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wrote:
就是這個很難...(恕刪)

相機往上翻時,影像模糊的方向基本上和相機垂直向上移動差不多,只是位移的長度是角度*對焦距離
所以有角速度感應器可以求取

相對的,鏡頭和感光原件相對位址可視為從不扭曲的剛體
成像平面永遠在感官原件上,感光原件永不上下左右翻轉是正確的

450 wrote:
問一下,我只有看到三...(恕刪)


影片看來...確實是五軸阿!!

垂直震動+水平震動+旋轉(包含X,Y,Z->yaw, pitch, roll)

感光元件運作時稍有傾斜應該是沒錯的

你看DEMO時的反光就知道了

不過角度不大

太大就變成移軸鏡了

alexander1027 wrote:
好像有看過 P 跟 ...(恕刪)


不知道O有沒有去申請專利?要不然反被申請註冊專利那就...

allanlin wrote:
剛在網路上爬些E-M5的文章,無意間也發現了賽博貓寫的文章,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我是覺得後滾輪旁的那二顆按鈕設計的其實有點奇怪.


看起來突出很多,加上Cybercat提到這按鈕的行程頗長,我直覺上認為應該是考慮到在特殊狀況下必需帶手套操作、以及背著相機激烈活動時誤觸到按鍵的可能性…特別是E-M5已經能用觸控來調整選項…

BTW,Liveview預覽防手震的穩定效果這功能其實一直在4/3上都有啊,只是以前得按著IS鍵,現在則是盯著EVF半按快門就啟動,相對方便很多是沒錯,但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biaw78 wrote:
相機往上翻時,影像模糊的方向基本上和相機垂直向上移動差不多,只是位移的長度是角度*對焦距離
所以有角速度感應器可以求取


其實…應該差蠻多的,因為一旦相機上下或左右滾轉,焦平面的角度也就偏了,原本在焦內的東西就可能落在焦外,影響可大可小,焦深長就沒問題,焦深淺的或許就看得出影響。

這個問題過去影響有限,因為拍攝的時候,標準姿勢幾乎都是雙臂夾緊、眼睛緊貼著OVF在拍,相對限制了滾轉的幅度和可能性,但是,自從有了Liveview這功能,相機拍攝的角度和姿勢千奇百怪,兩手、甚至單手懸空按快門是超級常有的事,上下左右滾轉發生的機會很高,這應該是Olympus特別加入這一道防震功能的主要考量。

Olympus對「防震」這兩個字真的是很執著啊…

但是話說回來,既然感光元件除了可以上下左右動外,還能傾斜…要不要乾脆就幅度放大點、允許使用者自訂各方向的偏移量,順勢推出「世界初、移軸機能內建」的M4/3相機算了?我覺得這是賣點耶…
alphones wrote:
其實…應該差蠻多的,...(恕刪)


記得好像是PENTAX,感光源件位移還可以結合GPS定位系統
幫助星空長曝時可以有“追星”的效果(讓長曝星光仍然是光點,而不是拖拉成線)

其實,如果E-M5的軍艦部若可以做成Canon F-1那樣拆換式
也許會更有趣,好比可以拆換EVL,或是腰平EVL
也可以不要EVL,拆換成軍艦造型的內建閃燈

這樣就可以在不增加機身高度、造型的前提下,抽換需要的功能組件
不過O家的周邊組件一直都不便宜(望向逼近9K的把手...)
它沒這樣搞模組塊設計也好,免得被剝好多層皮....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記得好像是PENTAX,感光源件位移還可以結合GPS定位系統
幫助星空長曝時可以有“追星”的效果(讓長曝星光仍然是光點,而不是拖拉成線)(恕刪)


這種要求買個好三角架: 電動赤道儀 就可以
只要旋轉軸對準北極星...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其實,如果E-M5的軍艦部若可以做成Canon F-1那樣拆換式
也許會更有趣,好比可以拆換EVL,或是腰平EVL
也可以不要EVL,拆換成軍艦造型的內建閃燈


過去可換觀景窗設計(像Nikon F3)有他的意義在,但是對E-M5來說其實意義並不大,E-M5的顯示屏是可以向上翻轉的,所以並不見得需要腰平顯示器,同樣的,也就不太需要像F3HP搭載的高視點觀景器或是各類型的對焦屏…因為過去各種可拆換式光學觀景窗的功能,EVF和Liveview顯示屏通通都能作到。

既然觀景器沒搞頭,加上又有AP2,軍艦部就沒有拆換的必要,倒是按照OM的傳統,應該會有一堆奇怪的鏡頭轉接配件和閃燈配件才是…

alphones wrote:
BTW,Liveview預覽防手震的穩定效果這功能其實一直在4/3上都有啊,只是以前得按著IS鍵,現在則是盯著EVF半按快門就啟動,相對方便很多是沒錯,但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其實有

這代表olympus的防手震散熱機構有大突破

以前防手震只在拍攝當下使用
現在可以一直用來錄影

不知道可以撐多久才過熱
不會又繼續七分鐘限制吧?
請問已經開始寫評測了嗎

好想快點看評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