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真的會推出3CCD相機嗎???

VICCHEN2006 wrote:
contrast...(恕刪)


很難說+1...

物理性的技術已發展多年 要再進步需有突破性的發展(材料)

電子性的技術一直沒停過 以前覺得不可能的事都發生了

各大相機論壇一定會吵的「DSLR為什麼不能用LCD看...為什麼不能錄影」

那時大樓狂蓋啊 印象中 說不可能會有的人還不少呢

現在哪台新的DSLR不能錄影...再回去看那些文就覺得很有趣

Dirty Deep Done Dirt Cheap

meridian wrote:
可惜contrast AF速度是一定追不上phase AF
因此若決定走3CCD路線, 那麼就得犧牲對焦速度, 就算可以10FPS連拍, 準焦的就2~3張而已


其實我認為這個問題主要容易發生「高速連拍」「物體高速移動追焦」的場合,靜物拍攝不至於高速連拍會失焦。

OK,既然是高速連拍追焦的問題,那麼關係「對焦是否準確」的變數,就我來想,大概有兩個,一個就是您所說的「對焦速度」,另外一個,是對焦系統追蹤的速度,也就是迅速計算出正確對焦點的能力,前一個是contrast AF目前的弱點,但後一項就很難說,至少,contrast AF有「任意對焦點」與「每一對焦點精度都一致」的優勢在,要理解目前contrast AF追焦能作到什麼程度,其實拿Panasonic的M4/3機拍幾段運動影片看對焦跟不跟得上就知道了…每秒24張的影片如果追焦沒問題,拍照不至於太離譜吧?

constrast AF 理論上是追不上 phase AF,但那是指兩種系統的先天限制,但是有一個可能的狀況是:當傳統的phase AF對焦可以作到八十分,而contrast AF可以作到七十分時,由於無反光鏡 contrast AF 的強大優勢,廠商可能當下就決定全面發展contrast AF,phase AF可能就此停留在80分,contrast AF獲得了所有資源,結果從七十分推進到八十,進而從八十分推進到九十分,最終超越停止發展的phase AF。

技術的發展總是配合市場的需求,所以那怕現在的底片還有能耐將解像力、階調、感光能力提升到超越數位感光的水準,在現實的世界裡,資源已經大部轉移給數位感光,底片的發展逐漸牛步化 (一方面也是因為瓶頸),而數位感光技術依舊加速成長。

我認為constrast AF與phase AF可能也會面對類似的狀況,特別是無反光鏡所帶來的優勢不管對相機製造者或是使用者來說,都是非常顯著的,光是「成本」這一項就快要沒得商量了。

更何況,phase AF 並不是沒有瓶頸,事實上,現在很可能就已經快撞上瓶頸了,假設現在最頂尖的phase AF可以在0.1 秒完成對焦,而contrast AF需要0.5秒,但再過三年,phase AF或許可以推進到0.08,但無論如何總不會是0,而contrast AF過三年可能從0.5推進到0.1,雖然差距永遠在,但重點只有一個:差距是可以縮小的,只要縮小到「大多數人」沒感覺,那狀況就和底片vs數位一樣,數位感光不需要全面壓倒性地贏過底片,甚至輸一截也無妨,其他方面的巨大優勢自然會說服廠商使用這個有缺點的新技術,然後大家就會想盡方法修正這個缺點所在。

回到原來的問題,phase AF 也不是張張準焦,最頂尖的相機或許連拍十張平均準個八張,而contrast AF或許十張平均準個三四張 - 那也OK,我就先讓無反光鏡的contrast AF先鎖定性能不強的入門機,大家願意買單,我就有經費繼續研發,逐步將contrast AF提升到每秒平均準個五六張,接著推出中階機身,然後繼續推進到每秒六七張,到這個程度,其實大多數專業攝影師可能已經無法具體感受出phase AF強過contrast AF的地方,但是隨便一台入門機都能每秒連拍上十張,百分百視野率,無限對焦點這些優勢,絕對能讓手拿專業機身的人「很有感覺」。

一台除了對焦速度外其他功能全贏的無反光鏡機,與一台什麼都輸就是對焦速度贏一些、但成本價格貴上好幾翻的傳統反光鏡機,那一種會更受市場青睞?答案,我認為其實不言可喻了…
VICCHEN2006 wrote:
contrast AF速度是一定追不上phase AF....這個很難說,往後電子性能的發展可以縮短這個差距甚至追平,只要運算的處理速度夠快,以及鏡頭使用的馬達性能提升。...(恕刪)

為什麼很難說?
處理速度與鏡頭速度又不是智財權綁定的東西
你有別人就不能有? phase AF不能用更快的處理速度與更快的鏡頭馬達?

如果廠商還沒放棄phase AF, 那速度方面的科技永遠會套用到phase AF上
而不是好料都給contrast AF, 爛的才留給phase AF
因為運算速度及馬達提升並不能改變contrast AF要多一個檢測步驟的本質
因此contrast AF永遠都是比phase AF慢一線的
看看大家吹捧的GH1, 單次對焦速度或許跟low end DSLR分不出什麼差異了
"連續追焦"速度呢?
如果你有體會過你就會發現, 當鏡頭檢測焦點"猜對邊的時候", 合焦很快, 不輸中階DSLR
"猜錯邊的時候", 多跑的冤枉路會使合焦異常的慢, 遠遠不如DSLR
而phase AF不用猜, 永遠會驅動鏡頭往對的方向轉
meridian wrote:
為什麼很難說?處理速...(恕刪)


從理論上來說Phase AF確實是有著向量對純量的優勢~
但商品很少會使用到理論上限級的尖端科技的~

就目前來說, 我認為Phase AF的優勢在於他是使用專用硬體.
一片小感光元件和透鏡組完全為了AF而工作.內部的電路完全為了Phase detect設計~
而Contrast AF卻必須與LV共用主感光元件,並且透過主要處理器做contrast detection.
有寫過影像處理程式的都知道這種像素級的運算有多繁雜~

但相對來說,contrast AF確實比phase AF多上一份未來的發展性...
從根本說起,入射光~
contrast AF是拿100%強度的入射光做AF, phase AF先天上就只能拿1/3~1/4的光來用~
因為是用專用硬體, 對焦點大小位置都是寫死的, 更不用說做AF Tracking這種事了~
至於性能,現在手機上的CPU已經破1GHz了, 影像處理可以提升的速度還很大~

至於追焦,以直觀的方式 contrast AF 的確 比不上 phase AF, 原因就在於向量對比於純量.
phase AF可以緊跟著焦點, 而contrast AF註定要靠搖晃來保持在焦點附近~
但是這部分contrast AF依然有發展上的優勢, 就在於"影像"!
phase AF沒有"影像"的概念, 所以只能在鏡頭的能力範圍內緊跟著主體~
相對的, contrast AF擁有連續的影像, 目前相機普遍已經可以認識人臉了,
接下來相機能不能靠運動辨識來"預測"主體接下來的位置呢?
如果可以的話, contrast AF甚至可以達到比phase AF更高的準確度!
因為連快門打開前的那一瞬間物體的運動都可以補償, 相對的phase只保證到反光鏡做動的那一刻~

我變邪惡了喔~
Evilcat! wrote:
因為連快門打開前的那一瞬間物體的運動都可以補償, 相對的phase只保證到反光鏡做動的那一刻~...(恕刪)

這也還好, 現在DSLR的shutter lag也大都只在40~100ms之間
但是用LCD取景, 還要多考慮LCD的input lag, 也差不多要20~30ms(影響構圖)
然後再加上shutter lag & sensor清除live view影像的時間
所以對於高速物體的追焦, contrast AF還是有其限制

meridian wrote:
這也還好, 現在DSLR的shutter lag也大都只在40~100ms之間
但是用LCD取景, 還要多考慮LCD的input lag, 也差不多要20~30ms(影響構圖)
然後再加上shutter lag & sensor清除live view影像的時間
所以對於高速物體的追焦, contrast AF還是有其限制


live view camera未來一定會走向casio high speed exilim 這種預先擷取影像的方向
再搭配3D(預測)追焦演算法,能發揮的空間相當大

簡單來講 phase AF目前遙遙領先contrast AF,也許是80分對30分
但contrast AF並不一定要追過phase AF,只要改進到及格 就算實用囉~

alphones wrote:

因為有很多東西是攝影的根本,就像開車要先調整好駕駛姿勢,彎道要慢進快出,操駕講求的是「順」而不是「快」一樣,都是基本不變的邏輯。

當時看完這篇後,整理了一些粗淺的心得,順便跟大家分享:

後面恕刪~

您的整篇說明真是太精闢了,
看了好像讀了一篇專家報告一樣!
我也覺得一千五百萬像素還是兩千萬像素對我沒意義,
該努力的是別的方向。
如果O家真的想這麼深遠,
那將來生產頂級相機的地位很有可能豬羊變色!

dansy wrote:
live view camera未來一定會走向casio high speed exilim 這種預先擷取影像的方向
再搭配3D(預測)追焦演算法,能發揮的空間相當大

簡單來講 phase AF目前遙遙領先contrast AF,也許是80分對30分
但contrast AF並不一定要追過phase AF,只要改進到及格 就算實用囉~


其實,打從Liveview及攝影功能引進DSLR的那一刻起,Contrast AF就已經是一條大家一定要走的路了,未來的DSLR幾乎肯定要不就是phase AF / Contrast AF兼具,否則就是留下Contrast AF。

在DSLR上錄影,比起高速連拍,「追焦速度」與「精確度」的要求更高,畢竟錄影本來就可以看作是某種特殊狀況下的「每秒二十四幀高速連拍」,坦白說,大家對DSLR錄影的期待絕對不會是「手動對焦」,也很難認同一個「常常會脫焦的錄影功能」。

結論就是,就算死守DSLR,Contrast AF的技術一樣得往前推,只要Liveview與錄影要繼續搞下去。

但是換個角度想,其實,如果真的是高階機種,一樣可以拿掉反光鏡但保留phase AF模組-透過一個2Channel 分光模組,80%光線給Sensor作Contrast AF,20%給Phase AF,利用Phase AF快速對焦,然後利用contrast AF作最後微調,我想這也是個可能的作法。

至於那個分光模組要怎麼設計才不會影響畫質、拍照時要怎麼作動才不會又變成像反光鏡一樣上上下下的,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alphones wrote:
在DSLR上錄影,比起高速連拍,「追焦速度」與「精確度」的要求更高,畢竟錄影本來就可以看作是某種特殊狀況下的「每秒二十四幀高速連拍」,坦白說,大家對DSLR錄影的期待絕對不會是「手動對焦」,也很難認同一個「常常會脫焦的錄影功能」。...(恕刪)

這是錯的
錄影的追焦速度要求比靜態畫面低的多
因為錄影可以容許短暫的脫焦, 譬如0.5~1秒的脫焦是可以接受的, 適當的脫焦還能有情境效果
所以電影通通都用手動對焦也不會有人抱怨對焦太慢
靜態畫面勒? 第一張脫焦, 第二張脫焦, 第三張還脫焦就有人要開罵了

就以panasonic lumix G系列來說吧
除了14-140錄影可以全速對焦以外, 剩下的鏡頭在錄影中都是用慢速檔在跑的 (避免噪音)
但你有聽過誰抱怨lumix G系列錄影對焦太慢嗎?
meridian wrote:
但你有聽過誰抱怨lumix G系列錄影對焦太慢嗎?...(恕刪)




沒有抱怨不代表可以接受,
因為他已經是單眼裡錄影對焦最快的,
但坦白說連早期JVC DV與SANYO HD1000(近一年新機種沒再看了)
那種對焦水準(變焦糊掉再對焦)都是不合格的
現在14-140是接近那樣的水平,可是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看你們言之有物的戰文還蠻有意思的

小惡魔市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