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ako0605 wrote:
我只是覺得,有那一家會大方承認我是拿別牌技術來用這種事,而且也並非直接取O牌技術不改就可以直接套用,還是要修改,再加上SONY確實有作到混合防手震,也是有努力過。

如果SONY取得O牌股權以前,就先研發出來,大家也不會這樣猜想了,你說是吧。


兄臺分析的很有道理。如同,當年Nikon也宣稱其感光元件,乃獨自研發一樣。

不過,一般來說,廠商對關鍵技術來源的說明,多半不會講太多,且低調以對。
SONY官方則十分高調說「無和其他廠牌有任何技術合作」,並圖解說明如何的創新,如何跟別家不同,極力撇清與Olympus的關係意味濃厚。

這讓我不禁懷疑,SONY和Olympus之間的同盟關係。

除了上述的撇清動作。過去一兩年,似乎也沒有看到兩者技術合作的成績單。
記得,O家也說過,會參與SONY鏡頭的研發。鏡頭呢?

再者,就是感光元件的議題。
兩年多前,E-M5改採SONY的蕊心,一炮而紅,讓O家官方和用戶,眉開眼笑。
一年之後,旗艦 E-M1問世,卻改回松下的蕊心。似乎是拿不到SONY更先進的蕊心。

相較於昔日的SONY,Olympus的長項在於:鏡頭工藝、對比對焦技術和五軸防震。然而,SONY在鏡頭方面,有蔡司加持。對焦技術方面,中階的A6000無論單次對焦或連續追焦,都讓O家自豪的高階旗艦E-M1冒出冷汗。另外,不管五軸防震技術來自何方,SONY終就擁有了。

接著,我想問:如今Olympus吸引人的長項,還剩下甚麼?
這是我最擔憂的。
https://www.flickr.com/photos/naluwanking/
全方位的防手震功能
Sony A7 II 的機身設計更加人性化很棒,但加入五軸防手震才是更多人關注的重點。Sony 表示 A7 II 的光學五軸影像穩定技術是 Sony 獨自研發,並不是和任何廠商 (ex:Olympus ) 合作的產物,主要是透過機身內建五個震動感應器來探測、計算、修正拍攝影像時的震動。Sony A7 II 可偵測常發生在使用望遠鏡頭拍攝時的角度震動 (angular shake,上下擺動及左右擺動)、照片放大倍率增加時會明顯的平移震動 (shift shake,X軸及Y軸),還有常影響夜拍、錄影的旋轉震動 (roll shake)。在光學五軸影像穩定技術的加持之下,A7 II 最高可補償 4.5 級的快門速度,在昏暗環境下就算不需要腳架幫忙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Sony A7 II 的光學五軸影像穩定技術,可廣泛的適用於 E 接環鏡頭、A 接環鏡頭 (搭配 LA-EA4 或 LA-EA3 轉接環),甚至是其他廠牌的鏡頭也能支援。而若是搭配 Sony A7 II 機身無法偵測到的鏡頭也不用擔心,因為你可從機身去手動設定鏡頭焦段,讓 Sony A7 II 可提供防手震機能。另外,若是接上一般不支援防手震的鏡頭,那就會由 Sony A7 II 來提供完整的五軸防震機能;但若是接上本身就可防手震的鏡頭,那 Sony A7 II 則是會補足鏡頭所缺乏的防震機能 (就是鏡頭若支援兩軸防震,那 Sony A7 II 就會提供額外三軸防震的意思)。
http://www.eprice.com.tw/tech/talk/1187/4905778/1/

Sony居然做出機身與鏡頭混合防手震
只是不知道效果跟O家的五軸比起來如何
RogerF200 wrote:
但若是接上本身就可防手震的鏡頭,那 Sony A7 II 則是會補足鏡頭所缺乏的防震機能
(就是鏡頭若支援兩軸防震,那 Sony A7 II 就會提供額外三軸防震的意思)

Sony居然做出機身與鏡頭混合防手震
只是不知道效果跟O家的五軸比起來如何


...
假設 A7II 的防震能力有 4級
但,鏡頭的防震只有3級....那麼還需要 混合防震嗎?
何況,每個鏡頭的防震能力都有不同
焦段也有影響
(有討論是說,同樣四級防震,廣角時,機身防震較為有效,望遠時,則為鏡頭防震較有效)

如此其況下,混合防震...使用時機,還待後續使用者驗證
---

不過當初 E-M5 的5軸防震 剛出現時,就有不少質疑的討論出現

就大部分的討論都承認
低光源環境時,腳架或許才是通用解,畢竟快門1秒以時,上防震機制已派不上用場
更遑論,若還要要求快門速度不能太慢時...
那麼 高iso 能力 才是實質的答案

不過,人是貪心的
具備高ISO 與五軸防震,才是王道!!

---
反正就期待 O家會推出甚麼讓人驚訝的 世界初吧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Keswick wrote:
接著,我想問:如今Olympus吸引人的長項,還剩下甚麼?
這是我最擔憂的。


兄臺懷疑的很有道理,SONY大肆澄清此技術與O牌無關,不免會被聯想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行為。

SONY最厲害的就是吸收、整合,把對手技術吸收過來,整合改良,變成自己的。
O牌當初被SONY施了小惠(EM5感光元件),之後就沒有後續消息。

EM1改用P牌新感光元件,個人猜測可能有兩個因素:1.SONY認為我為了你作一顆比現有的強不少,你可以像以前一樣一顆用好幾年沒問題。 2.P牌新感光被證實確實畫質性能都超越EM5那顆,所以又被O牌回頭採用,也是可能因為後續SONY並沒有提供比P牌此顆新感光更先進的給O牌用。

現在,搭配上五軸事件,SONY私下取得O牌技術後,不管有沒有取經使用,後續會不管O牌死活了嗎...


說到EM1,EM1用的也是混合對焦,之前站上討論可能是P感光再去加工,把相位對焦點加上去。
SONY之前的NEX,其對比對焦一直是弱項,遠比後期的O牌弱不少,用上相位對焦後才開始進步,到A6K開始大放異彩。但是EM1同樣使用混合對焦,看起來好像輸給A6K不少,感覺O牌好吃虧阿...
RogerF200 wrote:
Sony居然做出機身與鏡頭混合防手震
只是不知道效果跟O家的五軸比起來如何


個人覺得原因有2:

1.光靠機身防震,不僅會影響機身性能、電力、熱量,所以採取跟鏡身混合共用,可減少這些消耗。

2.理論說長焦段鏡頭防震稍好,所以使用混合防手震,等於用機身去輔助鏡頭來加強防震性能。


假設機身五軸都已經很強大的話,何必多此一舉再採用混合防手震,只要遇到有鏡頭防震,擇一使用即可,豈不是更簡單單純化。

還有就是混合對焦,代表SONY日後還是可能推出帶防震鏡頭嗎? 若是,代表SONY真的想好好利用混合防震。
若否,SONY根本也不用辛苦研發混合防震。

混合防震優點:理論上若一方壞掉,還有另一方可使用。缺點,鏡頭防震若壞掉,可能就達不到混合的五軸效果,可能變成混合0+3軸吧。
E-M5上的感光元件製造商,Olympus也是一直三緘其口不是嗎?
用了誰的技術,似乎是如同女星整形, 誰都不願承認的.

早在SONY投入Olympus股份之前, 就有消息指出,Olympus將用IBIS技術交換SONY最新的感光元件技術. 如今看到傳言E-M5 MK2 可能會採用APCS元件;同時A7 II上也出現了 IBIS... 實在難不叫人聯想到這是當初傳言的實現.
RogerF200 wrote:
Sony居然做出機身與鏡頭混合防手震
只是不知道效果跟O家的五軸比起來如何


似乎是Olympus仍強過SONY!?
(有待更多、更詳實的評測印證...)

我在對岸看到的一篇報導是這麼說的:

根據筆者的現場試用,防抖效果比起“O記”來說,還是有不小差距,這也驗證了筆者之前的顧慮,這種適用於小型感測器的防抖技術在全畫幅感測器上確實有一些水土不服,並且在功能上也比較簡陋,僅提供手動焦距選擇,相比之下,O記可以單獨關閉某一方向上的防抖以達到特定的拍攝效果並保持在其他方向上的防抖有效。有理由相信這套五軸防抖系統出自索尼自己開發。

詳參:【全幅微單再進化 索尼發佈五軸防抖A7II新品】
http://digi.163.com/14/1127/16/AC2PP1OH001626TV.html#index_digi_3
https://www.flickr.com/photos/naluwanking/
Keswick wrote:
根據筆者的現場試用,防抖效果比起“O記”來說,還是有不小差距,這也驗證了筆者之前的顧慮,這種適用於小型感測器的防抖技術在全畫幅感測器上確實有一些水土不服,並且在功能上也比較簡陋,僅提供手動焦距選擇,相比之下,O記可以單獨關閉某一方向上的防抖以達到特定的拍攝效果並保持在其他方向上的防抖有效。有理由相信這套五軸防抖系統出自索尼自己開發。


如果此技術真的完全跟O牌無關M,為SONY獨家為了FF而開發,又何來"防抖效果比起“O記”來說,還是有不小差距,這也驗證了筆者之前的顧慮,這種適用於小型感測器的防抖技術在全畫幅感測器上確實有一些水土不服"。的說法...
這個作者的想法有點前後矛盾了。

不過若此點為真,只是代表SONY的五軸能力並沒O牌那樣強,似乎也跟是否用上O牌技術無法劃清界線。
有可能只是O牌五軸用上FF那樣的片幅,技術力還要更強才能彌補的過來。
http://www.43rumors.com/ft5-e-m5-successor-has-sensor-shift-to-create-up-to-40-megapixel-images-on-the-fly/

【傳聞】如屬實,五軸防震再進化,小片幅衝高畫素,不過應該有使用限制。


下一步,應該怎麼訓練翻轉90度吧!
richard_huangtw wrote:
E-M5上的感光元件製造商,Olympus也是一直三緘其口不是嗎?
用了誰的技術,似乎是如同女星整形, 誰都不願承認的.

早在SONY投入Olympus股份之前, 就有消息指出,Olympus將用IBIS技術交換SONY最新的感光元件技術. 如今看到傳言E-M5 MK2 可能會採用APCS元件;同時A7 II上也出現了 IBIS... 實在難不叫人聯想到這是當初傳言的實現.



當年,Olympus官方並非「三緘其口」。

Olympus 社長笹宏行先生出席發表會時,
現場有記者詢問到這點,他大方公開證實:
E-M5 的感光元件是由 Sony 製造的。
而且,還大捧SONY,說其CMOS 技術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哩!

當年,O家大方承認戀情。對照今日SONY的冷漠,還真有點...

另外,可以觀察明年,SONY是否不打折扣地提供Olympus新一代的APCS元件。
以檢驗雙方是否仍有技術交流(換) ,是否持續這分感情了。


https://www.flickr.com/photos/naluwanki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