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沒啥勇氣不勇氣的吧,就只是光線不佳而已不是嗎?


夢大你誤會我的意思了啦…我所謂的勇氣才不是在說樓主的照片如何
是在說這樓後面火藥味越來越重…

夢大我記得你當初不是想買fujifilm的嗎?後來入手em5?(還是我記錯了)
其實em5機內可調校的參數超級多,調一調就可以jpg直出了
直出的色彩也有很多變化
會用的話會覺得這台真的泛用性很高…
wilhelmina wrote:
夢大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恕刪)


為了兩全其美
我買了OLYMPUS OM-1底片機來搭配FUJI底片了

開玩笑的啦!總之因為一些緣份回頭去拍底片了
算是暫時停止數位方面的升級吧

不過我數位還是有在玩轉接鏡頭
OLYMPUS E-P1轉接富士的鏡頭,我覺得也很不錯



可以結合OLYMPUS的飽和之餘
又能展現出富士美膚的功力
我從這一方面,感受到了富士的魅力
這真的是我單用M4/3鏡頭,後製了半天都很難達到的質感


這張是另外一顆富士鏡頭,也是挺讓我訝異的品質(點開可看大圖)

我才發現到我根本搞錯了
原來只要給E-P1一顆“適當對味的鏡頭”
它也是可以拍出這樣的品質

縱使是數位時代,鏡頭對於影像風格的影響
依然不亞於機身的性能

並不是我原先想的
機身性能非要如何如何
或是設定非要如何如合才會有好畫質

加上練練手動鏡對焦也不錯
這樣日後若有機會入手富士數位相機時
對焦就不會是個問題了

E-M5與富士X系列的大樓我觀察很久了
目前看來看去,富士好像也只有對焦的問題被人嫌
所以有種放心的感覺,因為我要的重點就是它的發色

E-M5與我目前的M4/3系統有互通的優勢
不過說真心話,我並不是很喜歡它的顏色
要論造型經典,我覺得再OM-1面前,它還是差遠了
當然我這是在吹毛求疵,它確實很好,只是我沒那麼喜歡就是了

好比它的性能很讚,都是我E-P1上罵到臭頭,很想獲得的功能
只是先後被E-P1與底片機鍛鍊MF之後
又覺得性能這東西,尤其是AF
好像不用看得那麼重了

兩棟大樓比較了幾個月,我目前還是偏好富士
還有,我也很喜歡看您拍的孩子

不過我隱約感覺到,富士系統不是那麼容易掌握
因為分享出來的照片,有暴起暴落的感覺
哀怨性能問題的文章也比較多一些

相對來說,E-M5的大樓,素質會比較平均一點
畢竟是M4/3到目前為止的集大成之作了
也該是嶄露頭角的一台

但我也說了,比起性能,我會比較在乎拍出來的東西
這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口味偏好的問題

如果OLYMPUS可以簡單的藉由轉接一顆富士鏡頭
就讓我不用辛苦的去後製想要的膚色
那我何必買O家的新鏡頭or系統呢?

所以當我看完了手動鏡的表現後(尤其是富士、CONTAX)
M4/3除了原廠變焦KIT,只再多買一顆20mm
M4/3鏡頭就到此為止了
25mm借來用過,也感覺SOSO而已(雖然對焦是有比20mm快)
機身也沒什麼動力想升級,所以暫實就先這樣用吧

富士的機身,有個關鍵的「ASTIA」模式
是我關注很久的模式,從X100的大樓開始就很得我心
去參加過體驗會,覺得X100 AF好像也還好,沒有想像中的糟
(或許是E-P1的AF也差不多,所以不覺得富士特別慢吧)

富士後來推出的X PRO1與XE1也是一台適合用來轉接的機身
我是有點好奇,如果轉接上老的富士鏡頭,是否也會有加乘的效果

當然啦,富士幾顆新鏡,好比35mm表現也很好
我本來就很愛定焦,所以很欣賞富士的產品陣容

只是我目前的器材戰線打得太廣,從135底片打到120去了
數位方面...暫時沒銀彈了
就看日後有沒有緣份也來加入富士機身吧

反正數位對我來說就是個經常在汰換的東西,簡單說技術發展還在進步當中
所以慢點入手也沒差,總會等到更便宜或是性能更好的產品
富士獨到的色彩和質地的表現也深得我心
用fujifilm出席聚會拍攝的照片大家都很愛
它的對焦用於拍攝正常成人完全沒問題
拍出來的照片也常讓我覺得很有味道
說不上來的差異
但對焦性能對於我來講太重要了
希望接下來的rx1能解決所有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