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 wrote:
您的觀點我完全無法同...(恕刪)
猿猴 兄:
很抱歉!
小弟並不是表達對於NIKON的意見,而是對於整個相機領域狀況,nikon出包個人知道也相當多,這裡也沒有要護駕。
會消極覺得這些通常是不了了而知,也是過去以來經驗,可以參考下面一些案例
通常是這樣
初有力購買首批 5D3 的聯署 - 投票結果 4.26更新
中斷續有買5d3 不願拆機貼膠帶的朋友們 請公佈你們與消保官申訴的案號...集結眾人力量來爭取權益
後無知請問現在5d3 最新的版本為何????
在網路上看到 所謂的(第六碼非1.2) 不懂意思
當然也有中途才出現問題,像是有名小菜菜花事件[注意]SONY官方必須關切的鏡頭脫膠或發霉問題,您不可不知!!
如果您想知道那一台曾經有什麼狀況,個人可以給您相關資訊。
至於所謂<臭酸的小籠包>比喻,個人覺得並不是很符合。
所謂<臭酸小籠包>是指吃下肚子包準出事,大一點則是可能會出人命,那以相機來說,通常是指整個系統會出事,也就是相機是連用都無法用。
以塵點問題來說,就算沒有這次事件,請問感光元件會不會都不會有入塵問題?
要做比喻就是比較像小籠包上因為第一次請泰國女佣做蟹黃小籠包便宜賣,沾到汗水。
當只有您一個買到這樣時候,可能不會覺得如何,當一個記者拍下在未入口的小籠包,大家開始覺得不高興...
或許您會覺得太過偏袒nikon或廠商,或著想法有點老奸巨猾,但下面講的是現實處理。
但小弟經驗,現在買到有問題,馬上就脫手,通常賣不了好價錢,特別是在這種大家恐懼時期,也只有新手會這樣做。
以nikon慣例如果是公告問題序號招回就較多,但是大都像是NIKON 原廠宣布召回部份 EN-EL15 電池 ( D800、D7000、V1)。
您可以一邊在對nikon反應出聲,但也要請先拿去給國祥先處理。
因為幸運的結果機率不高,通常也是拆機處理,不太可能換新機。
不幸的話,不爽nikon也是得賣掉現有器材,但是不處理怎麼會有好價錢,而且也要過一陣子風聲小在賣。
如果是賣掉損失部分,那要買6d,5d3或著a99?
會不會那麼倒楣預購又碰到什麼問題?
diffusionless wrote:
進入數位時代,往往即使一台旗鑑機的週期也縮短只剩兩年至三年,每多一個零件就是多一個可能出事位置,也就是如果正常程序應該是要比過去更長週期時間與更高貴價位。
或許對於大多數會覺得這樣一台數萬或十多萬機身是很貴,但請記住原本相機器材可不會比車子房子便宜多少,在下降相對價位之間,同樣也在下降其他成本!
也就是要獲得良率越高,那麼測試抓蟲時間就越長,而相機就越貴,但現實是這樣是作不到。
這也是後面基本上都是讓使用者作為測試白老鼠,而在現在網路發達與相機用戶擴大許多。
diffusionless : 你好
平常常常看你專業得分析與解說受益不少...
但對你這篇的評論大不認同..
1 數位時代壽命周期縮短...不是數位的問題,而是科技進步,汰換數度太快,
來符合現代人求新求變的心態
也就是滿足現代人的爽度與個人喜好,
就像手機,有需要每年出新機嗎,意思是一樣的...
因為很多人用,很多人換,廠商就一直出新機!
在設計上可以壽命縮短,反映在價格是,但不可以在壽命內品質異常.
2 要晚一點下手,那叫這群白老鼠情何以堪,或許也有白老鼠就在你周遭.
量產出貨量大,廠商本來就要有量產評估與品質對應.不是要由白老鼠來對應品質吧!
就是有白老鼠的心態,廠商更為所欲為,姑息養奸..
我知道你說得很中肯..但希望你以前輩來幫幫這一群白老鼠,
提出更專業的使原廠盡早把真相說明!
3 數位不是原罪,低價的產品可設計簡單,元件品質可以用低階一點,
但機構設計還是要循規蹈矩,功能還是要存在不能有缺陷!
4 早期機械式耐用性見長,電子數位式是多樣多變美觀見長..
希望大大能提供你更專業的觀點...把真相釐清!!
jenhoxen wrote:
中晚期品質標準下降也是我親身經歷過的.因此,買什麼等級的貨,就用那個標準來檢視,才是比較公平的做法.
jenhoxen大大:
真不知所云....你有如此定義!!!
低階有低階的標準
高階有高階的標準
跟品質異常有關係嗎????
中晚期更是品質最好的時候,良率高,稼動率高,量大..本還就要便宜的..
何來品質會下降,除非廠商偷換料用..更要舉證出來..!!!!
不可以讓我們的權益受損
diffusionless wrote:
以塵點問題來說,就算沒有這次事件,請問感光元件會不會都不會有入塵問題?
要做比喻就是比較像小籠包上因為第一次請泰國女佣做蟹黃小籠包便宜賣,沾到汗水。
當只有您一個買到這樣時候,可能不會覺得如何,當一個記者拍下在未入口的小籠包,大家開始覺得不高興...(恕刪)
不認同
你今天這論點如果是aps-c或入門微單眼,我覺得你可以說QC就那樣
但今天會去買FF,表示你對畫質有高要求
要不然我幹嘛花2倍以上的錢去買機身,然後再花2倍~3倍的錢買鏡頭?
再者,FF也都在文宣上主打畫質,更甚者之前的D800還強打解析度
今天如果主打畫質的機器3天2天就有惱人的塵點汙染,那還講什畫質?
試問,今天如果發生在強調解析度高的D800,那麼這麼嚴重的入塵也不是問題?
最後,如果入塵是可換鏡頭機器的宿命
那我也不知道廠商的竭盡所能開發除塵系統乃至於Sigma封整片濾鏡來防止入塵的作為有何意義?
反正,入塵都不是問題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