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在我看過說明說和官方網站的說明後:http://www.nikondigitutor.com/cn/d7000/index.html
仍然不清楚。
以D7000為例,單點以外的對焦點(9點21點39點)都是輔助的,
那麼為什麼在選擇對焦點的時候不都設定在39點動態區域的地方,
這樣不是失誤的機率就最小? (在此先不討論3D追蹤或是自動區域)
我知道在介紹的時候都有說多點對焦是為了讓方便對到移動的物體,
但是既然有39點,又何必放在39點以下的位置呢?
是會影響對焦速度嗎?
謝謝。
woof77777 wrote:新手疑惑與解答大樓(操作與細節說明以NIKON機種為主)17&18
這個問題在我看過說明...(恕刪)
請記住一件事,越是自動或萬全的設計,越容易有達不到人意時候!
簡單講,動態區域大小,等於是可以偏離大小,也就是容忍選錯機會增加!
講通俗白話點,就像抓魚 抓昆蟲 抓鳥的網子都不會一樣,也是同樣道理。
多一個對焦點等於是多一個人一樣,當捕抓動物您無法掌握時候,他就可以幫忙你,但反過來當您自己可以很確定可以自己捕抓到時後,反而可能會讓原本可以抓到的物體飛走!
woof77777 wrote:
所以如果拍攝的是靜物,是不是還是以中央點對焦是最合適的?
拍 靜物, 我們本來就有時間 來 決定 那一個才是 最佳的對焦點.
所以才會覺得 開放多焦點 似乎沒什麼益助.
當你 沒時間 決定 對焦點 時 (as: 搶拍, 盲拍 or 相機和主體都在運動中, 你一邊騎馬, 還要一邊拉弓箭射飛靶), 那才會體會到它的好處.
當然啦! 機器不是你肚子裡面的蛔蟲, 有時候 難免會和你意見相左.
但有機子的高速定奪, 總是可以提高 成功率, 不是嗎?
現代飛行員, 有飛彈可用, 多好啊. 雖沒有百發百中, 有時候 還被會 火燄彈, 金屬干擾絲 所愚弄. 但總比 機砲對幹 的古早時代, 還準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