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的小金箱~每次帶回家上面的型號都不同~]

[此刻手上的 Nikon 機身全家福~]

[Nikon 小 Logo]

[不復見從前的紅色三角標記]

[新一代準專業機小霸主 D800!]

[Nikon D800。135 片幅史上最高畫素、耐候機身防滴防塵、完整影片攝影機能]
拿到機器後以後,帶著這小鋼砲跑了幾天澎湖、新竹、以及日本京都,
我想說可以記錄一些自己的簡單心得了吧。

[京都山上的隱密咖啡店:茂庵。我在這裡看了一場雨,以及雨過天晴。]

[在微風吹拂下,如隻大貓咪一樣慵懶的的獅子]
先講講可以感受到的硬體部分吧。
拿到 D800 第一個感覺就是比 D700 更小、更緊密的機身安排。
縮小的體積跟減去的 10% 重量,對出門在外時是加分的;
不過其實握感是不及以往的中階機身的,
因為小拇指的部份會顯得很窘迫。
加機身把手後就好很多
(可是這次把手好貴)。

[哲學之道上的年輕人。拿用白鏡頭的女生後來還幫我們合照,是善良的愛攝影的和服正妹]
錄影的按鍵十分就手,
可見設計上動態已經是考量的重要點之一。
不過對習慣其他機身的我來說,
目前還常常會跟 Mode (模式切換) 按鍵搞混。
另外很可惜 AF-S (單次對焦) / AF-C (連續對焦) 的硬體切換被取消合併了。
其他跟 D700 比起來差不多。

[斑馬的眼睛很溫柔]
那接下來說說摸不到的、使用上的感受吧。

[ISO 2000。京都的先斗町是鴨川邊上料亭密集的小弄,很有一番風味]
隨著畫素從千萬出頭跳至三倍以上,
最擔心的就是高感光度時的表現了。
不過所幸的是,雖然 6400 以上之類的超高感光度不如 D3、D700 等,
正常所使用的高感光度一直到 3200 之流我都還可以接受,
而超高感光度如果是一般網路用途,在縮圖之後也不見得不可使用。

[澎湖的彩虹橋,ISO 25600 拍攝。這也是 D800 的極限了]
而三千多萬畫素的優勢在裁切時十分明顯,
讓人幾乎可以把小望遠鏡頭當大砲使用。


[站在岸邊,用 70mm 的小鏡頭拍攝,裁切後就可以得到這樣清楚的相片]
色調上,D800 的預設顏色不是那麼討喜,
低飽和對比的設定有比較大的後製空間,
我習慣用 raw 所以影響不大。


[同一張鬆餅相片,從原圖稍微調整後就可口許多]
而隨著動畫機能的提升,
LiveView 模式的對焦速度比 D90 起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可以跟以前的傻瓜小數位相機比擬了。

[紅紙傘與和服是我最喜歡的京都風情]
影片拍攝我不是很熟,這裡不多討論了;
倒是希望有了這台機器後可以更多嘗試。
再講講 D800 的缺點。
首先是對焦。
新的對焦模組,號稱有更佳的性能,尤其是暗部云云,
但是在個人的實際使用經驗上不若 D3 、D700 世代來的快速果絕。
(果絕這件事情很重要)
這種差異在私人、棚內等拍攝的穩定情況與步調上或許可以忽略,
但在需要快速節奏的活動時候就會讓人生氣。

[深色的木牆與紅色的雨傘搭起來滿好看的]
再來是存檔的速度也影響拍攝節奏。
或許是因為畫素提高的因素,
D800 的檔案存取節奏跟 D3 / D700 差了不只半拍,

[用 Nikon 新相機來拍 Canon 新相機!居然碰到 EOS C300~]
我曾經使用 Class 4 的 TOSHIBA 黑卡,
連續使用下幾乎造成機器當機!
為他準備幾張快速一點的記憶卡看來是無法避免;
好在 SD 卡現在很便宜了。

[環尾狐猴就一副聰明的樣子]
電力上面,雖然採用因應日本新法規推出的電池,
但在高畫素的處理需求下沒有前一世代來得耐久;
如果是一天的高強度拍攝其實把手多裝一棵電池是必須的。

[看小孩吃東西就是特別好吃。日本挫冰的色素好多啊]
總得來說,我目前對於把 D700 換成 D800 沒有太大的後悔,
畢竟他的可玩性因為功能的強大而豐富很多。
不過手上的 D3 老雖老矣,
卻尚不能被 D800 取代。
個人對新寶貝的信賴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總覺得還沒有那麼『人機合一』的感覺哈哈。
我給這台相機一個『推薦』的評價,
不過個人覺得新手不要期待拿到了後就搖身變為大師。

[鴨川與納涼床。ISO 2000]
本篇相片全部都是 RAW 檔拍攝,
經由 Adobe Lightroom 4.1 RC2 調整後輸出,僅供參考。
說到這,Lightroom 3 確定不會追加 D800 / D4 支援真的是很殘忍的商業決定。
為了 D800 沒想到不只是要準備硬碟與記憶卡來應付巨大的檔案,
或許連電腦軟體方面也必須要考慮有所升級呢!


[京都的小巷子都很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