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Sigma 18-50mm MACRO對決Tamron 17-50mm XR Di D-II

Monte920 wrote:
尤其作者在外表評分上竟然是把72mm看起來比較"威武"而與以加分, 而非因它比較大,濾鏡會比較貴而與以扣分, 這點我在主觀上非常不認同.

不過瑕不掩渝,真的是要跟您拍拍手!


可否鄭重請問一下、我全文當中、有任何一句「72mm看起來比較威武」而給予加分?

請眾網友幫忙找找、我自己寫的、卻一點都沒有印象......

該段全文:

評分:
Tamron 17-50mm:8.5分
SIGMA 18-50mm:9分

Tamron以輕巧見長、但綜觀SIGMA 18-50兩相比較大小差距都不大、反倒Tamron 17-50缺乏明顯優勢、口徑較小、視覺效果也稍差,雖然濾鏡較為便宜、也提供了好用的鏡頭蓋、但仍無法明顯就外型跟規格找出突出點。
而SIGMA就外型跟規格上都屬於中庸等級、但具有堪用的MACRO功能、讓他明顯區隔於這個級距的鏡頭之上,而口徑加大到72mm之後、視覺效果還有成像品質都有著相對的提升、但因為塗裝設計保養不易還有鏡頭蓋的實用性奇差,讓他在此的分數僅以些微差距領先Tamron 17-50。

-------------------

該段明明是針對規格比較給的分數、有說是因為外觀評分嗎?

還請告訴我、您何來如此論調、如果有意見、可以提出、但請理性並且實事求是

至於主觀認定、這篇文章是我寫的、我個人寫的內容代表我個人主觀意見本來就是理所當然

我個人也一向認為、任何人的發言都是主觀的

但只要你的主觀發言得到他人的認同與共鳴、那就稱為客觀不是嗎?


為何我的主觀與您無法共鳴、就拿出來以你的主觀來主導我的意見???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KenKuo wrote:
為何我的主觀與您無法共鳴、就拿出來以你的主觀來主導我的意見???


我沒有說要主導你的意見, 我只說是我的主觀意見跟你有出入而已! 既然是主觀意見,就不用再辯了,反正是個人的主觀看法嘛!

不過, 對於口徑較大周邊成像就會比較好的說法, 最好是有科學的根據, 尤其是對兩隻光學設計並不盡相同的鏡頭而言.
Monte920 wrote:
我沒有說要主導你的意...(恕刪)

寫一篇文章要花99分努力跟心力

但挑毛病找麻煩只要1分心力就夠了

如果你覺得口徑不能影響一切、那請你用科學角度、作一個全盤驗證給我參閱

也順道幫忙去問問、SIGMA將18-50改成二代目時、為何也加大口徑

也順道請你告訴我、為何Canon跟Nikon都不約而同將APS-C的大光圈標準鏡頭以77mm製作

大家焦段相當、光圈相同、難道Canon跟Nikon甚至是尚未推出的Tokina都比較笨嗎?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KenKuo wrote:
如果你覺得口徑不能影響一切、那請你用科學角度、作一個全盤驗證給我參閱


我就是不知道答案啊! 但是又覺得這種講法有點怪怪的, 所以才有這樣的疑問啊!

舉個例子, Nikon的 24/2.8D, 28/2.8D, 35/2.0D, 50/1.4D, 50/1.8D都是 52mm; Minolta相同焦段和光圈的鏡頭(新版的)都是 55mm. 不過Minolta的就一定勝過Nikon的嗎? 很難講吧?

好了,我想這些是支節, 你辛苦寫這些, 誇獎都來不及呢! 來,再拍拍手!
沒見過這麼犀利的測試,一直奇怪Ken大說要發的文怎麼不見蹤影,現在看到了.... 只能說,真是久旱逢甘霖啊,比起一般雜誌的測試,真可說是〝直言不諱〞
如果多一些這種文章,相信新手的摸索期會短了許多
Ken大
奇怪,怎都沒有獨具慧眼的雜誌請你寫專欄呢?
肯定是一大賣點阿!

可惜我還沒權限幫您加分~
希望藉此傳達我滿分的心意!
白色小鴨 http://www.duck01.idv.tw
Monte920 wrote:
舉個例子, Nikon的 24/2.8D, 28/2.8D, 35/2.0D, 50/1.4D, 50/1.8D都是 52mm; Minolta相同焦段和光圈的鏡頭(新版的)都是 55mm. 不過Minolta的就一定勝過Nikon的嗎? 很難講吧?

請您理性思考一下!

你舉例的東西都叫「定焦鏡」

我舉例的都是APS-C焦段、光圈相仿的「變焦鏡頭」

例如:

Nikon AF-S DX 17-55mm F2.8G
Canon 17-55mm F2.8 IS
Tokina 16-50mm F2.8
Tamron 17-50mm F2.8 XR Di D II
SIGMA 18-50mm F2.8 EX DC MACRO

其中只有Tamron 17-50mm F2.8 XR Di D II使用67mm口徑

是Tamron特別聰明?還是其他幾家比較笨???

思考應該全面、應該理性、不該先有立場、才去找證據....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KenKuo wrote:
思考應該全面、應該理性、不該先有立場、才去找證據....


謝謝您的建言, 我想這句話對於在這裡發言的每一位都非常的重要!!!!
看到這麼大篇的測試文......我又傻了

還能說什麼, 小弟的第一次五分就奉上了.

其實測試這種事, 只要是"人"去做, 去寫, 去拿機材, 去完成, 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主觀意見
在, 就是日本那個西平桑的也是, 看的人心中自有一個評分, K大的圖也說明了一切都是在公
平的條件下完成, 不是常說有圖有真像不是嗎??

個體戶又沒什麼錢去買千百萬的儀器來測, 這種用心血做的測試, 小弟自己也試過, 真的要
做這麼多測試是會爆肝的

當然, 對於器材上的問題或技術上的問題都是能討論的, 也希望各位同好都能在祥和的氣氛
下討論, 小弟也不希望看到同好之間突然冒出一句"這樣不對"或"對xx鏡不公平"或
"這種測試不值一看"或"你的測試論點在那裡"等等, 有時用詞修飾一下或文句修飾一下, 也
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對不起, 話多了一點
對於光學上設計的考量而改為72mm口徑,或是因為多加了Macro功能而改,我想應該只有Sigma 光學設計的RD才知道~雖然我學過一點光學但是我也不清楚,所以不敢下定論!
至於全部的鏡頭都統一改做77mm口徑,也未必是好~因為光學沒那麼單純,需要克服耀光、鬼影、套色 ... 總總的問題就有的解了~而且成本也有可能會增加!

做測試報告的人的確很不容易,而且還需考慮到會有兩派人馬 " 爭論 "的心理準備!

我比較concern的是,評分上的問題,是不是有那個必要!就像是奧運體操比賽一樣,一群專業評審委員共同評分所得的平均值,會比較有公平性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