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o wrote:
我靠................
原本已經決定 Xpro2.......因為聽你說最大缺點[對焦]已經完全贏頭追上
接著你這張ISO6400........之前我對m4/3最大不滿的[高 ISO]看來也完全夠我用
小弟比較喜歡 Fuji, 但一顆鏡頭也沒(目前用 X100), EP5雖然少用也陸續補了不少鏡頭
是要怎樣啦!!!!..........(恕刪)
拉您一起敗家 ? XDBiggiE wrote:
我原本也是決定X Pro2,但看了鍾大這篇及伊登12色後,我就改選Pen F了,主要也是因為稍微小一些
我覺得有點罪過 T_T",不過選擇還是要靠自己決定,也不是每個人都會like PEN F,有打到需求點就可以買下去的,剩下的就是要有些花錢的衝動 (我承認一開始我是不分青紅皂白看了外觀就決定要買,直到去試用之後才發現他的性能強悍所在
)DannyHwang wrote:
該是像鍾大依樣, 兩台都買, 這樣絕對不會錯!
我的作法,是有點問題的 一_____一|||||||,坦白說很浪費錢,但是覺得促進市場消費是正向的 XD。
我覺得我差不多該來寫一下這台的缺點了 (說好的pen f vs gx8 還卡在我的手機記事本草稿裡 T__T)
lowlence wrote:
我覺得我差不多該來寫一下這台的缺點了
olympus一貫的缺點就是"掉漆"!
我的E-P5上方的那些標示的字, 差不多早看不到了.
PEN-F 拿到那天, 看到邊緣漂亮的銳角, 心中就湧起一股不祥預感. 果不然, 使用未滿一周, 機身下方邊緣直角端就掉漆, 露出銀色金屬色了.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實在是我太省了, 我是用我原本裝E-P5的相機袋裝PEN-F. 它太合身了, 大概是被拉鍊頭給刮到吧!
這台機子蠻適合直出黨使用的, 不是因為它直出畫質特別優異, 而是內建超過入門修圖軟體的調整功能, 大部分情況下都夠用, 機身上就可出圖上傳社群網路, 算是非常有趣的一台相機.
跟我的舊機E-P5比起來, 除了畫素高些, dynamic range似乎是相當. 但感覺是比較乾淨, color depth有好一些些, 這看鍾大的範例就知, 高ISO時顏色還是很鮮豔, 同樣的在照片的暗部也是, 這讓照片的調整性還是提升些.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然後整串看完,可能有些人會生氣╯-╰" 先說聲抱歉,先深呼吸再往下看。
DannyHwang wrote:
olympus一貫...(恕刪)
有點想用閒聊的方式來寫寫有關於PEN F的缺點
掉漆的問題,我大概手上每種品牌相機都會被我弄到掉漆 : ( 我大概是實戰派的吧,也不曾貼過鐵人膠布,有時候為了搶快很難不去磨到鏡頭遮光罩、機身邊角,也包含拿進拿出、搶拍的時候常磨到相機包的拉鏈 … 要說我不珍惜相機呢 ? 還是因為我想好好的使用它的關係吧 !
首先,我對這台最不滿意的是PEN F的錄影,倒不是他的錄影畫質沒有Panasonic好,或是沒有4k錄影格式,而是他的menu選單中其實對於錄影的細項設定都跟E-M5 ii幾乎一模一樣,給了這些設定,但是…
他沒有收音麥克風的孔 (規格)
什麼 =.= ? 對一般人是沒有那麼重要沒有錯,因為大部份的人都買來拍照比較多,錄影比較少,但是這個就很像你頭已經洗一半了,幹麻不乾脆洗到底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無限的啊啊叫中),都有25/30p、50/60p可以切換了,還給了你ALL-intra格式,又有音量收音調整、時間碼設置,挖一個3.5或2.5mm的收音孔是會死嗎








。也許是為了和OM-D產品線做切割,但是Olympus這步棋下的真的會讓人很生氣就是了…

我幾乎可以100%篤定是為了產品線或是成本上的考量,因為這麼重視外觀的設計的PEN F,打開側邊的孔

你會發現這個開孔的打法,很像下方有預留一個收音孔,但最後被否決掉,決定不給收音的規格的痕跡,因為hdmi和usb打孔的位置是偏上方,並沒有做一個很居中的打孔排列,大致上可以驗證了我的猜測 (但,這是我個人的臆測就是了)
另一個,是令人很疑惑的部份,就是有關於PEN F拍照時的C-AF是不是被封印住了 ? 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我覺得可以討論看看
PEN F拍照對焦其實是很快的,包含我在使用300mm PRO F4鏡頭的時候,也都覺得沒有什麼大問題;錄影的時候,C-AF的對焦也算是流暢 (請點下方連結看錄影AF的影片)
請點我看錄影影片
請點我看錄影影片之二 (300mm PRO F4)
可是
當使用C-AF + 高速連拍的時候就有問題了

▲ PEN F 的高速連拍 (C-AF)
大致上只有第1、2張會準焦,後面C-AF就變白痴完全沒有作動,像是刻意設定般

▲ E-M1 的高速連拍 (C-AF)
同樣的鏡頭用在E-M1上面就沒有這個情況
我不認為PEN F撐不起C-AF瞬間的運算速度…
但是,如果設定改成C-AF+低速連拍的時候,我發現C-AF對焦就正常了

↑ 恩,這是我心裡的狀態,雖然說我前面覺得PEN F是snapshot相機沒有錯,不過也許我們也會有C-AF+高速連拍的需求,這個小動作把產品線切割的太明顯了 (踹
)手上有PEN F相機的人,其實可以試試C-AF+高速連拍 & C-AF+低速連拍比較一下差別性,大概就懂上面在寫些什麼東西了
另外就是有關於WR (三防,防滴防滴耐侯)的部份,我就直接歸咎在前述兩點之外……就是產品線分割,為了不打到自己其他的產品線。
最後一項比較大的缺點,是有關於EVF的放大倍率;PEN F很容易被拿來被GX8比較,尤其是電子觀景窗GX8是0.77X,PEN F是0.62X,
大致上我已經妥協了,我可以理解PEN F應該是為了美觀,而不把像VF-4這樣大的EVF塞進PEN F裡面,也好險PEN F的EVF有236萬畫素,顯示的流暢度也非常好,假設沒有VF-4或是其他機種有更大的EVF存在,PEN F的0.62X EVF不曉得算不算是一項缺點 ? 我知道的部份是-------如果你有用過0.7X X倍率的EVF,你會有感覺上的差異性,如果沒有用過,會覺得沒有這項問題。
---- 分格線 ---- 有關於 GX8 vs pen f的後記
後來在寫有關於GX8 vs PEN F文章的時候,寫到一半就停止敲打我的鍵盤了,因為我發現他們好像不太像是同個類型的產品,寫著寫著,按了好幾下倒退鍵,把很多地方刪掉,存進我的手機記事本裡面,暫時放著。(大約也超過1個星期以上了)
不太像當時的E-P5 vs GX7一樣,更難選擇,各項規格都很接近,也很多人卡在那邊不曉得怎麼選擇。
今天可以很簡單的,畫一個表格,把PEN F 和GX8的規格排排站都打上去,一目了然,誰優誰劣可以很明顯的知道,然後就掏出口袋的錢買下你覺得比較好的相機,像是這樣做↓
對焦能力:GX8勝 (C-AF明顯勝出)
錄影畫質:GX8勝
相機握感:GX8勝
防手震性能:純拍照GX8接Power O.I.S 愈長焦鏡頭略勝(1秒快門) / (在不與Olympus 300mm PRO F4的DUAL IS比較下的情況)
……之類的
一字排開可以很冷冰冰的看到規格上的差異,然後GX8就有因此賣的非常好嗎 ? 似乎不見得。
(首先,先聲明,純個人意見,不論戰,而且我有買GX8這台好相機)
所以我去檢閱了P版的GX8大樓,點閱率是71522 (從去年10月開始),我這篇PEN F 是從1月底開始,點閱率目前是62635,我相信是時間上的問題,很快應該會壓過GX8的大樓,不是我的文筆好 (因為其實我文筆很差,我都是口語化的文字敘述,寫不出像吉姆林和ki-min工整的文章),而是現在消費者變的很聰明,懂得去選他們自己要的東西,不見得媒體做什麼風向,消費者就一定會去買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加上各牌相機能力的差距逐漸縮小,選擇產品就未必是死版版的高iso測試、對焦能力測試或是畫個表格來做對照片那麼單純了。
(by the way, GF7的文章已經接近15萬大關…雖然文章寫比較早,但是卻是選擇Panasonic用戶的很大考量指標 …跳水跳的很快,相機掉價到某程度之後,討論度和使用者都會增加,我相信不少人都在等Panaosnic相機跌價之後再入手,但是在等待過程途中,很容易就被olympus, sony, fuji, nikon ,canon.....等等其他廠牌相機推出的新相機給吸引走了)
PEN F把旁軸相機外觀重新設計了一番,做出和其他單純仿復古旁軸的相機不同的地方,包含在內部的顏色上的調控UI,硬體上的滾輪+撥桿的控制,這些除了是針對消費者做出更好操控體感,更進一步的,我覺得PEN F似乎試圖搶食一些重視外觀設計的使用者,或是注重高質感(高單價)的使用者,像是GR、FUJI旁軸機設計的產品線 (未必是原本使用GR、fuji的使用者,有些是正在考量中的消費者),有些全幅機的使用者,也不得不因為PEN F的設計多看他一眼,看了第二眼會動搖,第三眼摸了就會想買,像SONY 版上的Eric5DMarkIII前輩或多或少都會因為這些因素之一而被吸引,就買下了PEN F。
也就是說,PEN F雖然比GX8晚上市,但卻不是針對GX8產品線而來的,而是囊括了對GX8有興趣的消費者之外,悄悄的想要打動M4/3以外消費者的心。
所以我有點不太曉得怎麼把這兩台放在一起比較,使用者體驗和第一眼的印象,很難用規格去衡量,也無法用表格去呈現優劣。GX8目前變成只有錄影的時候我會拿出來用,絕大部份的時間我還是用PEN F比較多,因為一般人還是拍照比較居多,每顆鏡頭接上去都有五軸防手震功能,變得比較實用,也包括PEN F錄影時也支援五軸防手震非常方便 (GX8沒有),加上兩台都是2000萬畫素、沒有常常錄影需求之下,GX8的出勤率真的愈來愈低。
以GX8的規格來說,沒多久時間一路價錢滑掉了一萬多塊,我真的覺得很可惜 … 是不是大家變的挑剔、沒有那麼好捉摸了呢 ? 其實GX8的大亮點是他做出非常好的DUAL IS防手震,這也是Panasonic首次做出這麼好的防手震機制,只是似乎很多人還在等他繼續跳水。很像一檔股票一開始你就知道他會跌價的時候,你會現在去買他嗎 ? 絕大部份的人一定不會……特別是那種已經買過Panasonic產品的人,都很容易會這麼想 (我就是
)… …待續。
lowlence wrote:
以GX8的規格來說,沒多久時間一路價錢滑掉了一萬多塊,我真的覺得很可惜 … 是不是大家變的挑剔、沒有那麼好捉摸了呢 ? 其實GX8的大亮點是他做出非常好的DUAL IS防手震,這也是Panasonic首次做出這麼好的防手震機制,只是似乎很多人還在等他繼續跳水。很像一檔股票一開始你就知道他會跌價的時候,你會現在去買他嗎 ? 絕大部份的人一定不會……特別是那種已經買過Panasonic產品的人,都很容易會這麼想 (我就是)
我也覺得很多人還在等GX8繼續跳水,至少我也是其中一個

前面有很快跌到20000以下、最後跌到15000左右的GX7,23000的GX8吸引力還是不夠大的
謎之音:可是我當初是用23000買下GX7的,胃口被養大了?!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