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2016年的芝加哥建築展, 不知道臺灣有沒有朋友過來參加? 不要說不知道哦, 我早就到處打廣告了, 不但完全免費, 還有義工服務. 平常大多數的建築物都不會開放給大家看, 尤其是私人建築物或是俱樂部, 就算有錢也看不到, 人家可是很有誠意地一次開放200個有名的建築哦! 現在長榮也有臺灣芝加哥的直航班機了, 更是方便…
1
PA160764 by san ching, on Flickr沒關係, 不要哭, 看不到的話, 我就在這兒放相片給大家看看… 如果想到看看前幾次的建築展, 這兒有黑貓快速連結, 在我的記憶中應該都沒有什麼重覆的建築物. 你們看看, 我參加了四年, 到現在還沒有看到重覆的建築物, 來參加這個活動真是太值得了.
Ohio爸爸的相片書 建築篇 不一樣的2013芝加哥建築展
Ohio爸爸的相片書2014-5芝加哥建築之旅
這兒再外加一個坐船的建築之旅, 從河上觀看有名的建築物…
Ohio爸爸的相片書 建築篇 芝加哥建築物之美 全劇終 年度大戲
2
PA160012 by san ching, on Flickr今年為了趕參觀的數量, 所以從質量上來看, 好像都不太好, 比較沒有那種特別驚豔而且值得再三回味留念的建築物, 明年就要改進了… 所以這次在標題上我不敢加”年度大戲”四字! 嘿嘿嘿, 又要重質又要重量…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好像又不太可能! 哈哈哈…
3
PA160042 by san ching, on Flickr也不能怪我選的質量不好, 其實以前幾年都先去有名的點, 現在市中心剩下的就是以前看不上眼的. 不過他們每年還會再放上一些新的景點, 這個城市的建築太多了, 完全不担心沒有新的景點, 再放個十年也許都還遊刃有餘.
4
PA160145 by san ching, on Flickr另外, 還有一半的建築物是在市中心步行能力以外的距離, 那些好貨也沒有逛到, 所以明年開始, 行程上就要特別設計, 不坐長程捷運, 自己開車趴趴走! 其實今年的第二天行程就自己開車專攻另外一個區域 – 西北大學區.
5
PA160256 by san ching, on Flickr這次能在市中心逛到這麼多建築物, 要歸功於隨身帶了一台Kick Scooter (滑板車?), 等到後來和朋友會面一起走路時, 老是覺得好像在原地蝸牛散步, 果然如古人所說由奢入簡難.
6
PA160307 by san ching, on Flickr很好玩的是, 對這個建築展有興趣的人很多不是本地長久居住的人, 我在教會宣傳這個活動時, 大家好像興趣缺缺, 反而是才移居芝加哥的人很想參加, 甚致當地相關科系的臺灣學生還會來舉辦說中文的建築之旅!
7
PA160429 by san ching, on Flickr很好奇的是他們為什麼要提前一個月舉辦芝加哥建築之旅, 如果和這個活動結合那不是太完美了? 不過他們的活動已經夠你玩了, 一整天下來包準你還會意猶未盡.
8
PA160351 by san ching, on Flickr其實臺北不知道可不可以也辦得起來建築展? 光是一些日據時期留下來的政府機關, 應該就很有看頭了… 尤其這麼久的歷史, 光是裡面阿飄的故事就說不完了, 我一定會去總統府坐坐那個電梯, 看看會不會有古早的日本婦女為我們按電梯紐? 哈哈哈…
9
PA160556 by san ching, on Flickr最高的101當然就一定要參加了! 不過最高樓的收費景觀可以不用開放, 開放其他的樓層. 其實其他幾棟高樓, 因為地點不同, 所以看出去的角度也有異, 不一定最高才最好看…
10
PA160667 by san ching, on Flickr我們是坐長程捷運到市中心的聯合車站, 就好像是臺灣所謂的三鐵共構, 每年也都是芝加哥建築展的建築物之一. 原因無他, 就因為其歷史和宏偉程度… 多麼宏偉? 看下面相片就知道了…
(這二位說中文的人是從西岸來的, 一直在估算他們己經走了多遠的距離, 所以看起來也許不是坐飛機過來的…)
11
PA150005 by san ching, on Flickr我們臺北車站或高雄車站的中間大廳也很大, 可是好像就感覺不出來那種高貴性. 好啦, 你可以說是臺北車站是現代化設計…
12
PA150015 by san ching, on Flickr是因為希臘式的建築會感覺比較宏偉高貴嗎? 注意看了一下, 反而這個大廳沒有從事真正的鐵路生意, 大家上下火車或是買票都是在地下進行.
(看到一堆的W嗎? 不要說沒看到哦, 會被芝加哥人笑的吔, 那是Win 的意思, 芝加哥小熊隊己經自從108年前的山羊詛咒到現在都沒有拿過冠軍了… 現在仍然是2:3落後中, 你要支持小熊隊嗎?)
13
PA150009 by san ching, on Flickr這兒到處都可以進進出出, 本來就沒有什麼開不開放的問題, 那我們平常來看就好了呀, 為什麼要選這一天來呢? 吼, 你們真的很用心, 我原本也是這麼想, 所以以前三次都沒有來看.
14
PA150007 by san ching, on Flickr其實他們還是有開放一些平常關閉的區域, 例如這個剛整修好的婦女連誼廳. 嘿嘿嘿, 據說是因為火災燒掉重建, 目前傢俱還沒有放進來.
15
PA150025 by san ching, on Flickr這兒的貴賓區, 一間古典味一間現代化, 平常要有貴賓証才能進來. 雖然我們可以進來, 不過不能大吃大喝他們的東西, 嘿嘿嘿, 還是有”義工”在看守著…
16
PA15001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038 by san ching, on Flickr如果你不是貴賓也可以睡得很舒服… 我怎麼忽然想到了蘇東坡! 你們知道他的故事吧?
17
PA150026 by san ching, on Flickr連以前的理髪廳也開放展示, 不過好歹也放幾張以前的理髪椅子和道具吧… 現在改成了歷史影片播放室, 讓人見証這個車站的發展故事. 其實芝加哥以前很老奸, 早期故意不把所有的運輸工具放在同一個地方, 好讓人方便轉乘, 貨物更要搬上搬下, 這樣大家就不得不在芝加哥住宿增加消費, 怎麼這讓我忽然又想到了新加坡, 你們應該知道為什麼了吧! 不過在10年之內他們會很慘, 現在反而開始有些可憐新加坡了…
18
PA150017 by san ching, on Flickr一出車站後, 馬上要找北極星來定方向, 哦不, 在芝加哥是要找威力塔來定方位, 可是看得出來, 它己經高聳入雲霄了… 不一定要在晴天才能拍出好相片, 這樣也有另一種美, 不是嗎? 很多版友的文章都會抱怨自己的旅遊相片, 因為沒有晴天而失色, 試試看拍下另外美的一面吧!
19
PA150054 by san ching, on Flickr每次都會被這種觀光車吸引, 不少走過的觀光客也會拍照留念, 哈哈哈, 我們拍相片的人都是鄉巴老, 我可是看到很多人拍, 才不自主地也跟著拍, 果然近朱者赤…
20
PA150061 by san ching, on Flickr第二個要造訪的建築很遠, 還好有我的滑板車, 看到那些和我一樣目的的人在後面慢慢遠去, 心中就好快樂… 怎麼我又忽然想到了黑白郎君? 別人的痛苦就是我的快樂, 哈哈哈… 可是高興太早了, 等我一到現在, 已經大排長龍了! 這個River City (河畔城市) 是水上建築導覽船一定會介紹的景點… 以前是從河上經過, 只有一二分鐘的時間可看, 現在則是直接走在建築物內感受設計者的用心.
21
PA150122 by san ching, on Flickr這位世界知名的建築大師很不喜歡直線, 所以用了許多的曲線來表達作品. 果然到處都是彎來彎去的感覺, 如果有空的時候來好好地拍照, 一定會有不少的佳作. 和上面的海報(那不是我拍的哦!)真是有些不能比, 人家有藍天造勢而我的藍天呢? 有可能藍天再現嗎?
22
PA15008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088 by san ching, on Flickr敢說是一個城市, 就表示這裡面可以自給自足. 這兒的二樓, 算是商圈, 還有很多的托兒所, 上面也許才是住戶, 至於停車場, 應該在地下樓層吧! 不過我相信這兒的車位和船位都是要另外再付高額的租金…
23
PA150100 by san ching, on Flickr既然在河畔, 當然會有個碼頭, 小巧可愛, 看到了嗎? 他們家門口, 每個小時都會有很多觀光船經過, 不把窗簾掛好, 可是會被人看光光的哦!
24
PA15009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115 by san ching, on Flickr我們再看下個建築物吧! 走到這兒居然看到短程捷運來個90度轉彎, 臺北捷運也有幾個如此的轉彎, 不過好像沒有這樣的驚險, 你們想到許多電影裡面的場景了嗎? 蜘蛛人? 蝙蝠俠? 我想到比較新的電影是火星上行.
25
PA150070 by san ching, on Flickr這次是順著時間軸的方式, 讓大家和我一起經歷這次的建築展. 如果大家只想要看精華相片的話, 我會再開一個不多說癈話Ohio爸爸的精華書 – 只挑25張.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