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莊重‧這是賽夏族的祭典! 南賽夏 向天湖場 巴斯達隘 紀實(11/28 新增送靈儀式說明)



由於小弟對臀鈴認知較少,故酌以節錄田老師的資料以供大家參考

賽夏族古代的臀鈴,主要由細竹管與薏仁的果實,用藤心、藤皮穿綴而成,嚴格說來,應該稱為
「臀管」,後來製作臀管的材枓日漸豐富與多元,尤其是從漢人社會傳入的「鈴」的應用更多,因此
逐漸稱為「臀鈴」。

賽夏族人從日據時期至民國以迄今日,傳統的「細竹管」為漢人傳入的「銅管」所代替。近代「
臀鈴」的製作,大量使用現代材料,以布片縫製,略拉長成三角形,或梯形,再以分排方式,由上而
下縫上小鏡子、珠串竹管、金屬管、銅片銅管,或加上大約四、五排的鈴鐺,每排有十幾串響鈴。

臀鈴就像布背包連結在背帶之下,背包頗長, 緊貼直 垂到臀部,布包上綴著華麗的珠飾,以及
一面小鏡子,下方則繫著一排竹管或金屬銅管製成的墜飾。 「臀鈴」又稱為「臀板」,也有稱「背響」者
,賽夏語稱為「塔巴亞善tapayasan」。賽夏族的「臀鈴」是台灣原住民最具特色的舞具之一

,也是絕無僅有。賽夏族人將「臀鈴」繫在腰部垂於臀部,是隨著臀部擺動,就能發出清跪聲響的「響鈴」。
賽夏族的「臀鈴」,不但是舞蹈道具,也是樂器,而且還是「巴斯達隘矮靈祭典」中唯一發出樂音
的傳統樂器。

由於賽夏族人舉行祭典儀式,沒有其他的樂器,因此,「臀鈴」就變成全場祭儀中,唯一的伴奏,
在寂靜的夜裡,臀鈴的聲響動人心魄,配合著舞姿的節奏擺動,別有一番風味。

「臀鈴」是招來矮人魂靈參加舞會的招魂樂音,其美妙悅耳之音則是祈神賜褔,因此亦具有避邪之作用。

註:田哲益〈魯凱族的婚姻制度與禮俗〉,載於《田哲益探索文化研究室》 http://home.kimo.com.tw/bimaten/




以下為此次有記錄到的臀鈴特寫(PS:臀鈴背者不分男女均可),部分仍會鏽上帶摽家族姓氏的字樣,不限大人小孩均可交替背負上場


















臀鈴通常獨立於舞蹈隊伍之外,或於隊伍末端,由於是祭典唯一的節奏樂器,須不斷的擺動,故仍相當累人。





在夜晚的祭典中,臀鈴及舞帽是攝影愛好者最喜歡取景的對象,但仍提醒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走到人家側面直打閃燈(小弟見到好幾位都是直打,難道把閃燈拉個45度角很難嗎?),這不僅是對舞者的不禮貌,也干擾了祭典中的矮靈,後來晚間的舞蹈,基於對族人的尊重小弟索接不打45度燈,直接拉高ISO拍攝,造成部分照片模糊還請見諒。











最後,因為臀鈴需配合步伐以及節奏,除了一兩位小孩及年輕人外,大多以中、長者擔任居多,其實臀鈴背起來搖曳生姿
若由少男少女組成,更增添幾許風采。





由於所有人一起向前, 拉高ISO值產生的殘影感覺蠻特別的啊

星 佐 wrote:
由於小弟對臀鈴認知較...(恕刪)
I am YK, welcome to my world. www.flickr.com/photos/ykshen
今晚有"攤",故暫停一次,僅分享一張,還請各位見諒



明天預計內容"舞陣-儀式"
太棒了 加分 少見的祭典流程完整記錄
尤其是祭典時間在凌晨 更加重了記錄的困難
祭典進行中的舞陣以圓形為主,並發展出一圈半或集中型同心圓,大家手臂交錯於胸前
以下是最典型的圓形舞陣



舞陣並非一下就集結所有人圍成圈,而是由領唱祭歌的長老或主祭者先行步出祭場後,其他人再逐一跟上




隨著祭歌的進行,舞陣也會隨之變化

這是向內收攏的一圈半


再次收攏的兩圈


擴張


讓遊客加入後的跑陣,跟不上的遊客很可能會被拉傷


這樣應該夠壯觀了吧?


通常祭典晚間六點開始,過了十點後會漸漸讓遊客加入舞陣,
剛剛有提到這是手交叉於胸前,難免肢體接觸敏感部位,
因此建議較敏感的遊客可能盡量與同身高的對象或認識的朋友加入舞陣才比較不會感覺被吃豆腐。

而舞蹈到每天清晨七點後左右結束,直至第三天清晨,所以如果只待兩天就離去,會漏掉精彩的最後一天-送靈
送靈的儀式從第三天清晨六點間開始,維持兩個小時半左右,明天對第三天送靈的儀式有詳細的圖說。

今天最後再貼一張同一位美人與大家分享
很棒的文章,字字是老師對賽夏族文化的了解與尊重。
今年沒機會一起參加,謝謝老師的記錄。

PMI 志工
在連續三天的圓舞之後,第四天清晨緊接著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送靈儀式!


在長老的指示下,開始了接下來的儀式,照片時間約為清晨6:40


首先是切開糬麻


負責儀式的一少一壯要分食糬麻,並有小米酒佐飲(很大一塊,他們在兩分鐘內吃完)



一旁族人正在挖砂坑準備


長老指示兩人繞場


嘿呦嘿呦~


基本上大家應該曉得糬麻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剛吃完一大塊就得繞場跑步實在是令人佩服


兩人脫鞋後,用山刀在竹蓆上切洞,準備綁上道具



綁完後,由一人將沙坑挖深,另一人準備倒水



接著赤腳將竹蓆浸在沙坑泥濘中踩踏,旁邊長老不斷交代浸濕一點



兩人合力將竹蓆抬往舞陣,並將竹蓆逐一沾過族人,此為祈福儀式,可保族人不受病氣纏身。


竹蓆上的泥濘需沾上衣服,且不足時兩人得跑回再次將竹蓆沾濕,是很費體力的事情,
這也是一開始兩人為何食用了大量的早餐的原因。



因為能夠去除病氣,兩位美女即使衣服沾附泥沙亦很開心



祈福儀式正在進行時,站在東方的長老正戰戰兢兢的等著,並確保無人阻礙東方道路的暢通
(PS:因為賽夏族相信矮靈是由東方而來,送行時亦由東方而去,東方須保持淨空,任意闖入會被大聲斥喝驅離


祈福儀式結束後,由賽夏的媳婦起頭,帶著芒草往東方跑去並丟棄


方才使用的竹席亦同



隨後有丟棄竹葉的兩人,以上這三組丟棄後不可被後方一組趕上,須盡力往回跑向祭屋



另一長老拿出另一盆用具


四名男性將開山刀繫上並分食糬麻




此時長老集結族內其餘男性


這時出現了兩位搞笑的仁兄,不久被長老驅離下場(當時未確認兩人是否適安排的橋段,或是僅僅故意鬧場)


其他男性集結後開始齊聲歌舞,吃飽的四個族人亦出發,繞場離去準備下個階段的物品




此時祭屋上頭有動靜


待會是送靈儀式最熱鬧的階段-拔芒草,長老正在詢問有意願參加的人


台上竹竿已準備好


此竹竿是用來暫時取代待會綁芒草節的樹幹,參加的男性族人須奮力跳躍方能取得芒草,會先有試跳的暖身


一開始試一次一個,接著就大家齊同輪番上陣





跑跑跳跳也是很累的,尤其是大家都還沒吃早餐!


在出發的四位族人砍取芒草以及樹莖尚未回來之前,男性族人再次於祭屋前齊聲歌舞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後,伐樹者終於回來了




長老將樹頭與樹幹綁實,並用山刀將樹莖些微切開



接著在祭屋上的族人會用力搖晃樹幹,底下的男性發出嘿嘿嘿嘿的聲音,表現出要爭取樹枝的動作



拿到樹枝的族人一樣往東方跑去,並扔棄樹枝



接著就是拔芒草的正式活動了,大家無不卯足全力,都希望能拔得芒草,獲得掌聲




拔完芒草後,族人開始"搶"樹幹,並折斷,此稱之"毀架"



這場面不是在打群架,雖然激動了些



不過還是有比較緩和的方式


毀架之後,同樣棄之東方,此時表示矮靈已遠去,整個儀式大功告成。


年輕人臉上盡是疲倦


大家兩年後再見~


整個活動記錄到此告一段落,明天寫些結語^^也謝謝大家這幾天來的持續點閱,拖稿還請大家見諒


星 佐 wrote:
說明請容祭典結束後補...(恕刪)

兩年一次?
意思今年就是沒矮人祭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