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ben2 wrote:
看起來,3CCD對「鏡後距」的需求還蠻大的!
中間又要分光鏡、還放得下反光鏡嗎?


所以前面有提過,反光鏡幾乎肯定是要移除的。

但也不是隨便一台單眼移走反光鏡都能搞,因為照目前模擬計算的結果,鏡後距至少要是片幅的兩倍,所有相機系統符合這個條件的就只有4/3。

我認為4/3當初規劃時確實是有把3CCD放入設計的考量,可是這不代表Olympus和Panasonic是打算用在一般用途上,最初的想法很可能就是想將4/3的架構發展成專業級DV及DSLR兩用的系統,Panasonic 的M4/3攝影機只是試金石,反應好的話,Panasonic下一台極可能就是4/3規格營業等級的3CCD DV Cam。

我們一般所關注的像是景深或片幅問題,那是只從DSLR的角度看才會是問題,但是從一個「攝錄兩用系統」的角度來看4/3,就會發現4/3的每一個設計考量都異常合理,也完全符合Panasonic未來產品發展的策略需求。

簡單的說,Panasonic就算斷了4/3相機的產品線也不會虧,因為相同的架構,Pana完全可以混成4/3與M4/3兩個系統的技術,來發展更高階的專業/家用3CCD Cam,直接沿用4/3的鏡頭與16mm規格的電影鏡。

而這也是目前所有單眼相機系統要DV化的最大問題,4/3奇怪的設計反而成了他DV化的最大優勢。

3CCD 4/3 型DV如果定價合理的話,會是個很有賣相的產品,4/3的片幅大小接近16mm攝影機的大小,所以有機會沿用為數眾多的16mm電影鏡頭,而4/3深景深、大光圈、小片幅、高解像力也完全符合這樣的要求。

下一代的4/3如果真有3CCD,我想主要的考量,也是從錄影的角度去出發,事實上,不管是4/3或M4/3,Olympus及Panasonic發展的每一步,無論是4/3的小片幅、直射入光、高解像力鏡頭,到M4/3的對比對焦、無反光鏡、EVF、以及針對攝影時高速對焦所增加的鏡頭接環接點,到一直只在傳聞中的3CCD、混合對焦和模組化,我左想右想,如果不是吃飽太撐,那麼無論Panasonic或Olympus的每一步,其實都指向同一件事:

Olympus / Panasonic 壓根就不是在搞一個「單眼相機系統」,而是一個攝錄一體的影像系統,從概念上來說,最後很可能會搞出一個像Red One那樣、但體積只有單眼大小、價格也跟旗艦級單眼差不多的東西。

從Panasonic的角度來看,這樣搞完全合情合理,甚至有機會成為扳倒Sony在攝錄影機市場地位的最重要一顆棋,但是Olympus除了賣鏡頭外好像沒什麼太大的好處,這點也是讓我一直想不大透的地方…
SONY 那台 EVIL DV 早早就洩露了!
(什麼時候出,是另一回事)

Panasonic 要是真的做出 3MOS 的 4/3 ..
然後,SONY 的 EVIL DV (1MOS)緊接著發表!

單 Panasonic 能占到優勢嗎?
(Olympus 有的是 FANS ... 這點很重要!)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alphones wrote:
Olympus / Panasonic 壓根就不是在搞一個「單眼相機系統」,而是一個攝錄一體的影像系統,從概念上來說,最後很可能會搞出一個像Red One那樣、但體積只有單眼大小、價格也跟旗艦級單眼差不多的東西。

從Panasonic的角度來看,這樣搞完全合情合理,甚至有機會成為扳倒Sony在攝錄影機市場地位的最重要一顆棋,但是Olympus除了賣鏡頭外好像沒什麼太大的好處,這點也是讓我一直想不大透的地方…


其實光是這次NEX就看得出來當年4/3平衡設計的好處
而且拿到攝影機上面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Olympus的強項就是光學,賣鏡頭才是他最大的好處,賣機身只是賣鏡頭的手段

inben2 wrote:
Panasonic 要是真的做出 3MOS 的 4/3 ..
然後,SONY 的 EVIL DV (1MOS)緊接著發表!
單 Panasonic 能占到優勢嗎?



Panasonic 最佔便宜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可以分別出M4/3及4/3型的DV Cam,使用相同的片幅,對Panasonic來說生產上很有彈性 (一塊Sensor,相同的影像處理技術,DV,4/3,M4/3三個系統都能共用),另外,M4/3或4/3相對完整的鏡群也是優勢之一。

Panasonic的優勢從來都不會外顯在規格上,他是靠整體策略而非消費端規格戰把產品推向主流的。

4/3或M4/3就算DV化,我想也不是在「片幅大小」或「高ISO」這類的規格上壓倒對手,只是當大家還在勾勒「可錄影相機」的未來面貌時,4/3和M4/3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攝錄一體」的所需要的條件,包括鏡群、機身、感光元件、對焦系統、觀景系統等等必要的技術,全數就定位。

我相信以Sony的技術能力要搞出類似的東西並不難,但最大的問題是如果Panasonic真的把戰線拉到「平價專業級可換鏡大片幅DV」,Sony目前手上無論是Handycam、Alpha或是NEX,都無法作到像4/3及M4/3那樣,整個系統從鏡頭、感光元件、對焦系統到EVF全都能共用的彈性,Panasonic只要專注生產一種規格零件,就可以組成各種定位用途的相機與攝影機產品。

Sony的問題不在於研發能力,真正要命只怕是Panasonic的生產製造彈性,假如真像我想的這樣,Panasonic用4/3 & M4/3作為核心規格、就能通吃從高階類單眼DC到入門級單眼到家用可換鏡DV到專業可換鏡DV的市場,Sony卻得針對不同的產品設計相應的規格與產線。

說真的,Sony技術力確實很強大,但Panasonic真的比較懂賺錢…

(Olympus : 那我咧…?)
重覆發文,恕刪恕刪恕刪恕刪恕刪恕刪…
alphones wrote:
Olympus : 那我咧…?


Panasonic: 你乖乖的當副廠就好....專門生產鏡頭....
有一點抱持悲觀態度

如果S C N 等廠 切入DV的方式是以 APS 或是FF原件
這種與單眼互換鏡頭的機構以前佳能就做過
連蔡司這種大廠都嗅出商機 出了些電影鏡

單就獨特性的話FF會比較吃香
畢竟片幅大
以後制訂超越HD的規格也不是不可能
要小片幅還可用裁切

S家就是善長邊賣邊研發
不賣錢大不了裝傻
前例比比皆是
但是一但單眼電影市場起來
SCN家優勢好像比較大

P家丟棄43規格才不久
難保m43能持續下去

O家真是要靠獨特性活著

柯達色調 防塵防滴

變焦大光圈

我要的只是台快速對焦的電影E-1....




突然想到感光元件模組化的好處:
1. 高畫素的模組 16Mp 低ISO 100-800
2. 低畫素的模組 8Mp 高ISO 400-3200
3. 色調特製的 5Mp E-1 柯達CCD模組
4. 高速連拍的 10fps CMOS模組
5. 專門拍影片 只有1920X1080點 60fps 的 HD模組

這樣獨特性就創立了
再來就是O家的小型化跟防水防塵化....
如果 4/3 的未來希望是架構在 DV/DSLR 一體, 那就真的是不樂觀了, 一來鏡頭群勢必要重買 (消除AF馬達聲&合理的錄影 AF 性能), 二來這麼大一台 (請想像拿 50-200 SWD 錄影, 35-100 就更可怕), 能拿在手上握多久 ?

除非 DSLR 體積變成像業務用 CAM 那麼大才能扛的穩, 但是哇哩勒, 我只是想買 DSLR, 搞成這樣是要幹嘛 Olympus 千萬不要美了這個, 醜了那個, 丟了使用者真正想要的功能才是 ...
我真的覺的柯達CCD沒那麼神

雖然我用了5年的E-300......

拍出奇怪的顏色比拍出驚豔的顏色機率多了7.8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