIKON一貫強悍的對焦性能賣點.
4.還是全幅吧.
5.鏡頭是全新開發的系列,不要搞什麼轉接通用接環.
diffusionless wrote:
smd747gmai...


nikon寧願向d3x形式,賣的數目比較少,但利潤非常高....

(恕刪)


做少點, 賺多點, 偏偏又一堆人搶著要.

相信任何廠商作夢都想過這樣的日子.
可惜能有這種商品的廠商少之又少.

無反光鏡系統可說是C, N未來最大的威脅之一.
如果放任其他廠商攻城掠地.
不用幾年大家就可能會發現 高畫質, 高速對焦不再是單反所專有的絕技.
輕巧的無反光鏡系統同樣可以達到足以讓DC用戶滿足, 且願意隨身攜帶的水準.

差別只在於市場霸主不再是C, N....

為了維持競爭優勢, 也為了斬斷S, P, E的研發金援
我想C , N 一定都會推出能對應的無反光鏡系統來分佔市場
但價錢與性能絕對是能讓大家滿意的...(不會與S P E差太多, 也好不到哪去)

至於高價高性能的無反光鏡系統也許會有
但這種商品需求有限, 也沒辦法左右市場
似乎沒有太大的戰略意義.


亮哥+ wrote:
個人覺得,NIKON...(恕刪)


轉接環一定要有, 最好還是同時推出,N家鏡頭怎能浪費.
而且要Nikon 的D鏡,G鏡,手動鏡全都能轉接,且支援全功能,不能是半殘的轉接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