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成了我選擇Nikon的障礙...


mu781119 wrote:
c家的入門機 雖說是日本製造 但品質也只能說是笑笑就好 看看就好

N家的無論入門到高階 看過許多身邊的人或是長輩 D40 D60 頭好壯壯服役中 外觀超爛也還很順暢的拍攝

反觀350D 300D 有幾台還在服役?



C家在300D 350D 的時期對應的nikon機器是 D70 跟 D70S

你拿D40 跟D60比已經有點不同時期了........現在拿D70跟D70S的你應該也沒看到了吧....

Canon 450D 之前的手感非常差, 也都不曾改進, 塑膠感非常重

一直到450D 開始有些在手感這個部分改善

MIJ 現在確實已經不是保證了

Fuji X10 X100 Canon 單眼出包的一堆

Nikon 雖然不是MIJ但是平均品質確實比Canon好是不爭的事實....


又一個不懂裝懂的,Canon 出包的機子從最頂級到入門級到 DSC

都已經被業界拿來當做失敗教材了,還有人在講 Canon 日本製

有障礙就別買,po 這種文只是讓人看笑話而已

「傳日版 650D " EOS Kiss X6i " 有手柄蒙皮發白現象」,不貼網址,google 就能找到

Canon 自己也發佈了相關新聞 http://cweb.canon.jp/e-support/products/eos-d/120706eoskissx6i.html


「日本把好東西都留在國內,比較差的才出口」這種說法現在來看有沒有很諷刺

alexlin1204 wrote:
最近比較了幾台入門單...(恕刪)

樓主:

其實應該這樣講,同一家來說,早期在組裝與設計耐用性各方面,通常是優於近代。
以手動鏡
NIKON
早期
晚期
leica

早期
近代
因為早期設計背景除了保護與結構物料相對便宜之外,更重要是使用環境與年限設定都是比較長,後面因為輕量化與其他原物料越來越高價,一些地方相對就會比較寬鬆。


產地部分就比較複雜許多,不同家管理方式是不同,是無法直接比較,不同等級產品的要求標準也不同,一些會採用部分是MIJ 部份是MIT或MIC通常是和產品成本價位有關係。
MIJCP+ 番外篇:Nikon Plaza Ginza 及仙台相機生產線遊記
MITThe Nikon Factory in Bangkok, Thailand
MICNikon 1 無錫工廠

OLYMPUS MICオリンパス中国工場レポート(前編)


一些電子問題就算是MIG也不會因此就不會有問題。Leica M9 電子系統怪怪的~




所以實際上,您可能買個MIC經過各種摧殘都沒事,也有可能買的MIG產品沒多久就出事,那MIG就比MIC差嗎?

canon在1987年改卡口換eos在日本宇都宮工場開始生產,
1995年8月累計生產1,000萬隻達成
2001年2月累計生產2,000萬隻達成
2006年累計生產3000萬
2008年累計生產4000萬
2009年累計生產5000萬
2011年1月累計生產6000萬
2011年7月累計生產7000萬


nikon來說,自1959年起
到2007鏡頭銷售累計: 4000萬支
到2009鏡頭銷售累計: 5000萬支
到2011鏡頭銷售累計: 6000萬支
到2012鏡頭銷售累計: 7000萬支

以CN兩家這樣銷售生產數目,就算不良率不變,但實際上樣品數是會隨著總數增加而增加。


Hightemplar wrote:
600D最近也出包了...(恕刪)


後期的600d是台制的

buyd80 wrote:
記得有一個品牌的相機...(恕刪)


我見過上一部日制的casio是2009年的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