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ISO會變高嗎?我不知道根據的是不是我之前對3CCD的說法,可是,我原文是這樣說的:
「比起單CCD,3CCD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在於入光量的提升,由於少了濾色片,提升的幅度,大約可以達到2EV,那麼,2EV的意義是什麼呢?」
這裡可能有個地方表達有問題,鏡頭的入光量是一定的沒錯,但是每一個像素的受光量不是一樣的。
有人用全幅舉例,那OK,同樣面積的感光元件,作成1200萬像素,跟作成2400萬像素,每個像素受光是不同的,所以才有「全幅的階調表現比小片幅要好」。
所以我們反過來看,像素固定在1200萬,但是感光面積多了三倍,一個像素點的光量,我用三個diode去抓,加上3CCD可以拿掉低通濾鏡跟色濾鏡,這算不算是間接提升了每個像素點的受光量?
注意,我說的是「像素點」,三片感光元件上,三個點分別感受RGB,這RGB就是合成一個像素點,我是把三片感光元件當作是「一片特殊構造的三層感應器」來看待的。
然後…
「因此,無反光鏡的3CCD 4/3相機比起現行的機種,大略有以下的優勢:
1. 在同樣的畫質下,ISO提高兩級」
我的意思不是ISO 100變400,我的意思是,運用3CCD的機種,ISO400時的畫質可以和過去ISO100時齊量:這不就是全幅最常拿來電4/3的「全幅的ISO 3200畫質跟你的ISO 800差不多」,或是「全幅的可用ISO是3200,4/3只有ISO800」的說法一樣嗎?
然後,如果ISO 3200可以得到過去ISO 800的畫質,等於過去用F1.4 + ISO 800所能拍出的畫面品質,現在可以用F2.8 + ISO 3200拍出來,等於我在不犧牲畫質的情況下,可以額外提高了兩檔快門。
但是這一串看下來,我覺得好像原本的問題沒有解釋清楚,反而又岔出更多原本無關的問題....
eagleeagle wrote:
因為題目是拍攝同一畫面時。
所以全幅時鏡頭必須更換成焦距更長的,以增大投影面積符合CCD大小,
同時必須提高鏡頭口徑,以維持光圈明亮度,
等等,同光圈,焦距變長口徑不一定要變大喔
手邊的leica 25/1.4跟nikkor-s 50/1.4就是最好的例子
leica這顆口徑62mm ,nikkor這顆才52mm
但是把leica 25/1.4裝到E-3和nikkor 50/1.4裝到D700拍起來
高ISO D700還是樂勝,你的口徑理論有問題阿....
口徑變大跟邊角解像力需求比較有直接關係
如果對於邊角解像力要求不高,也是可以做出長焦大光圈,但口徑小的鏡頭
拍起來就是比較軟,但這跟ISO可用度並無關係
dansy wrote:
等等,同光圈,焦距變長口徑不一定要變大喔
手邊的leica 25/1.4跟nikkor-s 50/1.4就是最好的例子
leica這顆口徑62mm ,nikkor這顆才52mm
恕我說一句話,你是真的不懂口徑的意義,
你竟然把口徑跟鏡頭的濾片直徑當成同一種東西。
口徑的計算法 D = f / F
D是口徑
f是焦距
F是光圈
25mm F1.4 口徑為 25mm / 1.4 = 17.8mm
50mm F1.4 口徑為 50mm / 1.4 = 35.7mm
兩者口徑差了一倍。
你把濾片直徑當成鏡頭口徑真的是很離譜,這是最基礎的常識,
我這種大外行都知道的東西。
25mm在全幅上是廣角鏡,通常設計上前端會有一組凹透鏡組,
這個透鏡組不能聚焦,這個鏡片的直徑不是鏡頭的真實口徑,
而你說的62mm、52mm就更不是鏡頭口徑了,而是安裝濾片的直徑而已。
ps:
本來看你放了一個許多公式網頁,我以為你是學光學的,原來連最粗淺的都不懂,
甭談了,連口徑都搞錯就不用談其他的了。
alphones wrote:
其實這篇文吵到後來我有點看不懂了,不懂的地方就一個…
有說ISO會變高嗎?................
1. 在同樣的畫質下,ISO提高兩級
其實我沒看原文,也沒看完整個討論串,
我只是看到有人說「3CCD可提高ISO」這一句話才開始加入討論。
如果是您提供的『在同樣的畫質下,ISO提高兩級』,
那麼這句話就成立,我非常同意。
不過更誇張的是有人甚至提出此3CCD是以稜鏡的折射原理做分光,
這個比『3CCD可提高ISO』犯了更大的錯誤。
因為3CCD確實可以比單CCD提高ISO,
不過僅限定於單色照片,並且必須使用三顆相同鏡頭,
拍攝無限遠的相同畫面時才可以成立﹝無限遠是因為這樣才能組合影像,近距離會有誤差。﹞。
拍彩色的呢?
不行!
拍彩色時可以得到更完整的R、G、B資訊量,但是不能提高I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