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刊載於我的Blog:老鏡介紹 - OM System 24mm/2.8

OM System是Olympus 在進入數位系統(數位系統就是當今的Four-Thirds系統)前的系統,以輕量化的系統為他的特色,同時他的許多F2的鏡頭,也都是一代的銘鏡(21mm、24mm、28mm、35mm、50mm、90mm)。

在01或是攝影網站上常常看到有人將Olympus簡化成OM來代稱,其實是有相當程度的不妥的。OM應該代表當初的OM System,而不是整個Olympus。

在F2版本之外,OM System同時也擁有輕量化的F2.8版本,而這次要介紹的便是OM 24mm/2.8。


由於焦長轉換的緣故,這隻廣角鏡在4/3這個數位系統上,變成了接近標準鏡的48mm。


OM System有一些特點,跟我以前使用的Pentax P/K老鏡頭與M42不同。比方說對焦距離作在最後面,而光圈環放在最前面(現在的 Leica D 25mm/1.4 for 4/3也是如此),剛剛好與上述講的P/K還有M42相反。


OM 24mm/2.8這隻鏡頭,在許多的用戶評價滿不錯的,大致上跟28mm/2.8接近,但好上一點點,由於考慮到28mm轉換焦長已經接近60mm,於是就優先考慮24mm/2.8了。

跟老師在一次機會中聊到,OM System裡面,F2是非常棒的一群鏡頭,而2.8雖然光圈小了一格,但不僅是輕量化,在發色方面依然繼承F2軍團的濃郁。

OM Zuiko常常有很多版本,我拿到這顆是H.Zuiko,據對OM比較有研究的朋友說是根據鏡片數目跟構造而有不同的型號。


這是轉接OM老鏡頭的轉接環,很特別的,轉接前跟轉接後,他的屁股都是可以使用一樣的後蓋(也就是OM跟4/3後蓋是一樣的)


裝在E-1上面,其實滿小巧的,加上廣角鏡的對焦距離一向比較近(此顆24mm最近是25公分),因此在日常使用上,相當的便利(因為對焦近,在室內也相當好用)


實際使用上,有一個比較不方面的使用困擾:就是因為OM 24mm/2.8是傳統上的廣角鏡,因此對焦行程比較短,在標準鏡長運用的中距離方面很容易轉了一點點就跑掉焦點

畫質方面基本上我是認為F2.8就滿可用了(而Olympus原廠的MF-1轉接環則是建議f4以後),縮一格光圈就滿銳利的。

發色就像我的老師所講的,很濃郁,不過比起數位鏡Zuilo Digital來講,感覺立體了一點,滿難形容的,數位的ZD是很平均很乾淨的影像,OM Zuilo就多了一股風味,或許只是一種自我喜好跟安慰。吧!

上次去陽明山拍了一點照片,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張有點失焦,就是我講的對焦比較容易轉一點點就跑掉合焦點了。







我也有這顆 真的是非常棒而且輕巧的鏡頭

當然 裝在OM系列的機身上 就是24mm的超廣角啦

H.Zuiko沒記錯是指8片鏡片組成的意思

這兩張照片是使用這顆鏡頭搭OM-2SP拍小弟學校的照片 底片使用RDPIII



不曉得有沒有其他大大能多分享這顆鏡頭的使用心得, 尤其是人像拍攝? Thanks.
Never take life seriously. Nobody gets out alive anyway.
darrenho wrote:
不曉得有沒有其他大大...(恕刪)


這顆鏡頭雖然在 4/3 系統上是接近 50mm 標準鏡的焦長
但實質上它還是一顆廣角鏡的設計
所以只要你的對象在三米以外
幾乎很輕易就達到超焦(hyper focus)的範圍
也因此要有「淺景深」的效果也不容易

另外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有提到
它的對焦行程很短
不要說 macro 鏡
50/1.4 的對焦行程都足足有它兩倍長
建議沒把握時配合 live view 使用

再者如果你離你的對象太近
即使是 4/3 還是免不了看出它邊緣的變形
在構圖上角度就得要特別注意才行

當然如果你不以一顆標準鏡的「標準」來看它
它確實是相當輕巧
又有不錯畫質的好鏡
看樣子, 繼OM 50mm f1.4之後, 這顆OM 24 mm f2.8是我下一個目標囉...
Never take life seriously. Nobody gets out alive anyway.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