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 Nikon 機種 (因為 N 素來有以下犯上的傳統),想請教: 不同機種但使用相同對焦模組,對焦速度/準度有差異嗎?
像近期的入門機 D3000/D5000 與早期的準專業機 D200 規格上都是採用 CAM1000 對焦模組,不知道新機種對焦能力有沒有差別。
marceautw wrote:
針對 Nikon 機種 (因為 N 素來有以下犯上的傳統),...恕刪)
一般被動式對焦的單眼相機,其對焦系統構成,大概可分為相位差檢測模組,CPU單元,對焦演算單元,
以及對焦馬達&傳動機構等幾個部分.
所以即便是用相同對焦檢測模組與演算法的兩部高,低階機身,其對焦馬達與傳動機構的硬體部分等級,
還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就像引擎馬力相差很大的兩部車,即使裝了同一個行車電腦,跑起來還是差很多.
Nikon看似以下犯上的傳統,我覺得只是SPEC上的差距,以及後期機種在設計上,較先期機種成熟一些,
所以給買家一種以下犯上的錯覺.
當長期使用Nikon各等級機身後,用戶才會了解,Nikon高階機身快狠準的特性,是不大容易改變的事.
marceautw wrote:
針對 Nikon 機...(恕刪)
以Nikon來說以下犯上是存在的
但是不可以在會浮上抬面的地方展現.
如上面所說,一套對焦系統概分成感應器,計算,與驅動
機身驅動馬達一般來說是差異最大的地方,下級機無法凌越上級.
感應器畫素多少也是規格表寫明的,下級機自然也無法明目張膽的超前.
所以會以下犯上的地方多出現在看不到的軟體--也就是計算部份
Nikon自古以來就是先把新科技放在高階機,然後"恩賜"的下放到低階機去.
但是新科技嘛~難免會有些設計時沒有想到的問題或小缺陷.
通常一套對焦系統被下放時,Nikon會針對它已知的缺點改進(很殘忍的這通常都是從先買高階機的這些顧客反應而來..),然後放進下級機.
所以會發生那種明明是一樣的對焦系統,上級下放到下級.
下級機驅動AF較上級機慢(基於馬達或電力供應不夠力的"等級"因素).
但對焦卻是下級比上級較聰明的狀況(基於對焦計算已經被改進過的理由).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