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乍現靈光 - Olympus M.ZD 17mm F1.8



該來談談Olympus 這陣子推出的新鏡頭M.ZD 17mm了,大致上預計將會是三篇左右的文章連載。

全文索引:
一、Prologue:外觀與基本光學表現 01連結靜態連結 1/22 連載開始!

二、間奏:漫步街頭人像 01連結靜態連結 1/24 更新!


三、Epilogue:實拍與使用心得 01連結靜態連結 1/28 連載完畢!



Prologue:intro

那麼,我們來看看這顆適合生活隨拍觀察角度的新鏡頭吧!

在Olympus的M.ZD 鏡頭群裡,17mm這顆焦段並非是首次出現,第一次這個焦段出現是E-P1發售之時,那是顆最大光圈F2.8的鏡頭。



前後兩個版本的鏡頭相比較,新版的鏡頭光圈大了一級多,來到F1.8;在質感上也有相當大的改變,在外觀的材質上是跟M.ZD 12mm還有M.ZD 75mm比較接近,都是鋁原色而且金屬質感濃厚。



大小上,雖比M.ZD 17mm F2.8來得大些,但也還是非常精緻小巧。



我們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這顆新鏡頭的外殼上,絕佳的金屬質感。



當然,一些鏡頭所採用的科技跟規格也同樣標示在鏡頭上面。像是MSC靜音馬達還有最大光圈與焦長的部份。



Olympus M.ZD 17mm F1.8也有一個蠻特殊的設計,那就是跟Olympus M.ZD 12mm F2一樣的結構。

對焦環可以前後推動來因應不同的對焦形式,一般使用的時候是推出來的,這時候就是採用機身的自動對焦。



如果是往後退的話,則會轉變成手動對焦。

注意到了嗎?這時候也會出現對焦距離,同時也有該光圈的景深表,用法跟當時候我們用傳統底片相機拍攝的時候試算景深估焦的方式是一樣的。



當然,搭配起OM-D的外觀,也相當合適。

可說是個具備現代科技卻也擁有典雅風貌的美人。



[the very basics...]

簡短的介紹完外觀,自然也該來看看一些基本的表現。

Olympus M.ZD 17mm F1.8等效約為34mm,屬於低於50mm的廣角鏡頭,但比起24mm或者是28mm來說,又少了誇張的透視感。

M43的機器,在相機裡面都會進行修正,我們也可以看到M.ZD 17mm的變形校正的還算不錯。



這顆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官方數據是25公分,但其實這個規格是比較保守的,它是在SNAPSHOT模式下(就是鏡頭直接往後推變成MF)是25mm。

若是用機身選單的AF跟MF大概可以來到18公分左右。



放大率尚可,大約是0.16x,不過用於餐桌上倒是已經足夠。



這是我剛拿到鏡頭所按下的第一張照片,是光圈接近全開時候拍的(F2),很讓我印象深刻。



從何說起呢?

九重葛的葉脈清楚可見,而面對高光的地方也沒有出現什麼強光邊緣常見的紫光,在控制色散上算相當優秀。



至於縮光圈的畫質也挺讓人放心,白日裡在街道的速寫也不需要擔憂畫質。



中心的解像力相當高。



在邊緣的畫質有略微衰減,但也仍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另外,我通常會用材質的表現感覺來評斷鏡頭的使用。

M.ZD 17mm F1.8同樣在金屬的表現上很讓人滿意,以台灣定價約為16980的鏡頭看來,算是相當符合身價的表現。



這顆鏡頭的口徑蝕控制也還不賴,跟M.ZD 75mm有點相像,在周邊稍微有些橄欖狀但情況並不特別明顯嚴重。



正面迎向強光的話,這顆M.ZD 17mm F1.8表現的很好,只有相當輕微的鬼影,耀光造成的對比下降幾乎是沒有。



在照片顏色、材質質感跟解析度的展現上,其實我認為這顆M.ZD 17mm的表現介於M.ZD 45mm跟M.ZD 12mm之間。

M.ZD 45mm解析度很優異,但少了些優秀鏡頭的特質,中規中矩的上班族,是個不錯的工作鏡;M.ZD 12mm在材質質感的展現相當優秀,照片的色澤也很不錯,唯獨兩萬多塊的價格讓人卻步。

M.ZD 17mm F1.8有一些12mm的風味在,解像力表現也很好,價格剛好落在兩顆鏡頭之間,若是作為第一顆定焦鏡頭的選購,不失為優秀的選擇。



還意猶未盡嗎?

我們下一篇來看一些實拍照片吧!
文章關鍵字
頭香嗎!
雖然沒有買這顆,但這顆質感和畫值挺好的。
其他接下來的分享!

dolcejp wrote:
頭香嗎!雖然沒有買這...(恕刪)


第二根香嗎!
也有買這顆,但這顆質感和畫值挺好的。
期待其他接下來的連載!

個人網站 https://www.songmatin.com
參香,是什麼香。
我則是用了17mm/f.18之後,思路都變清晰腦袋都變靈活了呢!!!
喔不是,我是買了這隻之後20mm/f1.7就被冷落在防潮箱裡了,
還有之前還會跟朋友借25mm/f1.4,現在也不會了XD~
http://antonylin.blogspot.com/
前排參拜喲 這顆一直買不下去,被版大的一寫,又想遠了 (遠目
之前有玩過幾次 17mm 雖然已經有 25mm 了,不過還是很心動!!
太精彩了幫推!好久沒看到大大的評

測,期待後續的分享
請問那款手把底座是哪裡買的呢?
大概多少錢?
有沒有銀色+黑皮的?
感謝

lkkspp511327 wrote:
請問那款手把底座是哪...(恕刪)


日本UN社 UNX-9120,我從亞馬遜買回來大概三千五百塊錢,顏色就這個耶,沒有別的了。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城市悠遊]

Olympus M.ZD 17mm F1.8 這顆鏡頭等效約為34mm,是介於28mm跟50mm之間的視角,認真說來,很適合作為日常生活一機一鏡的拍攝。



我知道很多人購買定焦鏡頭,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拍攝人像,我們這篇文章來看看這個焦段怎麼作為日常的眼光吧!

35mm這個焦段其實比起等效50mm來說,更適合帶更多人物附近的背景,而不是單純的靠壓縮感來營造人像的拍攝氣氛。



不過也因為實體焦長比較短些,所以在營造散景的話,半身的人像會比較明顯一些。(這張是F2拍攝)



35mm這附近的這個焦段,比50mm廣些,卻少了28mm的變形膨脹感覺,所以更能面對拍攝對象的自然笑容。



至於大家關心的全身人像淺景深,大致上是這個樣子。(這張光圈全開F1.8)

拍起來的散景效果,約跟135片幅的35mm F3.5- F4接近,大家可以參考看。



我其實是比較慣用28mm的人,其次是50mm,面對35mm我反而花了一些時間適應。

因為已經習慣在腦海中裡面先框好一個小框框,拿起這顆鏡頭拍攝的時候框線有時候會比想像中的差一點點。



但其實無妨,難得有這樣可以拍攝人帶著背景的機會:)



我覺得帶著M.ZD 17mm出門旅行是相當輕鬆愉快的,儘管沒有M.ZD 12mm廣角的張力,也沒有M.ZD 75mm望遠端的壓縮感。

說起來等效35mm反而有些平實。



但也正因為平實,多了更多自然的角度,那是專屬生活的漫步眼光。



誰能說平實總是平淡無奇?

正是這些平實的眼光跟相處,才有一張又一張自然笑容的照片。



很多人問起這顆鏡頭該怎麼跟Leica DG 25mm來抉擇,甚至是跟Lumix 20mm F1.7來相比,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我自己使用跟選購的想法,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各人拍攝常用的視角。

因為這是三顆截然不同的鏡頭。



喜歡利用50mm的標準鏡拍攝的,那就得選Leica DG 25mm,F1.4的大光圈跟優秀的銳利度,若是習慣於標準視角的話,也只能選這顆鏡頭。



而Lumix 20mm F1.7,可說是M43系統裡面相當吸引人的一顆鏡頭,在剛開始的時候以優秀的體積跟銳利的畫質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但畢竟是老設計了,對焦速度上也會是個考量,而對焦時候的聲音也偏大若是要用在錄影上也會有些許的困擾。



而現在Olympus M.ZD 17mm F1.8的出現,正好補足Lumix 20mm所未達成的部份。

MSC的對焦馬達安靜且迅速,鏡頭本身的光學表現相當對得起定價,搭配起OM-D、E-P系列外型也非常漂亮。



35mm、40mm、50mm,正好是三種不同的視角跟焦段,乍看之下差異沒有很大,但是細細品味以後還是可以感受到差異。

如果是一般人的話該怎麼在Kit鏡頭外選擇第一顆定焦鏡呢?



有個簡單的方法,你可以多在自己的Kit鏡頭試試看這幾個焦段,看看是不是喜歡利用這樣的視角來拍。我自己則是不斷的在不同的鏡頭跟焦段之間,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讓自己熟悉這一切。

沒有人一開始就懂得拍照,也沒有人一開始就懂得生活。

當然,也沒有人一開始就懂得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東西。



不過呢,就是天天鍛鍊。

Practice makes perfect.



靜態連結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小惡魔市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