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E-620 發表!475克機身、五點雙十字AF、2.7吋翻轉LCD

echoesvet wrote:
恩,還有追焦時那種東西也派不上用場。

真的喜歡那個燈,其實買顆外閃就搞定了,老佳機身都不作對焦燈還不一樣大賣,而且要是裝了12-60或50-200 這樣的大鏡頭,那個雞肋小燈要放在甚麼位置,才不會被鏡頭擋到可想而知。

是要原廠的外閃才有喔!

e620 不會因為有沒有對焦輔助燈而影響銷售成績
只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上來說,總是希望能夠多一個實用功能,就多一個。

還有老佳的機身大賣的原因跟對焦燈沒有關係.....
小奧的機身沒有大賣 也跟對焦燈沒有關係

那個雞肋小燈 有時候還是會用到,當我常要用到手電筒補光時,我就會一直想雞肋

arthuraya wrote:
對焦輔助燈也不是萬能的
1.近拍的時候比較有用,遠拍就冏了。
2.好像只能用在中央的對焦點(不確定)
3.偷拍的時候容易被發現

所以還是從對焦系統加強下手比較好


輔助燈 對近拍有幫助,也總比拿手電筒補光好太多。

n家的對焦輔助燈不能由機身關掉嗎? 要偷拍,o家的翻轉螢幕才是王道~



有手把照嗎?是指前後配置,想看看按鈕

grgeo wrote:
D90/D80/D60/D40 都是-1~19EV 同等規格(.....恕刪)


感謝grgeo兄提供了這麼好的相關資訊,01是個很好的園地......

會有這個感覺實在是因為對新對焦系統期待已久,這個降級老實說只有做與不做的問題,更徹底的來說只是
為市場區隔而做........(純屬臆測,若事實有成本上的因素就當我說的是廢話)
數位時代在這種軟體控制上動手腳實在沒有必要(另一個例子是高ISO),因為幾乎沒有成本上的差異,完整
下放給次級的系統並沒什麼壞處,增加銷售量較多等級產品的競爭力不是很好嗎?機身強度,耐候性,OVF尺
寸,連拍性能,對焦點數目,IS級數...這些與材料,機械結構相關的性能參數,才是不得不的分級,因為與成本有關......

E-620對小弟來說是個90%滿意的產品,從E-420,E-520,E-3,E-30以來,這是唯一讓我有換機衝動的機型,....
此外性能參數超越D90/D80/D60/D40...等產品不是很好嗎,誰說Olympus只能永遠當Follower呢???


補上 手把連結

嗯~的確有進步.....跟我的E300手把來比

http://dc.watch.impress.co.jp/cda/parts/image_for_link/166446-10268-12-2.html

聽說這東西 HLD-5 垂直手把的售價約 200 美元
我一直有一個問題

我們4/3系統感光元件面積比APS-C系統大約小了32%,也就是2/3左右
如果我們假設同面積感光元件輸出同樣畫素,會有同樣的品質
(也就是假設N/C家高ISO表現比較好,是因為感光元件比較大而不是panasonic NMOS技術差)
D90和450D都是一千兩百萬畫素的機種,以2/3來看
如果O家相機畫素在8百萬畫素左右,應該就可以達到和N/C家類似的高ISO表現和高光寬容度對嗎?

如果今天E-620是台8百萬畫素的相機我一定會更加滿意的
畢竟我們O家做商業攝影的又不多,有誰真的需要這麼高的畫素嗎?硬碟又不是不用錢~

還是Olympus有什麼其他考量呢?
RhomboidX wrote:
我一直有一個問題我們...(恕刪)

因為大家都想要高畫素. 買出去會被DC 使用者笑
RhomboidX wrote:
如果O家相機畫素在8百萬畫素左右...(恕刪)

若如此,4/3會被APS譏諷為....沒存在的價值,只要裁切中心2/3面積的畫面,就是4/3系統的畫面.....
因此4/3再怎麼樣也要追趕上APS的畫素....當然付出的代價就是更高的感光元件密度造成的高雜訊,還
有需要更高解析的鏡頭......但4/3也有它的優勢,如體積及長焦微距等....
在市場思維還是以APS為主要競爭者的角度下,這種態勢還會繼續下去,當然未來高ISO持續提昇後,差
個一級半級可能就不是那麼重要,但鏡頭解析極限會提早面臨.....
如同樓上所說的道理類似
我一直都認為Olympus在等的是感光元件的進步甚至是突破

今天N/C可以說「哈哈,我的ISO800比你的好」,O家用戶自己最高只用到ISO400
電子技術進步很快,光學卻不會
要不了多久N/C講的就會變成「我的ISO12800比你的好」,然後O家把ISO6400當成最高可用設定

到這個時候比的就不會是感光元件,而是鏡頭品質、體積、方便性等等問題
也只有到這個時候Olympus 4/3設計理念的優勢可以被放大,而劣勢可以被縮小~
O家鏡頭接底片機呢?

不知道會不會超乎想像
https://kaiching.org
不再寫詩的詩人 wrote:
不知道有沒有人試過?...(恕刪)

試試看接在底片RF機上
(不過對焦是個大問題阿~~~)

==============我是分隔線=============

發表一下我對E-620的看法:

其實一開始620發表,我的感覺還驚喜的,應該是很多用O相機人心中的理想規格吧~
不過隨後反而覺得這樣的規格還不夠突出~(別反問我要怎樣才算突出)
各項"帳面"上的規格指標(對焦點數,畫素數)感覺比較像跟上競爭對手450D而已,450D出下一代可能會再度超越了620吧

好吧其實這是看到D5000的rumor(翻轉LCD,5or7對焦點,甚至可能有跳燈功能的內閃?!)之後覺得620的優勢並不明顯所產生的想法
D5000 + 35mm f1.8真是不錯的組合QQ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