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98762001 wrote:規格看起來不錯,不過...(恕刪) 等測試結果+1 目前韌體還不是市售版本變數還是存在~想起我當年衝了EP1的結果我還是觀望再觀望 (反正我戒菸也需要時間來證明)
rainbowcrystal wrote:我也是想等等,之前買...(恕刪) 看來當初被EP1 "X到的"還不少人不過內建閃燈機率較低 因為要顧慮到防塵防滴如果以現在的造型去改 考量到EVF及復古機身完整性機率不高~但一切....還很難說....科科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焦段如此長的鏡頭,拿...(恕刪) 75mm大概就街頭速寫吧75/1.8=41.6mm 他的光圈全開直徑有41mm而且看外觀好像沒有直射入光的樣子既然這樣怎麼不乾脆出幾管玩家喜歡的鏡頭我是這樣想1.自拍鏡等效24mm => 12mm F0.9512/0.95=12.6mm 光圈只要做到12.6mm體積並不大 畫質不用很利 因為不必把臉部坑坑洞洞都拍進來保留桶狀變形來加強自拍美化效果2.標準鏡等校50mm => 25mm F0.95體積就參考阿幅那隻就好25/0.95=26.3mm 光圈也不用像75mm那隻要做到41mm其實光圈做到F1.2 F1.4 玩家也可以接受了3.85人像鏡等校84mm => 42mm F1光圈只要做到42mm (跟75mm那管光圈做到41.6mm差不多)一樣光圈稍微縮到F1.2 F1.4玩家也能接受其實他做這三管焦段的大光圈是很實用的不知道是在堅持什麼要是會造成體積過大的話其實我認為目前有的鏡頭也不算小更何況一定會有部分玩家不CARE體積要出遠門時帶小鏡頭就好相反的我不CARE體積時你要有高畫質焦段好用的大眼睛給我裝
alexander1027 wrote:既然這樣怎麼不乾脆出幾管玩家喜歡的鏡頭(恕刪) 這種光圈的開法還真是high~其實大光圈的問題並不再說那一圈葉片要做到多大.不然早就滿街都是F0.5 F0.3這類的東西了...大光圈的問題是鏡組設計必須讓大面積的進光最後服服貼貼的打在焦平面上.越大的進光面,鏡組的設計難度和用料就越複雜.另外還得考量到大面積的進光, 相對的就是大面積的鏡組.當對焦用的鏡組體積一大, 自動對焦驅動的速度就會變慢.要嘛就乾脆變手動鏡, 不然就是要用更大的馬達去驅動他.到最後整個鏡頭設計就會變成又大又貴又賣不掉的東西...而商人是不會做賣不掉的東西的~
我想,不在乎體機時,可以裝4/3鏡即可M4/3的定位本來就是輕便取向OM-D已經算是走在要輕不輕的邊緣線上了畢竟除了復古外觀外,好比PENTAX的耐候機也會變成對照組因此鏡頭再大下去的意義實在不大反過來說,原先的那批4/3鏡,或許有機會再度受到矚目若是回頭往4/3鏡去尋求,鏡頭群似乎也差不多很齊全了不是?我倒是期望O記要搞好M4/3的話,把大光圈餅乾鏡多端幾顆出來吧另一方面,E-P1的設計從某種角度來說算是相當堅持傳統延續下的經典產品後期的E-P2、E-P3雖然性能更好但造型與理念上卻不如E-P1洗鍊光是不給閃燈這一點,就能表現出工程師的硬派風格了也確實,真正有閃燈需求的人,是不太會在乎有無內建閃燈的已經購買閃燈的人,更是無所謂機身上有無設計閃燈了我個人覺得E-P系列的問題根本無關內建閃燈而是沒有一顆好用的大光圈定焦鏡頭給它搭配至於VF-2,那算是造型上的一大破壞到底有幾人實際去安裝來用我也很好奇(GF系列的報告是說幾乎多數的消費者都不裝)從現在的時空背景回頭去看,要觀景窗就選OM-D吧反之,E-P1還真的是簡約到恰到好處,只室內在的微調還不夠完美就被放置PLAY了...(好比對焦框的尺寸不可調)最近開始使用ISO1600拍照,發現到其實還算堪用反過來說,一路看到E-P3,ISO的進步並不明顯希望OM-D可以有不一樣的表現
focuslight63 wrote:我目前只希望有一顆h...(恕刪) +117或25/1.4來一顆吧(P那顆leica沒fu)ep3很滿意 12也很滿意就差一顆金屬25/1.4了75/1.8實在打太遠了...為什麼不先作25/1.4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