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用途場合:登山、長距離徒步
我之前一直是用的是和機身時一起購入的“Sigma 50 1.4”,遇到需要廣角的場合都是拿出來Sigma DP1應付。
DP1要早於D700購入,正是因為DP1的畫質誘惑才一步步踏入了這條不歸路……

有道是“吸毒毀一生,單反窮三代!”

話歸正題~
DP1鏡頭等效28mm,但除了畫質優秀以外,可以說是要啥沒啥……
所以對於一顆廣角鏡頭的需求變得日益迫切起來。
選來選去,範圍縮小到了Nikon的“16-35 4G VR”、“17-35 2.8D”、“14-24 2.8G”這三顆上。
首先被踢出局的是“14-24 2.8G”,我當然知道這是一顆牛頭,決定性的因素在於不能上濾鏡。那隻大眼睛很可能被刮花或戳瞎,在路途中需要對其格外留心。所以我個人認為這顆鏡頭不適合條件比較艱苦的野外攝影,輕裝旅遊或室內場合比較適合它。
“17-35 2.8D”這顆可謂是久聞大名,一開始我也傾心於它,加之朋友大力推薦,差一點就敗回家來。但冷靜下來後,再次對比其餘“16-35 4G VR”的差異,發現2.8的大光圈對我的實際意義遠沒有VR重要。
首先在白天拍風景根本用不到2.8這麼大的光圈,夜晚拍篝火、拍MM睡姿又不可能隨時上三腳架。而VR不但可以滿足手持的需要,更可以為我省去攜帶三腳架的重量,這在長途跋涉負重很高(以前沒有攜帶攝影器材時大致在18-22kg)的情況下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點。
最後,拋開其他的差異,只從適用角度考慮,我選擇了“AF-S 16-35mm f/4G ED VR”。
在此,我要感謝Mobile 01,沒有這裡有關“16-35 4G VR”的諸多前輩的討論與樣片參考,可能我現在還在不斷撓頭糾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