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支鏡頭比KIT顏色淡了一些,
所以才會看的不習慣,
不過,看久了也還滿喜歡這支拍出來的感覺的.
我想這支鏡頭跟他老爸(沒有防手振的那支)一樣,
應該也是晴天鏡吧!
禮拜日彰化的天氣真的不錯,拍出來的相片其實自己也能接受!
這次中秋節回去彰化3天,
原本想把D50的設定為一天標準,一天鮮豔,一天銳利來拍三天,
不過這次放的照片都是D50設定為鮮豔的照片,
看起來也還ok啦!拍出來的也還滿意可以接受啦~
今天又趁中午再PO些照片吧!
D50 + Sigma 18-200mm OS : 200mm 1/640 F6.3 ISO 200 D50影像最佳化:鮮豔

D50 + Sigma 18-200mm OS : 200mm 1/640 F6.3 ISO 200 D50影像最佳化:鮮豔

D50 + Sigma 18-200mm OS : 18mm 1/250 F11 ISO 200 D50影像最佳化:鮮豔

D50 + Sigma 18-200mm OS : 18mm 1/640 F10 ISO 200 D50影像最佳化:鮮豔

D50 + Sigma 18-200mm OS : 18mm 1/200 F13 ISO 200 D50影像最佳化:鮮豔
這張天空入塵啦~

D50 + Sigma 18-200mm OS : 98mm 1/250 F5.6 ISO 200 D50影像最佳化:鮮豔
終於有張不是18mm或200mm端的照片了!

D50 + Sigma 18-200mm OS : 80mm 1/60 F7.1 ISO 800 D50影像最佳化:鮮豔
下午5點多了!不小心把ISO調成800了.

D50 + Sigma 18-200mm OS : 18mm 1秒 F3.5 ISO 800 D50影像最佳化:鮮豔
狐狸跟我女王.

D50 + Sigma 18-200mm OS : 18mm 1/200 F18 ISO 200 D50影像最佳化:鮮豔

原本在關西服務區有用D50的設定值標準,鮮豔,銳利各拍了一張蓮花!
但是回家看了看,並沒有太大差別!可能沒有放到最大畫面來看吧!
目前還在考慮到底要不要改敗SB-400,
畢竟只有兩顆電池,也算小巧的旅遊閃燈吧!
剛剛又想到可以做個簡易的內閃柔光罩,
看內閃暗角的情形可以可以改善一點,
雖然試驗結果並不太理想,
但是還是PO上來給大家參考參考~
首先我把光泉鮮乳的瓶子裁切成這個形狀,
哪個折角可以直接插入內閃的熱靴座以利固定,
原本我是想把鮮乳瓶的底座直接罩上去,
結果被我女王恥笑,
我想哪個樣子我平常照相也不敢拿出來用吧!
所以直接改成這一版本的.

這是指揮挺組合以後的情形,
另外我也試驗了直接貼兩層紙膠帶在內閃燈上的情形,
用的就是照片裡的紙膠帶囉!

這次換男的郵政寶寶出場囉!
第一張內閃直打:看的出來很慘白囉!底下很明顯的暗角,這個後面再詳述.
D50 + Sigma 18-200mm OS : 18mm 1/60 F8 ISO 200

第二張內閃加自製柔光罩:看臉的部份也有膚色的色澤了!
D50 + Sigma 18-200mm OS : 18mm 1/60 F8 ISO 200

第三張內閃加膠布直打:我是貼了兩層啦!也可以試試看貼一層膠布,底下可能就比較不會這麼暗了吧?
D50 + Sigma 18-200mm OS : 18mm 1/80 F8 ISO 200

第四張內閃加膠布加自製柔光罩:這張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不過我想後面背景變太黑了吧!

D50 + Sigma 18-200mm OS : 18mm 1/80 F8 ISO 200

今天只是簡單的測試了一下這個不到十分鐘做出來的東西,
這個到底算柔光罩還是擴散版呢?
老實說實驗結果是什麼我自己也覺得很納悶

不過老實說這個方法如果可行的話,
這片柔光罩算是輕巧好攜帶,
而且感覺帶出門也比一些自製的碗公柔光罩帥氣哪麼一點,
雖然比不上外閃的柔光罩哪麼專業啦!
但是外形我還滿喜歡的說~還帶點流線造型呢!

看來明天颱風天有空在家裡做做其他試驗了!
今天拍的試驗照片不太理想~
另外內閃暗角部分也很奇怪,
有時候某些角度不同拍出來的情形也不一樣,
我猜想應該是跟地面的距離有關係吧!
也就是要注意內閃跟鏡頭前端反射到地面的位置有沒有入鏡了

這個改天在試驗囉!
老實說能不再多帶一顆閃燈就盡量不要帶囉!
就旅遊鏡求方便幹嘛還帶一顆閃燈阿~

目前試驗過把焦距轉到28mm的2時,
內閃的光好像就不會產生暗角了,
但是就不夠廣了阿!
先這樣了!
明天禮拜六基隆停止上班上課!
真好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