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raw的真正意義為何?(除了修圖之外)

dymark wrote:
有個問題想要請問大家...(恕刪)


除了修圖以外

差最多的就是銳利度







這個問題,因該取決於個人吧...
舉個例子
我耳朵不好,我分辨不出MP3跟CD的差異
但是我眼睛好,我看得出JPG直出跟RAW轉JPG的差異

所以我音樂都聽MP3(而且還用100塊不到的耳機),但是拍照都拍RAW
RAW檔案大~但是現在HDD便宜很多...買顆1.5T的HDD才五千多,以後一定會在更便宜
HDD大小的成長速度...遠超過RAW檔大小的成長速度(記憶卡也是)
所以我都拍RAW並且分別放在兩顆HDD上

ps.另外有人提到RAW可以證明你是圖片的擁有者
這點也是滿重要的...
因為我的圖就被人家盜用過...
所以我一些商品的圖都一定會留RAW檔
因為你就算加框加簽名都沒效...別人到圖時...會「剪裁」「後置」
Everything is made from a dream.
用一個很簡單又快速的想法

拍RAW其實就是為了方便調整而採用的方式。

直出JPG記錄的資訊總是沒有RAW來得多來得完整,對於需要精準的後製需求的人來說,大概都會選擇拍RAW檔。

不只是在RAW上調整色溫色階銳利度,RAW檔轉成的TIFF更是許多專業級後製的一大利器。
我攝,故我在。 http://www.wretch.cc/blog/th7464
th7464 wrote:
用一個很簡單又快速的...(恕刪)


綜合大家跟我個人的意見
拍raw的目的是
1.為了保險,可以救圖
2.可以玩影像,後製空間大
3.避免被盜用
4....

不過,還是得看做啥用途
個人覺得如果只是啪啪生活小品之類的倒可不必大費周章拍 raw,當然如果您只是量少的 user可能會說哪有大費周章,但對於量多的人來說可就辛苦了,我們又不是拍了要出國比賽或是怎樣?
以前我用n家的老系統時的確會因為色溫等因素氣的牙癢癢的,所以不得不拍 raw,但之後或是近幾年來的數位單眼已經好很多,非商業攝影時已經不拍 raw 了
dymark wrote:
有個問題想要請問大家...(恕刪)


看您對修圖的定義是什麼,有時候光是青菜設定一個自動EV、一個自動WB,外加拉一個反差加NR後(或者針對拍攝主題再加一個風景優化或人像優化?)再跑批次,也不用每張調整,出來的就比JPG好太多,何況你還可以選特定尺寸(例如1800*1200這類在千萬畫素相機上已經選不到的尺寸)。

對有些後製軟體使用者來說,這還根本算不上是「修圖」。
我平時偷懶
一般照片也是直接拍JPG
反正幾乎都是用縮圖
雜訊 色階 縮圖無爛圖=_="

不過遇到比較重要的畫面
或是比較難搞的光比
例如光線反差太大
很多機身上有個RAW快速鍵
只要按一下那張照片就能拍成RAW
這樣在後製時
可以把亮部暗部分開調
把細節都調出來
又不會像JPG
動的太兇會有雜訊

RAW跟JPG的差別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寬容度不同......
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至於是不是用原廠軟體轉RAW檔
我認為不是很重要
色彩很主觀
只要螢幕顏色準
邊看畫面邊看色階圖
調到自己喜歡的感覺就好
夏餅 wrote:
對有些後製軟體使用者來說,這還根本算不上是「修圖」。(恕刪)


真的不算修圖吧
送一般沖印店作增感
洗照片時微調
有時候大型底片拍完送去過滾筒掃描後
拿到的TIFF檔連塵點都清掉了
難道這些也算修圖?
okw320 wrote:
我耳朵不好,我分辨不出MP3跟CD的差異
所以我音樂都聽MP3(而且還用100塊不到的耳機)
...(恕刪)

題外話
你分不出兩者的差異
並不是你的耳朵不好
原因你自己其實已經說出來了
是因為用的顯示器材太爛

以前我也分不出來
但我用了genelec 的 1031a主動監聽喇叭後
我分得出來了
而且
CD變得更好聽
MP3的缺點更明顯

當大家前端的器材等級都很高時
其實後端的器材等級也要跟上
才能表現出兩者的差異

用100元的耳機...
就算是用十萬的CD機
聽起來也跟MP3沒啥兩樣...
http://www.facebook.com/cj.liu1

jasonlin1976 wrote:
RAW 儲存 12~14 bits 顏色資訊,即使顯卡跟螢幕只能顯示 8 bit,在不小心沒拍好的照片上(過曝或是曝光不足),靠著 RAW 軟體的調整,我可以在這 12~14 bit 的原始資料裡面,選擇連續的一段 8 bit 呈現在螢幕上?



較大的寬容度是 RAW 檔很重要的一個特性。我記得一般認為負片9~10格,照片及正片是4~5格,電影負片聽說有14格,而 8-bit 的圖檔應該是比照照片4~5格。

一般 CCD/CMOS 的原始資料中,寬容度多了最少兩格以上。如果曝光不足或過曝的話,用 RAW converter 重新算圖時只要修改曝光值即可。算出來新圖的 histogram 還是連續曲線。

如果用8-bit的成品 (JPEG or TIFF) 修改亮度或調曲線 (curve),則 histogram 呈現的分布圖非連續。所以容易感覺不自然。

這個議題剛好在最近一期 Popular Photographer 也有文章。不管信不信,看看也好。
較大的寬容度是 RAW 檔很重要的一個特性...
終於有人說人話了....
感受不到也不了解raw的精隨也是一種幸福吧~~~
raw可以轉出不同的格式
例如不做拜耳計算的黑白圖或者線性轉出的彩色圖
方便作圖像計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