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omeow wrote:請教前輩們拍黑鳶都是...(恕刪) 別虧我啦!!我比您還菜的 ^^那幾張是上腳架拍的,最近有一些小心得 >> 飛的越快,路線越難捉摸的鳥,雲台的阻尼要放鬆,讓相機可以移動的很靈活....相反的,像黑鳶這種飛行速度不快,路線穩定的鳥,雲台阻尼調到中等(比拍靜止的鳥鬆一點點)..我覺得拍黑鳶比較難的是在曝光的設定,變換得很快,曝光補償要一直變動,最好是拍Raw.
Elbert78 wrote:那幾張是上腳架拍的...(恕刪) 感謝Elbert大大的回應想請教以這張照片來說快門已經達到1/2000的速度是否手持或上腳架便沒有差異了呢?畢竟手持還是比上腳架靈活多吧我拍飛行版通常都是採陷阱對焦時才會上腳架否則一般都是手持居多雖然用的是油壓台上腳架追焦時難免會感到力有未逮除了預先觀察鳥兒的飛行路徑外不知道是否有其他訣竅?此外您提到曝光補償的調整所以您追焦時是以快門先決模式拍攝囉?謝謝
toromeow wrote:感謝Elbert大大...(恕刪) 上腳架不用支撐相機的重量,長時間下來會輕鬆很多.雲台可以調整水平,所以不管怎麼追相片都會是水平的.利用雲台做動態追焦時,我不會用雲台的握把來調整相機角度,也不會用快門線,直接右手握住相機,臉貼在相機上用內紅點瞄準,食指按快門,左手托著長焦托版,這樣很靈活,跟機槍射擊一樣!!飛行版大部分都是使用快門優先或M mode, 搭配ISO auto.我覺得曝光難是因為背景是天空,山或是海等,要跟著增減ev值!!
拍過基隆的黑鳶一次,真的要注意測光。我動作慢,偷懶的用 M 模式先測好一般環境的光(iso 也要固定喔),鷹來了就一個值打到底(現場光線有變化時也要適時增減曝光值,反正不是調快門就是調光圈)過曝或不足都不會差很大,再後製一下就好,真佩服 Elbert 還能有餘裕調加淢光……上大雪山前在豐原路邊拍的扇尾鶯,不知是黃頭扇尾還是棕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