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的優勢?由P家新發表K-7引起的一點反思

我是C家的APS.FF用戶
最近愈來愈覺得拍照是輕鬆愉快就好
扛一堆鏡頭加重得半死的機身真是找自己麻煩
也在等O家的M4/3 新機
看能不能在畫質及體積取得平衡點了
從Pentax版得到的訊息,K-7上市價格約為13萬日元,換算台幣為 44,751 元,.....這個價位不知大家有何看法啊??期待未來的E-4也是這個價格...........個人是覺得把E-30的性能與E-520的機身融合(金屬外殼就免了,輕量為上),加入錄影賣個3萬台幣有找,對E-620握把及性能略有不滿的人那就是最完美的啦.....
fighterwing wrote:
個人是覺得把E-30的性能與E-520的機身融合(金屬外殼就免了,輕量為上),加入錄影賣個3萬台幣有找,對E-620握把及性能略有不滿的人那就是最完美的啦


我希望是 E-30 的性能,E-330 的機身與 LiveView A/B mode 設計....
名稱叫做 E-33 也不錯
<講真的,我只不過想買個畫質好的相機,出外旅遊紀錄生活
幹嗎帶一台5D/D3龐然大物虐待自己
幹嗎選一台500D/5000D畫質比較差的機器

真奇怪,我的職業又不是攝影師,幹嗎背一台比我手提電腦還重的FF相機
真奇怪,我又不是凱子
幹嗎買一台比較貴畫質比較差的APS相機,這樣選4/3,還不夠嗎?>

以下是億華網路價(包含公水貨,僅供參考)
APS(貴?)
D60 15000
450D 19000
K200D 14600
1000D 16500
450D 19000
K20D 23700
40D 25000
D90 27900
5000 23900
500D 257000

E-420 18200
E-510 1900
E620 25500
便宜?

4/3比APS畫質較好?

解析力高?
ISO 優?
DR 大?
....?

以上是4/3優點嗎?
應該是在一些耐候姓、除塵、高素質鏡頭,以機身畫質和價位沒有比較優勢!


diffusionless wrote:
E-420 18200
E-510 1900
E620 25500
便宜?
(恕刪)


E510夠便便宜的
通殺APS
diffusionless wrote:
<講真的,我只...(恕刪)

看到這邊,老實說很,
本來只是因為P家的K7,希望可以提供些讓O家有所警惕,
而能做為將來新機的改進方向,
一些嘴砲魔人進來後,卻是...NCSOP大混戰,
是不是該收手了?
想要給新手建議的部分,是不是留到有新手請教的時候再發揮,
並且,基於"道德良知"給予最忠懇的建議.
個人也不是真想戰!



也只是希望O家能端出好菜!


由於K7在APS下可以縮小體積甚小,且在性能規格都算是相當不錯!

所以覺得4/3在體積方面應該還有潛力在,再來就是更多中端階級的鏡頭推出!

畢竟對市場而言,低階搶市占,中階固門戶,高階顯牌面!

cpliu60 wrote:

>>雖然別家有內建反光片,但直打又跳燈的時候這玩意就沒轍了,除非攝影者也帶了OLYMPUS 的祕密武器...
>>所以反光片我覺得綁橡皮筋很聰明阿。

SB-800 反光片是內建可以直接拉出來的, 而且很快, 當你還在綁橡皮筋時, SB-800 已經就定位拍了好幾張了.
而且都什麼時代了, 別人看你拿這麼大一台相機好像很專業, 但一看到綁橡皮筋, 我想不笑出來都很難...(恕刪)


你誤會我的意思摟,我是說相機直拿,又想打跳燈的時候,這時內建反光片的位置會在側面,就完全派不上用場。

像這樣的設計我覺得反而比較好用

http://www.kphoto.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AHK052&Category=59305

而且反光片面積越大柔光效果越好,所以我的看法是 OLYMPUS FL-50R 那片的設計,我覺得算很有良心,而且觀念很先進。
echoesvet wrote:
反光片面積越大柔光效果越好


柔光效果= =a
印象中N家的SB-800說明書上寫的是

『在主體的眼睛造成高光點,使眼睛看起來更有光彩』
Windwaker wrote:
4/3有的是O的14-52和P的14-50
而且畫質還狂幹A16
...(恕刪)


願聞其詳摟?我不知道A16有這麼虛的說法耶?

其實14-54銳利度也沒到令我很驚訝的程度,論解像力高價的 12-60 可能還比較有機會相提並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