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ISO向來不是4/3系統的強項,或者說是原罪。不過,E5從眾人唾棄到被肯定,除了能解放銀環鏡的實力外,就是它在高ISO與眾家好手的差距彷彿不再那麼遙遠了。
手頭上這幾台陳年老機在高ISO的表現不佳,這是事實,尤其是歷史悠久的L1,是不是該讓它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呢?
L1的雜訊在超過ISO 400的設定下,如果在弱光環境拍攝,縮圖還勉強,但放大檢視後,有點像是螢幕上布滿了雪花般的塵點,讓人吃驚不小。先撇開用後製去噪的工程,我個人是認為,低光環境如果還能讓主體清晰明亮,其實就失去了現場氣氛,所以就算是開到了ISO 800,我在電腦上檢閱其實也能欣然接受。

這是京華城4F會員區拍的,現場光線極其昏暗,就算餅乾鏡光圈全開、ISO開上了800,快門也只有1/15,但感覺卻很不賴。
又或者,只有請出我的當家大眼睛~Sigma 30mm火力全開,用1.4的大光圈收納最大的光量,讓ISO保持在400以內。

台北喜來登二樓安東廳,吃法國料理就是要燈光美氣氛佳,實際上現場光線也是昏暗的緊,又不能用閃燈,但1.4光圈全開還可以控制在1/25秒、ISO 400,夠用。

手持夜拍二二八公園內的紀念碑,1.4光圈全開、快門1/25秒、ISO 400,還不賴。
1.4光圈全開,如果近拍人物,好處是背景可以虛化以避掉雜亂的背景,壞處是,對焦點好像變成像紙一樣薄,對付小朋友,眼睛能夠停留在準焦面上算是運氣,跑出準焦面外絕對是稀鬆平常的事。

1.4光圈全開下要拍小朋友,七八張能有一張眼睛清楚的,就算我成功了。
用外閃?好方法,可惜我沒有。用內閃?嗯,那是白天補光堪用,晚上服用的效果就不多說了。還好我的L1有一招獨門絕活,有人說是雞肋,我卻覺得大大好用,那就是內置閃燈可跳燈,只要天花板不要太高,好用得很。

這是位在信義區新光三越的電梯間,所以就算豎直了相機拍,左邊牆面剛好讓跳燈散得更均勻明亮。

一樣是在喜來登安東廳,小小的內置閃燈也可以打出這樣的光線,很貼心的咧。

天花板太遠沒得跳,但還是需要補光,只好直打硬上,還好L1能直接調整內閃強度,直打也不會過於慘白突兀。
最後,當然也不能忘了O家出品~和感測器超音波除塵並列的兩項秘技~IS機身防手震,E520的四級防手震對於不愛用閃燈和腳架的我而言,也是一項輔佐高ISO弱項的好東西,不過,提醒新手們這個功能最好平時沒用要關掉,常時間曝光時(上腳架時)更是要避免,因為放大檢視後,其實照片的清晰度及銳利度是會有影響的。


在昏暗的博物館裡,閃光燈絕對是禁用的,要全程上腳架實際也不方便,這時O家的IS防手震技術就派上用場了,
安全快門可以幫你多爭取至少3~4級,不錯用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