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E-510的心情-2007.06.19追加實機入手心得及照片分享

2007.06.19追加入手心得分享在本頁第9篇



=====================================================
前言:(有點冗長,請多包涵。)


開始是因為家裏一直沒有相機
在家人的提議下於Y拍買了臺二手數位相機Casio QV-4000
不久後脫手並更換為Casio QV-5700
算算從購入至今習拍也將近1年多了
從只會用P模式拍照到開始學著控制快門、光圈、測光、後製、、、等
一路走來的改變點滴在心頭
從小欠缺美感
也自認對拍照一竅不通
卻因為一念之間所買下的二手相機
開啟了攝影學習之路
這一年多以來不斷地從各方面吸收相關的知識及技巧
在Mobile01上也是受益良多(但原本來01並不是為了看相機及攝影資訊也沒有註冊成會員
雖然拍出來的照片多數仍不盡令人滿意
但從中得到許多樂趣
這樣對我來說也十分足夠了
假日常帶著它到處走走拍拍
接觸攝影為我帶來許多快樂
目前仍有許多還要學習的地方
也希望在經濟許可之下能朝DSLR邁進(染上攝影癖好終究會走上的一條路嗎?
這半年來研究了各家DSLR的長短
發現確實各有特色
不過在衡量自身的偏好及需求後
對Olympus較有好感
目前正期待著預計於7月上市的E-510
最近也從所能得到的相關資訊裏整理了個人認知到的E-510優缺點
在E-510上市之前想先藉著寫點東西以望梅止渴一番
才疏學淺
敍述內容若有錯誤或疏漏之處
還請不吝指正並多多包涵

---------------------------------------------------------------

Olympus E-510

優點

◎機身防手震
目前DSLR機身可防手震的有Pentax K100D、K10D、Sony a100三部(KM己被Sony併購故不列其機身),好處當然就是所有鏡頭接到這些機身上都可得到防手震效果,提高拍照成功率,但據說防手震的功能作在鏡頭上效果較佳,且鏡頭的壽命較長,即使機身壞掉,鏡頭也還可以繼續使用,不過通常有防手震功能的鏡頭也比較貴就是了,不論如何,機身防手震提供了便利性,也可以用較低的代價來得到不錯的防手震效果。

◎超音波除塵
單眼相機特性之一是可以交換鏡頭,隨著不同的環境和需求來替換機身上的鏡頭,可以很方便的達到想要的效果,在底片機時代這是件習以為常的事,但到了數位時代,由於換鏡頭時常造成感光元件入塵,又不像底片機一樣是一張一張過片,在拍照時會因入塵而出現塵點,影響到最後的成像,所以DSLR入塵問題是件很擾人的事。
買了DSLR,在戶外想換鏡頭卻還要擔心入塵,可交換鏡頭這一項功能實用性就降低不少,雖然大多數人選擇回家自己用各式各樣的清潔工具來清理,但在戶外臨時想換鏡頭時就得提心吊膽,最早考慮到感光元件入塵問題並推出超音波除塵功能的是Olympus,因十分具有實用性,實務使用上頗獲好評,2006年幾家廠商推出的新機終於也內建了除塵功能,不過根據之前國外網站做的測試(http://pixinfo.com/en/articles/ccd-dust-removal/),評估了目前機身內建除塵功能的CANON 400D、PENTAX K10D、SONY a100、還有Olympus的E-330DSLR,結果只有Olympus的超音波除塵達到實用性,該網站評估的結果,數據分別為CANON 400d的除塵效果5%,a100和K10d都是0%,只有Olympus E330的達50%。因此該網站總評僅Olympus的超音波除塵效果得到Good評價,其它各家則仍待加強。

◎Live View(LCD取景)
目前除了Canon於今年度(2007年)發表的1D Mark III外,其它的DSLR拍照都只能用觀景窗取景,而機身的LCD只是用來瀏覽拍好的照片而已,但Olympus於推出E系列DSLR時便承諾將其Live View功能普及於自家所有E系列DSLR上,雖說直到E-330的推出才實現其承諾,但2007年以後Olympus的DSLR都將搭載Live View功能。Live View功能即讓相機使用者可以透過LCD取景,LCD取景在接老鏡頭時很有用,因為老鏡頭在數位機身上通常無法自動對焦,只能手動對焦,如果用觀景窗取景,因為視窗較小,對於是否已合焦的判斷會顯得較為吃力,而用LCD取景不只視野較觀景窗大上許多,並且可以再局部放大,有沒有對到焦變得容易判斷許多。

弱點

※感光元件和aps、35mm全幅比相對較小
Olympus的DSLR弱點之一就是所採用的4/3吋感光元件和APS系統(一般DSLR)、35mm全幅(僅Canon兩款DSLR)比起來相對較小,感光元件大小最大的差別在於相同畫素下,感光元件愈小雜訊相對會愈高,舉例來說,若相機的感光元件大小分別為1/2.5吋、1/1.8吋(以上2者為DC常見感光元件尺寸)、4/3吋、APS系統、35mm全幅(以上為DSLR的感光元件尺寸),且其感光元件皆有1000萬素的能力,則尺寸愈小者因單位面積內必須塞進更多的畫素,將導致感光元件中個別畫素過於集中而更易產生噪熱,也引發更多的雜訊(在此暫將各家廠商機身韌體雜訊抑制能力、感光元件製程改進、ISO值、、、等其它條件設定為全都相同);其次感光元件愈小景深愈深,相對的要拍出淺景深也就比較不容易,對喜歡淺景深效果的人來說,就很頭痛了,不過景深效果重點在於如何運用,景深較深未必不好,像DC由於感光元件很小,隨便拍景深都很深,也就不容易拍出背景糊掉太多的照片,在拍風景照時更是可以在較大的光圈下仍取得一定的景深,對於光源相對陰暗時想不上腳架拍風景照有些許幫助。

->對於仍在使用DC的人來說,即使4/3吋的感光元件也是大上許多了,雜訊問題也會比DC好很多,想追求淺景深的話,仍在用DC的人應該會覺得滿意,4/3吋雖然不像其它DSLR那麼大,但也比DC的感光元件大太多了。

※鏡頭較少
Olympus的DSLR因E系列的大翻新,所以在鏡頭支援上等於從頭來過,鏡頭數無法和CANON、Nikon,甚至是併購了Konica Minota的Sony或Pentax相比,Olympus本身鏡頭開發也慢,未來還有得等。

->基本上對於仍在使用DC的人來說,Olympus現有的鏡頭加上2007年-2008年預計要推出的鏡頭,應該夠用了。

※平價鏡頭缺乏
Olympus目前的鏡頭群劃分雖然也有低、中、高階,但若沒有記錯的話,目前高階鏡頭仍然付之闕如,而低階鏡頭也不稱不上平價,較容易買到的只有中階鏡,雖然其品質和價格相比仍算值得,但若有較低價的入門鏡頭會更吸引人。

->只好忍一忍多存點錢直接買還不差的鏡頭,至少鏡頭可以用很久。

---------------------------------------------------------------

以上
其實若用SWOT的架構再加以闡述
相信會更完整
但怕當中可能有不少觀念仍不盡正確
所以不敢班門弄斧
也請各位前輩不吝指正
以免新手想藉寫東西抒發情緒
卻反而誤導了眾人視聽
請多多指教
謝謝
想想平價鏡頭也還好,E510 IS加上兩支kit 28-300的焦段 ( 1445+4015 or1442+4015) 約等於Nikon VR18-200,只是兩者畫質相比不知如何
倒是沒有便宜的廣角,買了這支11-22也一個月了,出去玩每次拍沒幾張就被家中女王要求換50mm macro 鏡頭,完全沒有各位一用就上癮的感覺,我很想知道到底11-22與T124, sigma 10-22 N10-20 相比到底差異在哪裡?不知有否前輩分析一下。
嗯,要想清楚喔

O 家的 510 的確目前 除塵+防手振+live view 三種功能
在一台的機種~~
但是就像你說的 O 家的 CCD 較小,景深較深
雖然和 APS 相比是還差不多,但和 FF 相比的話,就差了二級

但是 5D 實在是太貴了,就一台相機而言,實在不適合新手
但是也許5 年以後 10年以後,會很便宜也不一定~~

我自已是 O 家的,目前只覺得 O 的家頂級鏡太貴
中級的鏡頭選擇太少
入門的鏡頭~~質感差~~~

對於景深是沒有那麼在意~~


目前E-510 的確是集各種優點於一台的機子
不過 實際上 還是要等實機 出來後 拍出的測試照 再做定奪
現在說這些 似乎 還有點早~

不過 聽說 E-510的防手震 功能 有到四級
似乎在 防手震與除塵效果 均比其他機種好~
elf0724 wrote:
則尺寸愈小者因單位面積內必須塞進更多的畫素,將導致感光元件中個別畫素過於集中而更易產生噪熱,也引發更多的雜訊(在此暫將各家廠商機身韌體雜訊抑制能力、感光元件製程改進、ISO值、、、等其它條件設定為全都相同);...(恕刪)


對不起打岔...個人認為,以APS interline sensor和4/3 FF sensor 之間就是interline表面多了scan line的結構,雖然沒有精確資料,不過粗略以這兩種sensor面積來看,扣除scan line,cell內元件密度應該是差異不大。

幾年前500萬畫素,現在千萬畫素,雜訊變高??DRAM從0.18um至90nm雜訊變多電腦常當機??應該沒有吧。其實可以做得出來比解決heat的問題難的多(Logic因為後段多層又複雜,metal會先受到heat damage,所以heat是個大問題,但不是限制製程往前走的主因)。

Heat 的問題,應該是廠商願意投入整個"image sensor模組"的成本和能力,而不是單純sensor面積大小(而像0.18um和0.15um的heat差異,應該不用考慮)。而所有noise差異應該是各家廠商機身韌體訊號處理能力和感光元件種類和製程差異,及訊號處理方式的細節偏好(若只是簡單將Low pass level拉高雜訊就低,細節就差)。同樣一顆Sony CCD,每家廠商訊號處理出來結果不同。

另外Live MOS操作電壓又比CCD低很多,heat的問題應該是又比CCD更輕微。
其實不看元件物理,直觀一點來看,heat的產生需要時間,你快門按的再快再多,和元件反應的Hz速度來比都一樣,後面訊號處理反而慢多了,所以如果要比較heat noise,應該是從長曝的noise來比較會比較正確。所以live view還蠻讓人擔心noise還有sensor壽命會不會跟DC一樣......應該是不會啦。


感謝各位前輩的提醒與指正

關於相機感光元件知識的研究並未十分深入
主要認知皆來自於攝影書籍和網路上的資訊
謝謝今天又讓我多學了一些

偏好Olympus的理由主要是覺得可以比較不用擔心入塵問題
可交換鏡頭的方便性因此顯得比較實用
其次是機體相對於其它DSLR來說較為輕巧
而平日喜好拍攝的主題係以風景為主
其次為一些花草靜物
我的相簿裏的照片比例也反應出我的習性
極少拍人
頂多偶爾替家人拍拍連人帶景的到此一遊照
所以對人像淺景深的需求還好
至於一般情況下的景深
我想如何運用它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才是更應該被思考的重點
況且用DC已經可以拍出像這樣的效果


QV-5700 光圈2.0 快門1/365 2006年11月5日 基隆



QV-5700 光圈2.0 快門1/1000 2007年1月14日 臺南

我想就算是4/3吋的感光元件也一定會再淺上一些
即使只能在拍半身人像時才有較佳效果
對我來說也算堪用了

其實自從DSLR的市場平價化之後,高階DC的空間已經受到壓縮,原本屬於會購買高階DC的消費族群,開始轉向考慮直上DSLR,其中應該也有不少人會受到E-510的吸引。
當然其它DSLR廠商也是各有所長,Canon全面的產品線及高階鏡頭和對焦速度、Nikon良好的機身設計及龐大的鏡頭群和對焦精準度、Sony的研發及蔡司鏡頭加持、Pentax的平價實用、、、等等,對於使用者來說都很吸引人,但Olympus 的Live View提供了和DC相去不遠的使用經驗,還有讓人對於入塵問題擔心可以減到最低的超音波除塵,這兩項優勢和別家相比也是不惶多讓,有效的利用這兩點特色作為市場區隔,並追上Sony和Pentax把機身防手震送給使用者,我想E-510會是個令想進入Olympus的人不悔選擇。
未來如果Olympus能再改善雜訊問題,同時在鏡頭群的規劃及設計、推出時程上,都儘量公開及提前,則對攝影愛好者來說Olympus的E系列DSLR吸引力會更高,至於長遠來說Olympus還是要決定如何發展強化自己的特色或是師法各家所長,才有機會再慢慢擴大版圖,不過我們都不是Olympus的CEO,不需要去想那麼多,不管Olympus的策略如何,只要能夠給我們實用的好相機就夠了,繼續期待E-510的上市。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你的心情與我相同,我也很期待這台相機,因為我的入門機種就是sp500uz ,感覺色彩濃度飽和~
而且人物色彩也很均勻,現在看到最新的照相機即將問世~
所以準備踏入olympus得DSLR世界!!!!
應該是好的開始吧!!!!
令人期待已久的E-510提前在6月初於臺灣上市
由於超乎預期的時間
所以小朋友還在外遊盪沒來得趕上
金援不足的情況下
首批機子出現在市場上時猶豫了一會兒
沒想到四處訪價時竟問不到機子
直叫人捶心肝
只好想說端午連假回臺南時碰碰運氣
問了幾家相機行
也都同樣沒有現貨
沒想到最後竟然讓我問到了一套單kit鏡組很實惠的價格
當下立刻就衝了
終於入手人生第1部DSLR
非常高興
趁著假日也拍了一些照片
對於E-510的性能非常滿意
相較於原來手邊的Casio QV-5700
各方面都強太多了
身為前輩的它終於可以安心退休啦
以下是這幾天拍的一些照片
只縮圖銳化未作其它調整
新手上路
請多多指教



第1張要獻給引領我進入攝影領域的Casio QV-5700
2007年5月26至30日澎湖之旅我的相簿 是它貢獻的照片集





以下是kit鏡14-42mm F3.5-5.6的淺景深測試,全用42mm端加其最大可能光圈F5.6。


孔廟的石獅


夏天必拍的荷花


用101當背景



以下是E-510的高ISO加防手振測試,全部未上腳架。


ISO1600 1/4秒 F5.6


ISO1600 1/2秒 F8.0


碗粿--個人心目中臺南小吃的第1名 ISO800 1/6秒 F5.6



其它照片


孔廟石獅對


臺南最近盛開的花朵


國家臺灣文學館(原臺南市政府)


七股鹽山


萬里陰霾中的一抹淺藍


成大裏愛照鏡子的鴨子




新手上路
和E-510還有很多要熟悉的地方
網路上許多前輩指出的E-510缺點
對於剛從舊型DC升上來的我來說問題不大
畢竟成像品質、高ISO的可用性、操作手感、對焦速度、、、等等
都和我自己原本舊的Casio QV-5700差上一大截
又例如不少人提到的LiveView功能和DC直接用LCD拍照方式之差異
自己實測結果感覺並沒有差很多
只要在啟用LiveView時以先按住AEL/AFL鈕對好焦再拍攝的方式來使用
就很順利
或許是因為舊Casio QV-5700對焦速度真的太慢
而且常常對不到焦
所以我對於E-510的LiveView對焦反應時間完全可以適應
用101當背景拍花的淺景深那張就是用LiveView拍出來的
非常實用的功能
今後會用E-510繼續努力拍好照
也請各位先進多多指教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