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 OM-D E-M1 Hands-on Preview

大大可以看得到影片嗎?

剛才那幾個連結, 連備份小弟都看不到, 請問可否再提供連結?

謝謝!

jenhoxen wrote:
您說的這些都是小弟當...(恕刪)

j大,
那您對OM ZUIKO真的就是停留在初期的印象分數啦
OM ZUIKO的F2大軍,舉21mm F2來說,現在拿來轉接到5D II/III上都還非常好用,網路上搜一下應該不難找到.其他的如50mm F2 MACRO及90mm F2 MACRO等,也不光只是光圈規格大一些,而是實實在在的好頭.
至於180mm F2,250mm F2,350mm F2.8這三管白的,臺灣罕見但並不是沒有.拿350mm F2.8來說,在下已經拿4/3片幅一千六百萬畫素的相機去過,那解相力可是很令人滿意的.
基本上,OLYMPUS的特色並不是"小",而是在於常走極端.
比如OM時代,前期那些小小便攜的鏡頭,以及連電源開關都沒有的機身設計,就是要讓人可以瞬間反應以拍到為最高優先的設計思維.到了後期,一條龍的F2鏡,那追求的又是非常極端的另一境界.

就拿OM ZUIKO SHIFT 35mm F2.8來說,小弟覺得拍出來的解析度不會輸給TS-E 24 II及17,發色還更漂亮耶.
is1128 wrote:
這是一台 Evil 機的外型設計加上 DSLR 的把手,混血的情況底下大家反而沒辦法接受
因為前代 OMD 的設計其實還不錯,但是下一代反而變醜是不被允許的


綜合回應幾樓關於外型的討論.(之前其實我大概都寫過了,只是沒人看到吧

E-M1不是無中生有的"醜八怪"或"拼裝体",它的每一部分其實都有淵源的.

先看圖:這是E520,一台數位時代大多數O家user還有印象的機子





看到了嗎:半尖頂、握把形狀(特別是上面大家質疑最厲害那個高出body頂部的設計),以及上方/背面鈕掣的分佈、感覺,乃至机身的size,不都有跡可循嗎?E-M1只是帶進更多OM及E-1的元素、更加點出它是一台頂級機、希望喚起O迷更多對歷史榮光的懷念而巳.

(未完)

jenhoxen wrote:
只是帶進更多OM及E-1的元素、更加點出它是一台頂級機、希望喚起O迷更多對歷史榮光的懷念而巳


如果這真的是4/3的終點,我想大多數人寧可他長的像E-1,而不是OM…
alphones wrote:
如果這真的是4/3的終點,我想大多數人寧可他長的像E-1,而不是OM…


問題E-1也是從OM蛻變出來的,是第一階段的蛻變,開創了一些風格,但不算成熟、也沒有成功.反而是E-M5帶進更多OM的元素後,意外激發新生代"想像式"的思古幽情;為何說是"想像式"呢?因為大部分人並不明瞭歷史淵源,看到一位穿甲冑武將,就以為他是傳說中的大將軍,趕快加以崇拜,其實他只是"參將"而已;等真的大將出馬了,反而因為和參將的樣貌不符而被噓.

稍晚我會補足前篇,加上E-1的部分.
jenhoxen wrote:
E-M1不是無中生有的"醜八怪"或"拼裝体"

嗯,所以它是有跡可循的"醜八怪"或"拼裝体"
E-1,延續的是OLYMPUS L-1,L-10及E-10/20的造型概念.

Bobby1986 wrote:
嗯,所以它是有跡可循的"醜八怪"或"拼裝体"


我嘴角不爭氣的上揚了.........
真的不是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就一定賣阿~哀
2023,Pixel 8 石墨黑降臨
jenhoxen wrote:
綜合回應幾樓關於外型...(恕刪)


目前E-M1還是工程機,外型有可能會修的再順眼些
但是,就目前的流出照,很明顯不夠流線阿,你舉E-520當例子很好
但是你不覺得E-520外型就是順眼些嗎?

jenhoxen wrote:
問題E-1也是從OM...(恕刪)


蛻變不等於延續喔
E-1外型明顯參考E-10
內在更不用講,全新的理念,43感光元件、直射光,鏡頭全面電子化
跟OM都扯不上邊耶
說實在的,請不要單憑幾張網路上看起來拍得有點變型的照片就來斷定E-M1醜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