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dpon wrote:
唉...我也同意O家無弱鏡......(恕刪)


好吧...我自首我覺得 18-180mm 這棵感覺普普而已

其實 E-30 / E-620 都算是將 4/3 的機能整合的不錯的機身,
但我個人覺得致命的缺點 (除了售價外), 便是發售時機...
當時各家對手都搶著推出有錄影功能的機身, 偏偏這兩台都沒有...
或許有些人會說錄影不重要, 但在一般消費者眼中,
少了一個功能就是少了一個功能啊......

toto0833 wrote:
E-5成為千古絕唱無...(恕刪)

所以E5有機會成為O家唯一影錄影功能的單反相機嘍
43新鏡頭的部分已經不是非常期待了
O能生得出老43鏡新韌體給M43快速對比對焦用,個人覺的已經是佛心來了

拿掉反光鏡後的相機比的大都是電子性能,老實說個人還比較看好P的後勢
其實O如果能夠把之前的乳摸實現個一兩樣(3CCD, super CCD等)
我想很多人就會買單了



cpliu60 wrote:


回一下 ~

我...(恕刪)



冒犯請問cpliu60幾個問題:

1. 您當初換家的主因是在於E-3的C-AF能力不足嘛? 如果是的話,若E-5的C-AF有進步到能夠到滿足你的需求,您會考慮使用E-5嘛?

2. 在您當初使用E-3時,只有10M pixels的畫素會不會造成您的困擾?

3. 錄影功能對您來說重不重要? 目前在您的工作中經常會用到這個功能嘛?

如果以上問題不會造成您太多困擾,煩請您簡單的回答一下小弟的問題,謝謝
http://kivava.blogspot.com
輕易發生的骯髒行為 wrote:
所以研發人員要作的事...(恕刪)



C-AF有的機器只是靠很多對焦點在抓的...而且也不一定抓到的對焦點:就是自己要的那個點

除非景深夠..要不然 也是白費!!!


kivava wrote:
請問cpliu60幾個問題:

1. 您當初換家的主因是在於E-3的C-AF能力不足嘛? 如果是的話,若E-5的C-AF有進步到能夠到滿足你的需求,您會考慮使用E-5嘛?

2. 在您當初使用E-3時,只有10M pixels的畫素會不會造成您的困擾?

3. 錄影功能對您來說重不重要? 目前在您的工作中經常會用到這個功能嘛?
...(恕刪)


1. 會考慮 E-5 ! 但 E-5 FPS 至少要 8 FPS, 主要原因是在一些好動的物體上, 5 FPS 真的太少, 像好動的小朋友好了, 如果想抓他高興時跳舞轉個圈圈時的正面照 5FPS 大概有 2 張是構圖比例 (手/臉/身型) 是 ok 的, 可拿來挑的張數真的太少. 其實 E-5 如果 FPS 夠快 (>= 8), C-AF 設成 Rls priority on, 再加上 43 的深景深特性, 多多少少能彌補一些 C-AF 的弱項, 可惜 ...

2. 不會, 我沒有輸出大圖的需要 (Ex: 全開海報), 攝影只是我的興趣以及解壓的活動, 基本上 6M pixel 已足敷我偶爾印出"6x8 大照片"饋贈親友了.

3. 2kg 的像機+鏡頭+閃燈, 我連舉起來拍照都嫌重, 錄影大概 1 年開不到 3 次吧, 反而我現在那隻可錄 720P影片的手機 (Samsung i9000) 我還比較常拿來錄影 ...

多嘴一點, Olympus 43 早就缺的不止是機身了, 閃燈系統 (包括環閃), 原廠解raw 軟體的功能 (叫 Olympus 的團隊去看看 Nikon NX2 已經做到什麼程度了吧), 週邊的支援 (像我偶爾跟朋友上山拍星星需要的間隔攝影快門控制線, 副廠功能之弱 ...) 可能已經落後到我連等的力氣都沒有了, 今天就算 E-5 再強, 我覺得在這些東西沒改善以前, 很難叫我再買單 43 的任何東西

我忘了曾在那個討論串說過 (應該是 7 月 43 rumor 最 hot 的時候), Olympus 最好小心處理 E-3 後繼機這台旗艦的功能研發, 如果丟出來的東西不上不下, 一來再失民心, 二來也絕對會被大家認清 "43 的 ZD 其實已無未來"
E5有機會成為O家唯一影錄影功能的單反相機...

也算是代表作了...

祂和她的愛情 wrote:
C-AF有的機器只是靠很多對焦點在抓的...而且也不一定抓到的對焦點:就是自己要的那個點
除非景深夠..要不然 也是白費!!!


如果只是靠對焦點也是成不了事的,「猜中對焦點」才是C-AF準焦的第一步。

這一點我是從來不會替4/3特別說話的:E-3的C-AF其實就是兩個問題,一是猜中對焦點的比例低,二是在對焦系統全開的狀況下,反應遲鈍。

我不認為那和對焦點的數量有關,千鳥對焦從原理上來說是可以提供較佳的暗位對焦能力和精確度,可是真實使用起來,會讓人覺得像是對焦感應器一下子餵了太多資料進來、處理器來不及作合焦判定的狀況。

就像在播放影片,網路頻寬或處理器能力不夠所造成的Lag,是軟體還是硬體的問題不知道,不過如果E-5的對焦模組就是E-3那套原封不動,在E-5上真的效能有提升,那看來之前的對焦算法在效率上有問題。

如果只是這個問題就算了,但是要「猜焦點」這種沒有什麼明確邏輯的東西,和「猜曝光」一樣,Nikon的測光系統是用大量的場景曝光資料建立起來的,對焦系統我想也是,也就是說,Nikon及Canon是透過大量的用戶,在大量的拍攝活動中,不斷回饋所遇見的問題,一點一點累積修正鍊出來的。

Nikon和Canon系統,真正無敵的地方,恐怕就是對專業攝影師在使用情境上的回饋所建立起來的Know-How上。

所以不管是Olympus或Panasonic,不管是4/3或M4/3,對焦速度和精確度,以這兩家的機電技術而言,其實要幹掉N,C並不會是天方夜譚,但是「全區自動對焦猜不準焦點」這事,我想恐怕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驗問題,是用戶實戰回饋的經驗,不是研發工程師在桌子前靠想像就能透過硬體或軟體演算硬幹而解決的。

所以,Olympus到底能將C-AF改進到什麼程度?第一個指標,我認為就看猜焦的命中率,只要4/3或M4/3一天沒出現全區S-AF猜焦命中率能和C,N匹敵的機種,那麼C-AF的跟焦與準焦能力,基本上也就不用期待,而C-AF的準確度沒有,那麼連拍張數再上去的意義也不大。

只要C-AF能準,11點對焦5fps連拍就算是應付專業使用其實也很夠了,真的…
對焦問題還可以解決,如果目標物的移動不是那麼大,或者方向不是接近或離來開攝影師
但是本身動作很快(像舞台表演)

這種時候可以用陷阱對焦搭配適當的景深控制,C-AF反而沒那麼重要

但是連拍速度卻可以提高拍到瞬間重要表情,動作的機率
雖然每秒五張已經很快,但有時候運氣差一點還是會錯失最佳的角度

拍攝球類運動更是會有這樣的感覺,假設對焦已經不是問題
一個上藍的動作,一個快速轉身
每秒五張去拍,夠不夠?

我想有這種需求的,應該會去找更快連拍速度的相機吧?

身為一台旗艦,每秒五張(雖然張張都有C-AF),但感覺還是少了點



這張是 ZD 50MM


陷阱對焦Z+MF 拍的!!

小惡魔市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