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ako0605 wrote:
我只是覺得,有那一家會大方承認我是拿別牌技術來用這種事,而且也並非直接取O牌技術不改就可以直接套用,還是要修改,再加上SONY確實有作到混合防手震,也是有努力過。
如果SONY取得O牌股權以前,就先研發出來,大家也不會這樣猜想了,你說是吧。
兄臺分析的很有道理。如同,當年Nikon也宣稱其感光元件,乃獨自研發一樣。
不過,一般來說,廠商對關鍵技術來源的說明,多半不會講太多,且低調以對。
SONY官方則十分高調說「無和其他廠牌有任何技術合作」,並圖解說明如何的創新,如何跟別家不同,極力撇清與Olympus的關係意味濃厚。
這讓我不禁懷疑,SONY和Olympus之間的同盟關係。
除了上述的撇清動作。過去一兩年,似乎也沒有看到兩者技術合作的成績單。
記得,O家也說過,會參與SONY鏡頭的研發。鏡頭呢?
再者,就是感光元件的議題。
兩年多前,E-M5改採SONY的蕊心,一炮而紅,讓O家官方和用戶,眉開眼笑。
一年之後,旗艦 E-M1問世,卻改回松下的蕊心。似乎是拿不到SONY更先進的蕊心。
相較於昔日的SONY,Olympus的長項在於:鏡頭工藝、對比對焦技術和五軸防震。然而,SONY在鏡頭方面,有蔡司加持。對焦技術方面,中階的A6000無論單次對焦或連續追焦,都讓O家自豪的高階旗艦E-M1冒出冷汗。另外,不管五軸防震技術來自何方,SONY終就擁有了。
接著,我想問:如今Olympus吸引人的長項,還剩下甚麼?
這是我最擔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