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J1降價降得很心動

但對於他的10-30卻不是很心動

加上之前就知道他可以用FT1接NIKON的鏡頭

所以搜尋了一下轉接環

發現副廠接還好多種

不過看規格應該都不能自動對焦

不知道有沒有使用副廠接還又可以自動對焦的????

還有就是~有廠商做SONY E接環轉 NIKON 1的嗎???

或是其他家M43接環轉接到 NIKON 1的???

文章關鍵字

leein123 wrote:
最近J1降價降得很心...(恕刪)


副廠又要能支援自動對焦的轉接環

我想目前應該是很難會有

我都跟身邊買NIKON 1的朋友說

沒必要別買轉接,除非你手邊剛好有鏡頭可用

不然為了轉接而轉接有點失去NIKON 1當初設計的用意

『輕便』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你不妨試試10-100mm這顆鏡頭.

Nikon這顆10-100mm把AF-S, VR, 電動變焦, 內變焦(變焦時鏡頭長度不變,而且焦段在近處不縮水,跟Nikon 18-200VR或28-300VR在近端縮水完全不同) 的各種好康全都放入這顆鏡頭裡了, 而且畫質極佳, 但也因為如此, 鏡頭變得好大顆, 跟J1套上來真的有點不成比例, 我覺得是最大的敗筆.

然而, 大顆歸大顆, 實際用起來其實不重, 拍攝時托住鏡身(而非機身)來照, 操作起來有點類似Sony當年極受歡迎的F707/F717的感覺, 用了一陣子也覺得蠻好用的. 而且它是專為1系列設計,所有功能都不缺,用來錄影非常的順,幾乎已經有DV的操縱水準(它電動變焦的本意就在這裡),會比轉接其他鏡頭但是半殘的功能好太多了!
手邊的確有一些鏡頭用

NIKON G鏡 18-55 , 35 1.8 , 55-200 ,
D鏡 50 1.8 , 28-85,

CANON L鏡 24-70 17-40

SONY E鏡 30微

所以才會想找轉接環


leader0419 wrote:
沒必要別買轉接,除非你手邊剛好有鏡頭可用





Monte920 wrote:
用來錄影非常的順,幾乎已經有DV的操縱水準(它電動變焦的本意就在這裡),會比轉接其他鏡頭但是半殘的功能好太多


這點可以詳加說明嗎???

因為我拿5D2錄影時變焦畫面都會晃動很厲害~影片也不太能用

變成一定要上腳架固定焦段

影片才會OK

還是說她可以像HDV一樣外接線控直接ROOM IN ROOM OUT 使用????

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它的變焦就是左邊那個T <---> W, 你只要用拇指撥動就可以, 不需要轉動變焦環, 這樣自然會穩定許多. 而且它的T<--->W變焦很順, 撥少一點就變焦慢點, 撥多一點就變焦快些, 變焦當中也聽不到馬達轉的聲音, 很安靜,所以我說操作起來就跟DV都一樣了.

leein123 wrote:
最近J1降價降得很心...(恕刪)


我比較想知道它可不可以接副廠鏡頭

如T70-300 VC 、 S17-50 OS 不知(AF和VC和OS是否都可用)
對阿~還有副廠鏡

不過分享心得的人很少

可能有玩轉接的人真的很少吧
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leein123 wrote:
CANON L鏡 24-70 17-40

leein123 wrote:
因為我拿5D2錄影時變焦畫面都會晃動很厲害~影片也不太能用

變成一定要上腳架固定焦段

影片才會OK


樓主, 用單眼錄影,若不上腳架,鏡頭有無IS or VR變得非常重要,且長焦段即便有防手震也幾乎無法手持錄影
folding@home 簽名檔, 請多指教 http://folding.extremeoverclocking.com/sigs/sigimage.php
leein123 wrote:
最近J1降價降得很心...(恕刪)

簡要的說,鏡頭的接環樣式,控制信號,電氣特性
這些都是廠商的機密與專利
為了就是防止鏡頭被轉接到其他機身上,或是機身轉接了其他鏡頭,影響到廠商權益.

而接環這些結構的東西還能用測繪仿造的方式仿出來生產
電子信號的內容定義根本可算是加密過的暗碼(而且運作速度非常的高).
許多副廠也只能逆向工程後去模擬岀信號,所以常會引發一些相容性問題.
更不要說A牌鏡頭對B牌機身電子信號進行"轉譯"如此麻煩的工作,那可說是難以達成的(註1)

因此回到您的問題,假設Nikon J1轉接E鏡想要全功能運作
除非其中一方開放信號定義專利讓對方製作具有轉譯信號能力的轉接環,要不然可行性太低了.
但是這可是Nikon跟SONY耶?您覺得其中哪家會肯低頭放棄自己利益來開放專利?

註1:最近有廠商成功的做出EOS鏡對E接環機身,具有轉譯信號能力可全功能運作的轉接環,這可是能名列重大發明等級的事件.

註2:同廠EVIL與DSLR,135與120系統間全功能相容轉接環是有可能被製做出來且已有許多實際販售的產品了(例如FT-1即是),但如上文所述,這是原廠對原廠產品才比較有可能做的到的.

註3:實際B廠鏡改裝A廠機身成功跨過那道障壁全功能運作的範例是有的,全都跟EOS系統與某鏡頭大廠有關,一個是被抓到鏡頭的控制組件跟某鏡頭大廠有關,替換掉零件後一部份鏡頭可以順利運作(每顆改裝要價都是上萬,不易入手的替換材料要自備);另一個則是某鏡頭大廠自己推岀的SLR/DSLR機身被發現根本就是Copy了EOS系統的控制信號,因此只要修改接環與電子接點對應位置就能運作.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2.7倍的放大率
對拍鳥的人
會很有吸引力

像我就是拿Sigma 50-500的老鏡上腳架外加搖控快門
拍的不亦樂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