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動態範圍、細節都不在此討論範圍
以下先看圖






上圖為sRGB,下為AdobeRGB,
看完之後,你可能會說,hisojn你在豪洨,哪邊不一樣了?

至於哪邊不一樣,暫時先不公布‧小弟今天頭很痛@@下禮拜一要去做健康檢查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複製圖片後做個比較,明天早上小弟會繼續我的文章

(因為這邊放FLICKR的圖好像會有一些問題,小弟再考慮要不要放原圖上來....
知道小弟相本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看看,已將原圖放上)
4/14 13:03 增列
在昨晚的三組圖之後,想必不少大大對於我放的照片深感不以為然,
一來沒有構圖美感,二來對照組照片的景深構圖不一,這算是哪門子的文章阿,發表也要用心一點嘛

沒錯,以上的缺點小弟通通接受,因為那三組圖本來就只是單純的色彩比較,任何的吐槽也都應該,
但是,接下來,才是小弟真正的主題
[如果您堅持無須使用AdobeRGB來增加自己的困擾,也認為色彩用後製就可以了,
我想以下的文章可能對您沒有用處,小弟不想戰文,所以希望一開始就能把話說清楚
]Adobe RGB 色域之O家色彩表現第二篇
sRGB V.S. 轉換色域後的Adobe RGB
以下各組照片均上腳架,白平衡模式5300K,手動對焦,使用E520及ZD1454拍攝(無偏光鏡)
,轉換軟體為GIMP,除了最後兩組照片為VIVID+1模式之外,其餘均為NATURAL+2
所有上圖均為AdobeRGB 下圖為sRGB
先來看看綠色的表現


接著是紫色


鮮豔的紅色...


容易爆炸的黃色


O記藍


最後來個透光的綠色...


| 色彩/色域 | Adobe-RGB | s-RGB |
| 綠 | 色彩較為飽和,不同彩度過渡也較綿密,具清新感 | 較忠於原味 |
| 紅 | 偏洋紅 | 較為鮮艷(帶點橘色) |
| 黃 | 略為厚實 | 帶有灰霧感 |
| 藍 | 天空較低處無差異,但較高處的天空彩度較高,帶點青色 | 偏基本藍色之明度變化 |
| 紫 | 彩度略高 | 帶有灰霧感 |
我想,我能做的事情已經結束了,剩下的評斷,請各位先進自行檢閱
就不放大圖了,免得又被站方誤會我在宣傳我的相本....
4/18 24:23補充
來做個結語好了,其實一開始會想這樣把Adobe RGB轉成sRGB的目的在於 - 我懷念E-1的色彩
沒錯,在使用E1兩年之後入手的E330以及E510及E520都無法滿足我對於色彩上的需求,
我只能用機身內調整白平衡來模擬近似的色彩,但就是沒有E1色彩的神韻。
咦?不是說E1不是絕對的神話嗎?會這麼說的原因,不是要貶抵E1,
而是說明O家最初機皇的色彩不再只是傳說,而是一直存在的!!!
雖然藉由改寫RAW編碼可以讓E410之後機身的影像進入OS套用得到E1的色彩,但是對我而言太麻煩!
只要利用色域轉換空間,我就能模擬出E1的青藍天空,清新的翠綠,這才是我一開始的目的!
而AdobeRGB能保留更多的色彩訊息也是其中一項主要的原因
說到這邊,其實今天一直再想一個問題,對於色彩的執著算是我的一個怨念,
當我手上拿著E1時,我壓根不會去想我要怎樣才能拍出E1的色彩(廢話
)但當我拿著E330以及E520時,就是會不由自主的想像拍出來的色彩是不是我想要的

在這期間,我失去了甚麼?
是的,以往拿著E520跟E330所拍出來的照片似乎沒有E1來的具有感動以及說話性
因為我太執著於色彩!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加上現在知道我無須擔心色彩的表現,只要交給AdobeRGB,
不管我手上拿著哪台相機,我只需專心在觀景窗內的一切,然後適切的按下快門即可。
謝謝一些先進對於我這兩篇文章的指教,也讓我學習了不少,相機是拿來拍的,
在經過這一個階段,我才頓時領悟到,自從退伍之後,我已經很少靜下心拍照了。
或許丟掉色彩的迷思,開始單純黑白的攝影,也是個不錯的方向?您說呢?
, 有圖有真相, 第1組圖分辨不大出來, 第2和3組圖, 看來還差蠻多的, 尤其是第2組辜挺花的比較圖, 花瓣的細節跟右上方散景的色彩, 由Adobe RGB 轉出來的的確比較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