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NIKON1的愛用者,給NIKON這個百年大廠關於1系列的期許(也可以說是目前不足的部分)如下:機身部分:1.在室外拍攝時常需要EVF來取景,不如就把沒有EVF的J系列收掉,專心做可外接EVF的V系列。2.以V3外形為基礎,出新的V系列機身,套用J5(或更新)的感光元件,並納入30p的4k。3.增加機身的buffer,將RAW連拍儲存能力自20張提昇至60張。4.AF部份每秒連拍20FPS已經夠強捍了,再提昇單張對焦速度及精度。5.提昇各項拍攝及處理速度,往短小精幹的小鋼砲(比喻,不是指長焦)方向發展。6.電池與FX系列共用。7.增加機身手震補償功能。鏡頭部分:1.鏡頭價格再便宜一些,定焦鏡及一般變焦鏡原廠售價不要超過台幣5000元,旅遊鏡及超廣角鏡不要超過1萬元,頂級鏡頭不要超過15000元。2.10-100(等效全幅27-270mm視角)mm這個焦段可以參考Dx16-80mm這個鏡頭的光圈,出一個F2.8-4光圈鏡。3.出400mm(等效全幅1080mm視角)有VR防手震功能的定焦鏡,光圈F4即可。這是愛用者的呼喚,希望國祥實業有人看到,向Nikon原廠來反映。期待Nikon百年,來台Nikon 1 V5來看看.
stephen02 wrote:看準了再往下走一點也沒錯何必一定要當個別人的跟隨者?...(恕刪) 以前還是小工程師會覺得高階產品才是好產品,因為門檻高不容易被取代自從有機會接觸業務跟營收就改觀了...能賺錢的才是好產品,me too就me too,重點是賺錢!!雖然低階產品毛利低但通用性高,只要量大業績還是能起來而且量大表示使用的人多,當中有人覺得你的產品不錯就可能跟你買其他的吸引潛在客戶也是低階產品很重要的任務,因此當個跟隨者又何嘗不可呢~~
jill1124 wrote:可是他廠有些apsc...(恕刪) 我想,您會錯我的意思了!!若真要重量先決,那真的只要一如往常拿iphone拍拍即可;若要選相同重量的APSC,那大可選本家的D3400就好,再者內人就是不會操作這麼複雜的相機阿...小弟幾年前尚在電子業時,就是擔任PM一職的,在職期間深深體會"從來沒有面面俱到又便宜的好商品",端看您怎麼使用產品,硬拿來比較,以曾為研發人員的角度來看真的很心酸......若小弟把月光米拿來煮鍋粑飯,再來怪月光米難吃,您是否也會覺得我不懂吃
stephen02 wrote:...網路上說很期待等著出來準備入手的最後入手者常常都很少.......反而是一些在後面始終都沒有說話的下起手來毫不手軟....念念不忘是沒有用的做出來時會買才是真的.....................何必一定要當個別人的跟隨者?... 說話沒必要這麼酸,手上現在1"(&以上)DC還剩下兩台RX100系列,T109,X100F,所以一台小DC我應該還買得下去,也還勉強買得起吧!?我不缺器材,但缺大廣角DC,這樣算不算"潛在消費者"!?況且我怎麼花錢.有什麼需求,不必你認可也輪不到你說話,有真的做出好產品價格又合理的話大家都想買,連上市都做不到買個X,還影射個什麼鬼!自五年前入手D800(現還躺防潮箱懶得出掉)之後,唯一感興趣的N家產品就屬DL1850;假如"有上市"的話,那可是"領先"業界1" DC廣角端24mm起跳的規格(等效18mm),還什麼"當個別人的跟隨者"哩!大家理性就事論事,不論什麼品牌有符合需求者自然會考慮入手,不合需求當然就跳過!至於廠商是否賠錢&如何做決策...,消費者只接觸得到產品,一切由市場法則定生死,他們自己的決定當然是自己去承擔後果!
Nikon百年大廠...無論是否為N粉一樣都希望它繼續勇敢地挺立下去!無論哪一家廠商出問題或是倒了...皆非理性的消費者所樂見!我早已言明,假如明明擁有技術實力卻栽在財務問題手上...不更令人扼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嘲諷"Canon是賣相機的,Nikon是做相機的",現在很明顯"賣相機的"贏了"做相機的",後面還有個"玩相機的"一路迎頭趕上,("玩相機的"是引述原文,非本人立場)論商業手腕&黑科技...N家都遜於對手(還被掐住脖子),N家危機其實不難理解!其實,只要N家願意作出改革與迅速反應市場需求,真的持續推出創新好用的產品,N家反敗為勝贏得消費者青睞...這也沒什麼是違反常理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