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不約而同到鰲鼓溼地,主要是去拍轉換繁殖羽中的黑頸鸊鷈。



因為有鳥友發現有澤鵟,因此往前到千島湖去找,卻發現不遠處有紫鷺。

於是我們就等待它飛

就這樣D6和Z7II有了第二次PK

第一次是1月27日在茄萣濕地拍巴鴨<<<D6 vs Z7II連拍巴鴨:牛哥(D6)28張全部準焦,本人(Z7II)20張準焦5張。>>>


我的Z7II共拍了95張

分別是飛過去54張(3:19)




飛回來(4:42)41張




飛過去有13張沒準焦,準焦率約76%。













飛回來一樣有13張沒準焦,準焦率約68%。準焦率低是在於一開始是直衝,較難準焦。













把95張照片編號,然後做成縮時影片,方便看圖比較。
牛哥的D6還是勝過我的Z7II非常多,幾乎全程都能咬到。牛哥如此說明:
"紫鷺 Purple Heron 體長70-90cm;又稱草鷺。試D6在有雜枝和亂景之下的對焦,用3D、橫11奌、四點自動和全對焦拍飛版。結果都很好,追焦和準焦功能一流。"
徵求他同意,發表他整理後的疊圖。
飛過去的疊圖(86張,失敗5張。)



飛回來的疊圖(72張全部準焦)







Z7II的追焦雖不如D6,但因為準焦率有提升,我個人還是樂於用Z7II拍鳥。












),就是得有"足碼"的鏡頭才能展現旗艦的威力、壓倒群雄;如果大家都"只"有800而且還不能得到夠大影像時,那小畫素的機器即使更準更利只能靠P圖吸睛、也沒法利用不足碼拍到的的空間玩構圖(非得把主題放中央區以求最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