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00 打鳥新嘗試: 慢快門+低ISO+走近一點

一日到香港公園打鳥



這真是一個好地方, 走走看看總有幾位打鳥的師兄在附近, 大家傾傾講講又說到 APC-C Vs FF 這個老問題上.

師兄A: 打鳥, 尤其打(起)飛, 當然是 APS-C機好, fps又高, 追焦又快
師兄B: 我卻認為 FF 較佳, 因為:
(1) fps雖然高, 但當中好多張相是重複的. 中的, 一張就夠
(2)APS-C sensor 始終 不及FF的好, 要細緻, 要數毛, 一定是FF
我: ……



網上已經有許許多多關於 APS-C Vs FF 的討論, 有說 pixel density, 有說什麼什麼理論……結果是人言人殊, 其實誰也說服不了誰.

使用D500約半年了, 在打鳥上慢慢形成了一些新習慣, 那是我自己使用D500的 “習慣”

(1)ISO越高, 相片細節越會留失 (例如: 羽毛線條) 所以小弟正在下苦工練習以慢快門來減低ISO值. 但實作起並不容易, 尤其在沒有VR的加持下, 手持一支300mm鏡 (等效450mm)時, 理論上安全快門應該在1/450秒, 這樣ISO難免會升得高高. 拍攝當日沒有陽光更下著毛毛雨, 我希望ISO不要超過3200而且要收細光圈至f/8以保留最多細節, 所以不斷下降快門. 幾次測試後, 我的極限是1/200秒.



待續...

全文
https://orpheuslau.wordpress.com/2017/05/20/%E6%89%93%E9%B3%A5%E6%96%B0%E5%98%97%E8%A9%A6-%E6%85%A2%E5%BF%AB%E9%96%80%E4%BD%8Eiso%E8%B5%B0%E8%BF%91%E4%B8%80%E9%BB%9E/
文章關鍵字
(2) 盡可能走近一點 (廢話): 體形細少的雀鳥一般都會較活潑, 跳來跳去. 如果用以上慢快門的方法就未必能捕捉得到. 唯有盡可能走近牠們一點, 因為拍攝距離和相片能呈現的細緻度其實有很大關係. 如果想將麻雀身上的細小毛髮都看清, 除非你有500mm以上的大炮, 否則 “走近一點” 是一個較可行的方法.




(3) 每次按快門時, 反光鏡的升降都會做成震盪. 這些微的震盪在平時都不會被察覺的, 但如果用上慢快時卻會變得明顯. 好在, 現在的DSLR大多設置了 “安靜快門” (Quiet shutter)模式, 當快門按下時, 反光鏡會一直停留在上升的位置, 減少曝光時的震動. 我自己使用 QC模式時的命中率都有所提升, 大家可以試試看.




待續

全文
https://orpheuslau.wordpress.com/2017/05/20/%E6%89%93%E9%B3%A5%E6%96%B0%E5%98%97%E8%A9%A6-%E6%85%A2%E5%BF%AB%E9%96%80%E4%BD%8Eiso%E8%B5%B0%E8%BF%91%E4%B8%80%E9%BB%9E/
沒錯距離夠近才是王道。
讚樓主大大的心思,這才是玩相機之道。。
努力去配合相機的性能,讓其發揮到極點。。。

當然每人態度和目的不一樣,我是比較喜歡樓主大大這種努力方向就是了。。
orpheuslau wrote:
(2) 盡可能走近...(恕刪)


我我想法比較簡單,先就器材而言,同時期的產品,FF一定比APSC畫質上來得好,這是科技的原因,沒啥好爭論,要不要承認而已。不過在低 iso 的情形下,兩者差異會變得較小。再者,畫素密度高雖然對 iso 表現較不利,但有較好的縮圖空間,這也扭轉不少APSC的劣勢。

在相同條件,FF理論上就會拍出較好得照片,樓主的方法是讓這差異小到幾乎不存在,尤其是縮圖後國許還有不錯的成績。

拍鳥面臨的條件還是速度與距離……拍攝者的快門雖然可以調慢,不過鳥不一定會乖乖地給拍,近才是硬道理,但是鳥會飛走……

拍攝的設定上,我完全贊同樓主的建議

如何接近而且找到乖乖鳥就要拍攝者去努力了。D7200+AFI300/2.8+腳架。(另開圖片才能見到原始尺寸,1600*1067)

多謝大大的意見.

曾用過的FF機有 D750, D810, A7RII, 6D, 而曾用過的APS-C機有D500, A77II 及 NEX7. 但直到今天, 到底 APS-C還是 FF有較佳的畫質, 這方面我都沒有一個定案.

網上有些實拍例子可供大家參考
Using A Crop Camera vs. Cropping Full Fra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6rZ4p1d56A

我自己會先放下畫質, 再想想功能上那一部機較適合我去打鳥?那一部機最能助我發揮到最好? 最後認為D500是一個最平衡的方案 (AF系統, 追焦能力, 反應, FPS, 價錢, 重量....以及.....最最重要的 鏡群 (有再好的相機但沒有鏡可用, 怎辦) !

近日, 再找到一些關於 D5與D500的比較. 大家都知道兩部機所使用的AF系統是一樣的, 這亦是D500的賣點! 但有一點原來沒有被詳細檢視過的... 就是 "BLACK OUT TIME".

https://photographylife.com/reviews/nikon-d500/2/


在同一個FPS時 (例如 FPS 10), D500的黑屏時間會比D5長得多 [D500:61%, D5:42%], 換句話說, 在急速追焦時 (如 黑鷹插入水面捕魚時), 使用D500只有39%時間是看得見被攝物的, 而D5卻有58%. 當然這只是一堆數字, 實際用起來可能只是0.2秒左右的差別.

那多出來的0.2秒重要嗎? 的確在使用D500追鷹獵食時, 黑屏的一刻你會不見了牠, 但總體來說我都認為不算是太大的的問題, 可以透過練功來解決的.(當然, 如果D5可以減價, 我一定會考慮入手的


(4) 慢快門及”安靜快門”當然都有缺點.

鳥不會停下來給你拍, 有時牠們的動作比你的快門(例: 1/200s)要快, 你就拍不到了一幅清晰的相了. 另外, 使用”安靜快門”會將D500的fps由1秒10張, 下降至1秒3張; 會流失了一部決定性時刻是在所難免. 但我影相是我的興趣, 又不是用來生活, 輕鬆拍就好了, 不用太執著呢.

D500, AF-S 300mm f5.6 ISO 6400 1/1250s, handheld
DSC_3532-2 by omon photo, 於 Flickr
010101010101
不知道要等多久, 才有機會可以靠近一些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