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不習慣就是
如果不加EV就感覺很多細節都會消失掉~
終於在因緣際會當中,取得了我夢寐許久的夢幻鏡頭
也就是
AF-S 24-70 F2.8G ED的阿公
AF-S 28-70 F2.8D ED的阿爸
AF 35-70 F2.8D





簡單介紹
鏡頭結構: 12組15片 ‖ 水平視角: 62°-34°20’ ‖ 最短對焦距離28cm
最大放大倍數: 1:4 ‖ 卡口類型: F 卡口 ‖ 最小光圈: 22
光圈葉片: 7 ‖ 濾鏡口徑(毫米): 62 ‖ 鏡頭直徑(毫米): 71
鏡頭長度(毫米): 94 ‖ 鏡頭重量(克): 665 ‖ 遮光罩型號: HB-1
這是一般網路上找到最普遍的介紹
但是其實這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28cm僅有在35端Macro才得以實現
而且35端Macro僅支援手動對焦
一般35-70自動對焦的最近對焦距離與18-70相去不遠
雖然這次不算開箱文
但是一入手就一定要亂拍一下的啦~~

不要問我ISO...不要問我怎麼很模糊...因為我沒帶腳架


隔天帶著新玩具去上班的那種奇摩子真央啊~~

原來這個就要做微距Macro阿~~~

之所以這個PK文會展生,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焦段重複啦~
就在一邊測試的過程中,就想來順便造福各位戰友
因為老鏡近年來實在很不被重視
所以就在此順便寫一篇比較詳細的AF35-70 F2.8的介紹文
順便PK一下手邊有的AF-S 18-70
但這次測試的過程
但重點將不放在太過於「銳眼」的測試
抑或放大到100%的毛細孔上
而是放在細節保留的部分
因此僅在高ISO以及高反差的部分做測試
發此文最大的希望是想將世代交替的東西測試個明白
因此,若拍出之結果沒有符合哪些測試項目的話
請不吝提出指教!
最簡單的光圈縮放PK圖
全部附上exif以及手寫「醜」字卡以供辨識
以下測試環境
一般平房鹵素燈,
拍攝過程均上腳架,快門線,
無加簡EV,無降噪、無D-lighting
相同位置與角度~















經過測試,
可以明顯的看得出來
第一點,35-70與18-70的
@70端
在相同的位置拍攝
得到的放大倍率是35-70的放大率比較高
18-70的70端是比35-70還要廣一些些的~
誠如我先前所言
1870對於暗部細節保留的確不是很理想
個人對於改善此缺點的方式是調整ev值
可得到些許改善,當然此舉對於畫質也相對的有影響~
但35-70完全不需做任何更動
對於暗部細節的保留較為完善
也較為銳利
真不愧是24-70的阿公阿~~



接著就放上一些35-70 F2.8D的隨拍照片吧~~

注意一下這張圖...
仔細看我是對哪裡...
有夠銳利的吧~這是從來都沒有的感受



很讚的星芒啦~~
隨拍就到此啦~~有再更新的會陸續更新囉~~

在此特別感謝將此鏡頭出讓的前輩喔!! 大好人一枚
祝他生意興隆~賺大錢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