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回顧~36,000元的超值全餐,和滿滿的攝影體驗

個人拍照的兩大主題,就是風景和人物(家人),分享完這兩部份,接下來聊聊昏暗條件下的攝影。

高ISO向來不是4/3系統的強項,或者說是原罪。不過,E5從眾人唾棄到被肯定,除了能解放銀環鏡的實力外,就是它在高ISO與眾家好手的差距彷彿不再那麼遙遠了。

手頭上這幾台陳年老機在高ISO的表現不佳,這是事實,尤其是歷史悠久的L1,是不是該讓它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呢?

L1的雜訊在超過ISO 400的設定下,如果在弱光環境拍攝,縮圖還勉強,但放大檢視後,有點像是螢幕上布滿了雪花般的塵點,讓人吃驚不小。先撇開用後製去噪的工程,我個人是認為,低光環境如果還能讓主體清晰明亮,其實就失去了現場氣氛,所以就算是開到了ISO 800,我在電腦上檢閱其實也能欣然接受。



這是京華城4F會員區拍的,現場光線極其昏暗,就算餅乾鏡光圈全開、ISO開上了800,快門也只有1/15,但感覺卻很不賴。


又或者,只有請出我的當家大眼睛~Sigma 30mm火力全開,用1.4的大光圈收納最大的光量,讓ISO保持在400以內。



台北喜來登二樓安東廳,吃法國料理就是要燈光美氣氛佳,實際上現場光線也是昏暗的緊,又不能用閃燈,但1.4光圈全開還可以控制在1/25秒、ISO 400,夠用。



手持夜拍二二八公園內的紀念碑,1.4光圈全開、快門1/25秒、ISO 400,還不賴。


1.4光圈全開,如果近拍人物,好處是背景可以虛化以避掉雜亂的背景,壞處是,對焦點好像變成像紙一樣薄,對付小朋友,眼睛能夠停留在準焦面上算是運氣,跑出準焦面外絕對是稀鬆平常的事。



1.4光圈全開下要拍小朋友,七八張能有一張眼睛清楚的,就算我成功了。


用外閃?好方法,可惜我沒有。用內閃?嗯,那是白天補光堪用,晚上服用的效果就不多說了。還好我的L1有一招獨門絕活,有人說是雞肋,我卻覺得大大好用,那就是內置閃燈可跳燈,只要天花板不要太高,好用得很。



這是位在信義區新光三越的電梯間,所以就算豎直了相機拍,左邊牆面剛好讓跳燈散得更均勻明亮。



一樣是在喜來登安東廳,小小的內置閃燈也可以打出這樣的光線,很貼心的咧。



天花板太遠沒得跳,但還是需要補光,只好直打硬上,還好L1能直接調整內閃強度,直打也不會過於慘白突兀。



最後,當然也不能忘了O家出品~和感測器超音波除塵並列的兩項秘技~IS機身防手震,E520的四級防手震對於不愛用閃燈和腳架的我而言,也是一項輔佐高ISO弱項的好東西,不過,提醒新手們這個功能最好平時沒用要關掉,常時間曝光時(上腳架時)更是要避免,因為放大檢視後,其實照片的清晰度及銳利度是會有影響的。




在昏暗的博物館裡,閃光燈絕對是禁用的,要全程上腳架實際也不方便,這時O家的IS防手震技術就派上用場了,
安全快門可以幫你多爭取至少3~4級,不錯用咧。
淺景深=錢井深,這是01相機版最著名的警世名言。

這又是4/3系統的另一個原罪,感測器只有全幅的四分之一,版上討論區流傳著,用相同焦段所營造的淺景深,4/3系統只有擷取中央1/4的面積,旁邊原來該糊掉的不見了,留下中央的影像是很清楚啦,但是散景也不見了。

O家人知道,雖然這是種偏見,但要營造淺景深,除了用長焦段鏡頭外,O家最大光圈2.0以上的鏡頭,除了HG的50 Macro還算勉強接受(但也要破2萬)外,就得搭火箭直上銀環鏡了,那簡直不是我能想像的境界。

我的工具,只有二手入手價剛好一萬元的ZD 40-150和Sigma 30mm 1.4。






以上都是Sigma 30mm 1.4所拍攝的,淺景深的確很容易讓人陷入而不可自拔,明明大太陽下,還是會忍不住要開到1.4,但代價是,對焦平面不是那麼容易掌握,全開之下畫質也會偏軟。總之一句話,善用淺景深,讓你上天堂,濫用淺景深,也會讓你的自信心掉到深坑裡。



有人說新版40-150的散景不如舊版,我個人分不太出來,但新版的銳利度好過舊版,這我卻可以證明。雖然真正出動且有用上的機會不多,但用上了就會感受出長焦段所壓縮出的散景,和大光圈散景是不同的Fu,個人認為空氣感更明顯(前提是我的空氣感定義~主體是完整且清楚的,散景是迷離朦朧的)。






用40-150這支鏡頭的長焦段拍人,和1.4大光圈拍人的趣味是不同的,原則上主體不會只有眼睛或臉蛋清楚,而是整個人都會清楚。最後一張因為主體近,對焦點是那顆螺旋丸,才會有大光圈散景的感覺。





一支3500元入手的二手全新品,也可以營造出這樣的影像,卻又極端輕巧,別家還真的找不到。
PS.這兩張是入手後隨手在公園試焦的照片,談不上美麗動人,但銳利度和散景卻驗收OK。
DAWEI MAGIC wrote:
很多人都說O家機子拍出來的人像不夠漂亮。
我會認為,那是對於機身調控及白平衡沒有下功夫

這句話真的是讓我心有戚戚焉
想當年剛從NIKON轉到OLYMPUS(E-510)時
就是因為傻傻的沿用舊習直接鮮豔MODE開下去
後果就是人像拍起來一整個肝不好
結果用2.3個月就脫手了

現在再回去看當時拍的照片
會覺得OLYMPUS在拍攝風景時的顏色真是漂亮呀
而進到Panasonic後也開始用起菲林模式
也才了解到自己的無知
大衛兄有用心拍照喔......
你拍的生活照有比其他只求""唯美""畫質的那幾個網友還到味說...
讚喔
拍的到好照片比照片拍的好重要多了!!!
ZD 40-150新舊版我都用過
倆支的發色我都很喜歡
這是舊版拍的



但是我更喜歡新版的輕巧(220公克),較短的最近對焦距離以及圓形光圈所形成的散景
以下是以新版拍的




obicome wrote:
大衛兄有用心拍照喔....(恕刪)




kelvin兄終於看到這篇了,話說您就是開啟我這一段DSLR準菜鳥嚐百草歷程的起點,出讓給你的E500是否還是在防潮箱安養天年的時間多,E300仍是現階段您的主力吧。

話說,E1徵到否?


clarkwatch wrote:
ZD 40-150新...(恕刪)


克拉克兄不但有E500,連E1和E3也都曾經擁有,難怪同樣一支40-150就比我用的更淋漓盡致,讚啦。


TYS wrote:
這句話真的是讓我...(恕刪)


是阿,20年多前擁有第一台全機械SLR~Nikon FM2,10多年前擁有第一台可AF的SLR~Canon EOS 50,4年前擁有第一台DSLR~E500,但真正開始學習攝影且當作是主要興趣,卻是這半年的事。

回首以往,只能說錯過很多,至少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大家一起加油囉。


riklin wrote:
本想看看...(恕刪)


沒關係啦,搞不好又是一位不出世的高人,我這樣的生活記是無法入他眼簾的,只能說小弟的功力要再修練啦。
很棒的文章 感謝分享
最近聽到很多朋友想入門數位單眼拍家裡的小朋友
但一想到數位單眼是錢坑有不少人就打退堂鼓
經大衛兄用心解說 實地分享拍攝圖片
應可解除不少人心中的迷惑

小朋友成長是不等人的
紀錄家裡小朋友的相片永遠是最珍貴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