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N99 wrote:
如果S C N 等廠 切入DV的方式是以 APS 或是FF原件
這種與單眼互換鏡頭的機構以前佳能就做過
連蔡司這種大廠都嗅出商機 出了些電影鏡
單就獨特性的話FF會比較吃香
畢竟片幅大
以後制訂超越HD的規格也不是不可能
要小片幅還可用裁切
...(恕刪)
一些資料供你參考一下...
Canon以前(其實現在也還有)有做過EF接環的專業攝影機...不過感光元件並不是全幅的...
其實電影界的全幅大小大約是APS...因為它是用135底片的半格規格...
之前公視的危險心靈這部片就是用Canon的這種攝影機拍攝的...
而蔡斯出電影鏡這件事..從幾十年前就開始在做了..畢竟它是專業的鏡頭廠...
跟商機不商機無關..畢竟蔡斯新出的電影鏡都是幾十萬一隻起跳的..要說商機恐怕也很有限...
HD規格是解析度..和片幅沒有任何關係..很多有FULL HD規格的攝影機..感光元件都只有小指指甲那麼大...
ACON99 wrote:
***HD規格是解析度..和片幅沒有任何關係..很多有FULL HD規格的攝影機..感光元件都只有小指指甲那麼大****
影片跟片幅當然有關係 不然5DMk2大賣 大家耍寶啊? 小元件DV 就是比不上36X24mm的 景深...
在為了保持畫質之下 像素密度必須要控制 自然只有大片幅有本錢提高解析度 還可以玩裁切 如同550D
大片幅影片是創造相機歷史的新構想 是一般消費者首度可以擁有超越電影片幅的攝影
4/3系列暫居劣勢 只能希望以整合性取勝
寫那麼多還是雞同鴨講...HD規格仍然是指解析度..跟感光原件大小無關...
大感光原件只影響畫質(包括高ISO..景深等等)...即使是全幅..影片也可以只是VGA大小..
最多只能說..在同樣的影片規格下..大片的感光原件拍攝的影片畫質比小片感光原件來的好..
說不上解析度的優勢..FULL HD的畫素要求也不過是兩百多萬..任何一片小CCD都能達成任務..
業界要針對影片解析度的規格做提升..和拍攝的機台本身關係不大...
主要是周邊的放影系統..螢幕..儲存媒材這些技術上必須有突破....
不然就算能拍出畫素高達千萬以上規格的影片..沒有對應的螢幕也顯不出優勢..
更不用說這樣的影片電腦是不是跑的動..光碟是不是裝得下了...
即使是到了全幅能拍攝高解析度影片的那天...同樣規格的影片也是能用小CCD機器拍出來的..
只不過畫質比不上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