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hoxen wrote:對呀,到底是根據什...(恕刪) 那是在Photokina之前Olympus自己的廣告詞,宣稱ISO表現超越當時的APS-C機種。那時X-T2還沒發表,D500我忘了,比7D2的話應該是小贏吧。嚴格講起來並沒有誇大,因為「當時」大部份新機都還沒出來,只是這個時間很短。
jenhoxen wrote:對呀,到底是根據什麼傳的? 從看到的第一份方格比較圖就不覺得EM1 mk2有勝多一點的APSC(充其量勝了一兩台舊款) 除非半導體有明顯的大躍進不然iso能力每一年也頂多來個半級(以內)的進步就很多了仔細的看dpreveiw的比對EM1 M2高iso再用低光的RAW檔狀況下上面有在討論的那些機型中EM1 M2比EOS M3在同iso下好,但也好不到三分之一級若對上同是CANON的80D來說,則是80D比較好,但也好不到三分之一級再來是XT2,XT2約略好上一級而D500的話,也是好上一級(細節部份還比XT2好)令人訝異的是A7M2,也如上面網友說的只好上一級(會不會開機太久導致測量的時後太熱XDDD)對上其他的FF(畫素差不多的),FF都是會好個二級左右若照O家廣告所說"比APSC好"的時間來看F家的X-PRO2好一級,N家的D7200也是一級差距,S家的a6300也是一級廣告應該可能只針對CANON的APSC機種來詮釋也許在iso上沒有飛躍的進步,但機身能力很強相當不錯
arclen wrote:除非半導體有明顯的...(恕刪) 我指的是E-M1和E-M1 mark2間的比較,記得之前pen-f剛出時和E-M1相比,ISO已有進步,而最近的E-M1 mark2也有人說是比pen-f要好,倘若這都是對的,那E-M1 mark2比E-M1好個1~2級應該也是合理的(若以大大的論點每一年約半級,E-M1推出至今也兩年多了...)當然,真要好到兩級真的很難(這是我個人的奢望XD),可兩者相較,不要說1級,連0.5級也看不出來((以小弟的木眼來看或許,E-M1 mark2在其它的部分有相當驚人的表現,但就ISO的部分...
我個人的感覺....評測的 ISO 真的參考價值不高, 可以比較, 但無法定性(例如這台的 ISO6400相當那台的1600之類的)這點在最近工作上拍很小的產品, 但沒有專門燈具時, 感受更明顯評測時是用同樣場景(亮度相同), 調整 ISO, (當然快門會相應自動改變)來得到一整組照片但實際照相時, 你會用很高的 ISO, 通常就是光線不足我的論點很簡單, 光線不足時, 既使ISO100, 然後延長快門, 得到的畫質, 比足夠亮底下的, 同樣ISO100, 絕對是天壤之別的差異.........................拍CHIP本來我用 EP5, 後來還是回頭拿D610(大約同期的 CMOS技術吧) , 坦白講還是差很多很多很多今天ISO應該也還是m4/3罩門吧? 各有所長, 實在沒必要強求或存在幻想
我之前也是很糾結在iso這件事情上高iso越高越堪用就是爽這台要期望比EM1可用高一級我覺得有點強求--但是之前底片機都用100頂多400在拍我想,什麼樣的環境和照片就用什麼機器拍總不會買一台相機就從外太空到內子宮都要拍吧?真的低光到受不鳥不能上閃就不要拍,用眼睛紀錄就好。或是用O家特有的LIVE COMP玩疊圖也是很有趣的。
windsoul0312 wrote:什麼樣的環境和照片就用什麼機器拍 真的! 現在用家已經太幸福了之前叢林溪谷那種玩命的行程, 能用的也頂多幾張模糊不堪的照片更別提續航力, 小弟還是習慣一天頂多拍幾十張, 一開始還都買備用電池, 現在都省下來了
effo wrote:我的論點很簡單, 光線不足時, 既使ISO100, 然後延長快門, 得到的畫質, 比足夠亮底下的, 同樣ISO100, 絕對是天壤之別的差異......(恕刪) 沒錯,有提到review沒有的重點,就是sensor通電後溫度上升還有曝光時間拉長的加總問題自己實際拍攝,就算是6D/5D3拍到iso3200甚至6400,通常是手持1/5~1/10s左右,此時的噪訊真的比review多很多
arclen wrote:令人訝異的是A7M2,也如上面網友說的只好上一級...(恕刪) 說真的,不到一級! 好上一級 A7II iso 6400 應該要跟 e-m1 iso3200一樣. 結果卻差很多.我估計只有半級.
richard_huangtw wrote:好上一級 A7II iso 6400 應該要跟 e-m1 iso3200一樣. 結果卻差很多 但...A7ii的6400清晰度卻高於EM1的3200純以影像可用度來說,還是片幅大的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