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拿全幅的請推坑E-M1


Willy-Lin wrote:
k大 不好意思 請教...(恕刪)


那相片是引用那位"舉證"的網友

不 是 我 拍 的!!!!


但,很明顯是焦距及片幅不同的組合



再 一 次 強 調 , 我 不 是 討 論 景 深!!!!



早前已有師兄說得很清楚,焦距不會因為片幅而改變,CROP了的25MM不會等如50MM的透視,最多只能說是範圍一樣,如果不明白,請上一下有關繪圖的課。
kinghk wrote:
2套系統我都有了,事...(恕刪)


其實,可能沒辦法這樣比

Canon ef 28/ 1.8, 2.8的鏡頭視角都是75度
contax 28/f2.8的視角是74度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其實視角本身,其實是會有差異的
而儘管大多數的28mm都是75度
但其實這都是概略的算法,其實都會有差異
因此,辨認過於細微的差異,其意義究竟何在?
老實說,collective兄的比對,其實差異已經可以小到不需去注意的狀況
而且,說不定差異其實不是系統的問題,而是光學設計的問題
可討論的變數太多了

我以前有用過canon 5d跟ep2在白天的時候,幾乎同時同視角拍過
除色調外,差異其實不大喔

link
這裡提供幾個連結,

http://stevenlins.blogspot.tw/2008/06/perspective-focal-length.html
這個有說明透視跟焦段與拍攝距離的關係, 基本上透視只會受拍攝的位置影響, 跟焦段是無關的, 使用不同焦段是不改變透視.

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BT4IbgJkBDI%3D
洗老師文中有提到一點, 就算同一廠牌同一型號的鏡頭也是可能會有誤差, 不見得就如它標示的那樣.

而像我手上的contax g45, 雖是標45mm, 但根據大多的說法, 它應該是接近49mm. 在做實驗時, 必須考慮這些誤差的因素.



唉! 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 就算不能當先知先覺的第一等人, 也要當後知後覺第二等人, 善用網友們提供的資料, 吸收消化一下, 妄不要當不知不覺的下下等人啊!!!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kinghk wrote:
那相片是引用那位"舉...(恕刪)


可以確定的是,無限遠是相同的,這也是鏡頭焦距的定義距離
而一般應用,不同片幅會差多少,我想跟個別鏡頭有關

焦外成像的放大率,不好算吧?
kinghk wrote:
對不起,拜讀了,但真...(恕刪)


從collective兄的測試看來... 確實是不一樣. 恩... 原來是檔案長寬比不同!!

我把43的上半部剪裁掉了, 看起來...其他的等效焦距,光圈都適用.







就算有小差異, 第一, 手動拍攝難免有誤差;
第二, 片幅差了一倍,焦段差了一倍 你所謂的FF視角也太吹毛了

圖你可以自己下載 上下兩張快速比對一樣, 看看是差多少.
根據各官方數據
AF-S NIKKOR 50mm f/1.8G: 47°和 Lumix® G Micro 4/3 LEICA DG SUMMILUX 25mm/F1.4 ASPH: 47° 的視角是相同的也是最接近的,景深不同外,其它的效果應接近的,不然要改寫光學物理了.

AF-S DX NIKKOR 35mm f/1.8G: 44°
AF-D Nikkor 50mm f/1.4D: 46°
AF-S NIKKOR 50mm f/1.4G: 46°
AF-D Nikkor 50mm f/1.8D: 46°
AF-S NIKKOR 50mm f/1.8G: 47°
EF 50mm f/1.2L USM: 46°
EF 50mm f/1.4 USM:46°
EF 50mm f/1.8 II:46°
LEICA D SUMMILUX 25mm/F1.4 ASPH: 47°
Lumix® G Micro 4/3 LEICA DG SUMMILUX 25mm/F1.4 ASPH: 47°
MAMIYA SEKOR AF 80MM F2.8 LS D: 47°
MAMIYA SEKOR AF 80MM F2.8 D: 47°
SMC Pentax 645 75mm F2.8: 50°
SMC Pentax 645 LS 75mm F2.8: 50°
HC 2.8/80 mm 41° (60.4mm in 35mm focal lens)
Schneider APO-Symmar 180MM f/5.6: 41.56°
Fuji Fujinon CM-W 180MM f/5.6: 40.88°
richard_huangtw wrote:
從collectiv...(恕刪)


小弟認為, 這個比較的焦距太長, 造成景深很淺
實際上被攝物距離都十分之遠, 所以片幅影響不大

但在近距離拍攝時, 我猜想會有不同事情發生, 尤其是焦外物體與主體間的比例
純推測

richard_huangtw wrote:
從collectiv...(恕刪)

跟我想的一樣!K大看的不一樣應該是43片幅比例裁切所致。
還有同角度裁切後還有些許不穩合,應該是同角度的腳架難道不會因換相機而動到或因相機大小而有些許錯位?別忘了兩倍效果帶來的差異放大!

tcn1john wrote:
小弟認為, 這個比較的焦距太長, 造成景深很淺
實際上被攝物距離都十分之遠, 所以片幅影響不大...(恕刪)


您的意思應該是指28mm vs 24mm 只差2mm可是視角差很多? 而40mm vs 50mm 數字差2mm 視角變化沒這麼大?

不過100mm vs 200mm 差距不該這麼小才是吧.

廣角的比較之前有看過一篇日本人的文章, 一時找不到了, 那篇文章比較的是aps-c vs FF
結論跟這篇一樣 等效焦長 與成像圈

在 APS-C 要用15mm,而在 FF 上要用 24mm 就能拍出視角、構圖一樣的照片。

oscar0955 wrote:
越看真的越喜歡,尤其...(恕刪)


用全幅 出國時
您一定會傷腦筋
要不要 大3元都出動
如果 機身突然壞了
那 您會想 還是再多帶一臺相機好了
但.... 兩臺FF+大三元+腳架
出國不就變成練身體

在國內玩 如果您有小朋友
已經大包小包的 您還想背 這些設備出門嗎

但 小弟隨時可以把
EM5 EM1 12-40 25 45 75 一包帶出門
而且 拍星茫 拍車軌 都可以不用腳架
ISO400 內可以搞定

除非 您不修圖
除非 您都拍眉
除非 您張張都用A4大小洗成照片

不然 4/3 絕對是首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