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個情況,我一早已經抱有懷疑及預料到佢有問題的!
唔好以為 N 機好似好堅固,其實外表唔係一定代表真實!
物料亦唔係一定是 越硬 = 越好/越堅固 !
因此,即使是用膠材料,也能夠巧妙地運用優良的設計,使其擁有更強勁的結構;
最多祗是不能夠抵耐機械式磨蝕,但有輕便和防震的特點,跌撞時不至於硬鬥硬,一定減少 內傷 的機會!!
外壳 (shell) 的主要作用跟我們的 皮膚 有點相似,是為:-
保護 內部零件,包括 防震,防撞,防磨,防電擊,防水,防火,防溫,防異物,防氧化 ....
及 提供一個美麗的 外貌 去吸引d人(但有很多普通人是會以貌取機的!)!
基本上,我一睇就唔明點解要將吊帶扣安裝於外壳 (皮膚) 上 ??
這種 on 居的設計竟然出現係所謂大牌身上,仲唔止一個型號 !!
外壳因此要承受了整個機體的質量,而沒有其他地方分擔起來!!
* 正常合理的設計是應該將吊帶扣安裝於堅固的主大陣架上:-
http://www.dcfever.com/trading/view.php?itemID=93607
http://www.dcfever.com/trading/view.php?itemID=96308
以機身結構強韌設計來看,Canon是很強韌,即使內部元件都震壞 鋼架還好好!
大大你知道已Nikon在防塵防滴還是比Canon好很多,即使是入門設備也少聽過,但Canon下個小雨機身就進水。那Nikon為何不採用
第一依工程加工來說鎂的精密度可達到0.001 mm/mm!. 鋼架的精密度呢? 就看花多少錢在加工費與機身結合,所頂級機種可以獲得很好精密組裝,但其他呢?就看售價吧!
第二在制震性 導熱 與電磁遮蔽方面呢 其實塑膠除導熱比較差都可以算不錯,但不鏽鋼就差很多!
第三 在受到衝擊之後 鋼骨對元件產生多大震動,鎂殼會或許會造成外殼破裂,但內部元件呢?機身殼是比元件便宜很多,元件震壞搞不好整個都要換新!
第四 相機用途是照相 不是拿來摔或撞,機身骨架發生衝擊碰撞都是不得以的意外,意外發生都然是希望能得到最小損害,以Nikon早期大都是強硬機身為何現今都改變,主要是數位機有太多重要電子元件,特別是那塊CMOS/CCD。
Canon的那塊鋼板不曉得是讓CMOS架在上面還是怎樣?而吊環又是直接作用在上,會不會萬一出事出現前後機殼都掉出來,而脖子 上還吊著那片鋼架!
如果你們中學時有讀過生物學的 Animals,而成績還可以的,也許現在不必要是大學生也會很容易便明白以下的說話 :-
Canon 是設計成 EndoSkeleton - 有強硬的骨幹作為主要結構(internal supporting framework),主要的代表是 有脊骨動物 (例如: 人)
Nikon 是設計成 ExoSkeleton - 有強硬的外殼作為主要結構(exterior protective / supporting system),主要的代表是 節足/昆蟲類 (例如: 曱甴)
EndoSkeleton 當然亦需要一個 protective 的外殼,但亦可因應情況改變,例如人類可穿上鋼盔,將結構與保護功能分開處理!
ExoSkeleton 則將結構與保護同時處理,故此需要一個較堅硬的外殼,但如果抵不住,就如曱甴被人踏扁了那個樣!
孰優孰劣,無法定論!
chansimon wrote:
如果你們中學時有讀過生物學的 Animals,而成績還可以的,也許現在不必要是大學生也會很容易便明白以下的說話 :
小弟高中沒畢業, 但是你的話我了解, 不過不是來筆戰的, 先說好以免誤會....................
有圖嗎????
昆蟲之所以沒辦法長的像大象那麼大一隻, 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脊椎, 雖然類似甲蟲類的昆蟲有相對堅硬的外殼, 但是一旦想要長的更大, 就意味著需要有更厚更硬的外殼才能支撐相對應的重量或活動, 不過這在生物界上是很難達成的, 所以也只有遠古時代的巨大蜻蜓曾經存在, 現在不要說大到像狗一樣, 連大到像老鼠一樣的無脊隨動物都屈指可數.............
總而言之, 脊椎的動物支撐重量的原理不在材料強度, 而在結構特性, 巧妙的分擔重量就成了脊椎動物可以相對巨大化的原因之一了, 造船也是利用相同的原理, 利用龍骨來分擔重量.
回到主題, Canon相機的骨架不知道長的怎樣, 但是我想跟Nikon也都是一樣(或差不多的)吧, 依我粗淺的知識, 是不可能用到骨架這種設計, 最多就是合金材料加上適當的凹凸造型, 在結構弱面處做出加勁效果來取代佔空間的骨架, 更何況設計骨架還要考慮合金內和骨架的接合, 雖然有強度上的優點, 但是佔空間 製造成本高 重量大, 實在是沒有必要, 但是因為沒有相關圖, 所以目前也只能猜測.
我只是認為樓主的情況是個案, 建議送國祥處理吧.
=======================補充一下=============================
補充一下官網的圖, 相對於chansimon大提供的圖, 大家可以由D700的機背(下面連結)看出, Nikon不是沒有, 只是3"的LCD佔去很大的空間, 所以合金無法在後面有太多的補強, 而chansimon大提供也不知道是哪年代的舊機種, LCD看來只有1.5", 所以骨架看起來當然相對大, 我認為不需大書特書, 因為Nikon的也是這樣, 樓主的壞的地方還不是機背, 是機身最突出 應力集中最大的地方, 所以也有可能是最脆弱的地方
D3機身結構
D700機身結構
D300機身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